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宜昌市名人>当阳市名人

胡国瑞

胡国瑞人物照片

当阳名人胡国瑞介绍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古典文学家

胡国瑞,字芝湘,教授,湖北当阳人,1908年12月出生。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武汉大学 。曾任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兼文学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文学学会会长,九三学社武汉分社委员。

胡国瑞个人简历

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46年后,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中古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

胡国瑞部分著作目录

专著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本书在分析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时,不仅注意到重要作家作品和文体的分析,而且对过去不被一般文学史家们所重视的文体和作家作品设有专章,加以详细的论述,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文学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阐述。《诗词赋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胡国瑞先生90寿辰学术纪念文集》,武汉大学文学院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胡国瑞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收入《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湘珍室诗词稿》两部作品。

论文

《论宋三家词》,载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编《学荃期刊》第1卷1期,1937年

《评<诗人李白>》,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3月6日

《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5月1日;后收入《文学遗产选集》第一辑,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

《关于<李白诗选>及古典诗歌注释工作的商榷意见》,载于《光明日报》1955年8月14日

《李白诗歌的人民性》,收入《文学遗产增刊》第2辑,作家出版社1956年1月出版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特点》,载于《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1957年3月

《谈苏轼的<念奴娇>词》,载于《语文教学》1957年第8期

《论温庭筠词的风格》,载于《文学遗产增刊》第6辑,1958年5月

《关于蔡琰<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收入《<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谈辛弃庆的<清平乐>》,载于《湖北日报》1962年7月25日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78年第5期

《李白诗歌与前代的继承关系》,载于《文艺论丛》第九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

《再论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忆李达校长》,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李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收入《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第1期

《唐末诗坛鸟瞰》,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李白与杜甫》、《中晚唐诗人的诗》、《唐五代词》,三篇均载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S1期

《苏诗内容的评价》,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补记》,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唐初诗风平议》,载于《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

《汉江诗踪——李白在湖北》,载于《艺丛》1983年第4期

《试论“风骨”在盛唐诗歌中的体现》,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

《诗词体性辨》,载于《文学评论》1984年第3期《情采缤纷的六朝小赋》(上、下),载于《文史知识》1984年第5、6期

《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收入《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齐鲁书社1986年2月出版

《李白在安陆?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六朝骈文的艺术评价》,载于《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应该重视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载于《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论稼轩词的卓越成就》,载于《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后又在1990年10月举办的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载于《名作欣赏》1989年第1期

《李杜目论》,原载于《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后载于《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稼轩词中投闲生活的心态》,载于《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论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的文学地位》,载于《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

《漫谈诗词写作》,载于《语文学刊》1994年第1期

《李清照及其词的评价》(遗稿),载于《长江学术》第4辑,2003年6月

胡国瑞补充介绍

  胡国瑞,教授。湖北当阳人。字芝湘。1908年12月出生。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武汉大学。曾任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兼下属文学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文学学会会长,九三学社武汉分社委员。

  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46年后,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中古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

  详细介绍

  胡国瑞(1908~1998)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尤致力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和唐诗、宋词研究。武汉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并跻身于武大“五老八中”的“八中”之列。字芝湘,湖北当阳(归宜昌市管辖)人。胡国瑞自幼爱好文学,在上高中和大学时,就细心阅读经、史、子、集部中的许多典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36年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鄂西、川东各公私立中学(包括湖北联中建始中学分校)任国文教员。1946年回武汉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还曾任该校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三至九世纪研究室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校务委员会委员。50年代,他曾到北京大学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他曾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顾问,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学学会第一届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北省作家协会顾问、湖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武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他不废寒暑、辛勤耕耘数十年而有所建树,并且在研究探索中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60余年里,他培养了一批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科研的骨干,编著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作品选》、《唐五代宋词选》、《李白研究》等多种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学术专著。他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已汇集成《诗词赋散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有些论文还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

  胡国瑞为人亲切随和,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一种独立精神,不追随潮流,不掺合个人好恶,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正确地去评价古代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他多年来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诗、宋词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除对这一时期少数作家、作品进行研究、探索外,很少作整体研究,致使魏晋南北朝文学成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冷门”。50年代由于教学的需要,胡国瑞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于1958年初完成《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书稿。1978年,当思想解放的春风吹进学术界后,他发表了一系列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论文。他在《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这一时期的诗歌对于唐代诗歌的繁荣及艺术成就起着“胎息孕育”的作用,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大胆肯定了当时文人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他撰写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一书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断代文学史。此书在内容上足以丰富读者对这段文学的了解,在体例上注意揭示各种文体和作家的承继关系及相互影响,突出各种文学的发展线索,显示出该时期的文学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1982年以后,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讨论文章逐渐多了起来,胡国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一书也接连再版,先后获得武汉大学社科研究成果奖和湖北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并受到国外一些汉学家的欢迎。法国汉学家霍兹曼教授在法国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即以他的著作为教材。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作家及其作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是胡国瑞一贯的学风,也是他赢得学术界尊敬的重要原因。50年代,正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从苏联引入,为学者们广泛学习之际,学术界曾有过一次关于李白诗歌评价的争论。胡国瑞积极参加了这场争论,发表了《评<诗人李白>》等一系列论文。针对当时争论0现的教条化倾向,指出研究古典文学切忌以主观的抽象感想代替客观的具体分析,要避免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并通过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爬罗剔抉,以翔实的论证,深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说明李白诗歌的本质和特征。他的观点,不随大流,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后来的关于《胡笳十八拍》真伪问题的讨论中,他发表了《关于蔡琰<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一文,对郭沫若凭主观臆想任意篡改史籍的作法提出了批评。这篇论文不仅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国外的注意,称它“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是非常精心之作”。

  胡国瑞是词人刘永济的学生,能诗善词,教学科研之余,常吟诗作词,抒写自己的思考与感受,数十年的创作,集成《湘珍室诗词稿》。从中可以看到一位老知识分子对祖国忠诚、对现实关注、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之情。2008年9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胡国瑞集》,以纪念胡国瑞冥诞100周年,缅怀其学术成就、道德文章。对于胡国瑞的学术风格,其学生易中天用了这么几句话:“胡先生的学术是活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他把他的学术化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听他的课简直就是如痴如醉”。

  “胡国瑞”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