红安名人熊应堂介绍
熊应堂(1911年9月~1996年2月10日),1911年9月出生,湖北黄安华河区熊家塆人(今湖北红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副排长,排长,政治指导员, 四川省江口县军事部部长兼间苍广三县指挥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营长,第一团团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第七师独立团团长,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沿江支队参谋长,第七师十九旅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副旅长, 旅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师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参谋长, 副军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固、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长。1957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65年任第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970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2月10日在上海逝世。
熊应堂人物生平
1911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华河区熊家塆一个贫苦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夭折,家无寸土,他和一个妹妹跟着母亲讨饭度日,7岁给人帮长工,受尽折磨。9岁那年,母亲被族人卖掉,所卖的钱被他们瓜分,他和8岁的妹妹走投无路,只得把妹妹送人做童养媳,他自己到几十里路外的四姑墩去当长工。
15岁熊应堂到华河,又去学理发手艺,在走四乡学理发时,熊应堂看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1927年他也参加了青工会、护救会。1928年,他村附近一个村庄设了一个红军招兵处,他挑着理发挑子去报名,再三要求才被收下。开始,为战友理发,次年参加大山寨战斗,他勇敢地缴到一支枪,从此甩掉理发挑子,开始了为革命征战的一生。
1933年1月,熊应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曾任红一军一师三团一营三连战士,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一师师部手枪营班长,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军委通讯队副排长、排长、指导员,川陕根据地通江县军事指挥长,川陕阆苍广三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一营营长、团长,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团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开创川陕苏区的历次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
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熊应堂先后进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开始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一营营长、团长。
1938年起,在小丹阳、句容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参加了皖南反扫荡战役,收复了泾县,后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1941年1月,熊应堂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率部浴血奋战,突出重围。我党不久重建新四军,熊应堂任第七师独立团团长、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委、沿江支队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参谋长。他率部转战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七师十九旅副旅长、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八兵团二十五军参谋长、副军长。率部出击鲁南,转战苏北,挥师淮海,渡江南下,解放上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应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军长。1951年1月赴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55年,熊应堂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到杭州,两次接见浙江省主要负责人,熊应堂两次均参加,但谈话很少涉及熊应堂。毛泽东主要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事,批评陈励耘多些。毛泽东说:“你们和南京的关系,我说了两年,还没有解决。我这边也讲,那边也讲。给你们讲的都可以公开讲,少数人可以讲,多数人也可以讲。你们同许世友同志不要针锋相对。对他也说不服,对你们也说不服,这主要由我负责。”南萍表示听许世友的指示。林彪事件后,许世友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给熊应堂打电话,要他控制陈励耘。特别向他交待:“你要保证陈励耘不出事。否则,找你算账。”
1972年3月21日至4月26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周恩来指出,南萍、熊应堂不向下传达“9.13”事件的通知,同陈励耘的思想在很长时间里有联系,会议认为南萍上了贼船,犯了严重错误,被免去职务,熊应堂同时也被免去职务。在对待南萍和熊应堂的问题上,许世友认为两个人虽然都上了贼船,犯了严重的方向路线错误,但程度不同。南萍是自觉自愿上的贼船,正像他在检讨中说的:“我在丑恶的资产阶级‘向上爬’、‘保官图名’的思想支配下,自觉地踏上他们早已铺好的跳板,一步步走上这条贼船,成了他们的‘借用力量’。”熊应堂则是被陈励耘等人拉上贼船的。许世友代表组织找熊应堂说:“表面看你得罪人多,坏事是他们干得多。他们是导演,你是演员。你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就是成功了,也不会要你这个大老粗。错了就改,好好检讨,彻底交代,我们还可以给你讲话。”
后来熊应堂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在公众场合出现过,据说他回到了上海养老。1988年,解放军实行第二次军衔制,由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发授予100多位老将军以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熊应堂的大名赫然在列。这也等于在政治上肯定了熊过去的战功,为他作了一定程度的平反。
1996年2月10日,熊应堂病逝上海,终年85岁。
熊应堂历史评价
熊应堂同志政治信念坚定,作战英勇顽强,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老红军本色。
《人民日报》在播发他去世的消息中,并没有提及他在文革中的错误,而是说他“政治坚定,作战英勇顽强,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老红军本色”。
熊应堂补充介绍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
熊应堂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长、支队参谋长、旅参谋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和川陕苏区一、二、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朱门镇和阻敌南下等战斗、皖南反扫荡战役、“巢、芜”根据地保卫战,巩固和发展了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出击鲁南、转战苏北、挥戈淮海、横渡长江,参与组织指挥了枣庄、泗水、宿东、来龙庵、淮阴、涟水、永嘉镇、沙沟、莱阳和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经常深入基层、海边防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和-保持一致。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熊应堂同志政治信念坚定,作战英勇顽强,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老红军本色。
熊应堂同志,因病于1996年2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熊应堂”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