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黄冈市名人>黄梅县名人

桂林栖

桂林栖人物照片

黄梅名人桂林栖介绍

湖北黄梅县桂畈人

桂林栖(1913—1971),湖北黄梅县桂家畈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团支部书记、地下交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赤卫队宣传员、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黄梅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八大队政委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皖西区委副书记、桐城支前指挥部总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安庆军管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等,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1971年,任唐山铁道学院副院长,1971年8月28日在合肥逝世。

桂林栖人物生平

桂林栖,1913年7月8日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东门外桂家畈。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地下交通员。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赤卫队宣传员、党支部书记。1931年前往武汉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受董必武派遣,回黄梅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任抗敌后援会组织委员。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等群众团体。1938年组建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黄梅县抗日总队第四中队,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等抗日武装,惩办汉奸,打击日军。年底任中共黄梅县委书记。

1939年夏,任中共鄂皖地委副书记兼鄂皖指挥部指挥长。旋调鄂豫皖区委党校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赴皖中参与创建皖江根据地,凭着两把大刀、三支枪建立起白湖独立团。先后任中共庐江、巢湖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兼白湖独立团政治委员。开辟湖东抗日根据地。

1943年9月,在日、伪、顽对根据地实行联合大“扫荡”时,发动群众,利用多种形式配合主力部队战斗,巩固皖江抗日根据地。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皖西工委书记,中共皖江区委第一副书记,桐城支前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枞阳至宿松一线支前工作。他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准备船只,组织民工、器材、粮袜,并修复和新建战备公路、桥梁,为我军突破长江天堑解放大江南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安庆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第一届副主席,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副书记、常务书记,副省长。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1年8月28日在合肥因病逝世。

桂林栖人物事迹

艰苦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栖接受董必武指示,从武汉回黄梅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他同邹一清一道,积极恢复黄梅地下党组织。他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工作人员的身份,任抗敌后援会组织委员,利用这个组织为活动中心,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春,桂林栖到武汉向董必武汇报工作,经董必武介绍,与黄冈中心县委主要负责人方毅取得联系。1938年5月,桂林栖在考田吴之汉家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建党会,讨论建党工作计划,成立临时县委,以桂林栖为首形成了党在黄梅的抗日领导核心。先后成立了“黄梅抗日工作团”“少年抗日先锋队”“黄梅抗日四中队”,宣传抗日,查惩汉奸,打击日寇,取得很大成绩。1939年初,中共黄梅县委建立,桂林栖任县委书记。1939年夏,鄂豫皖区党委派李丰平来黄梅成立鄂皖边地委,桂林栖任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协助李丰平在黄梅建立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

1939年7月,桂林栖调鄂豫皖区党校研究班学习,结业后派赴皖中工作,开辟湖东地区,参与了皖江根据地的创建。9月,他化装成专治天花病的“花先生”赴庐北区,同地下党员夏长根、沈健取得联系,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不久,国民党发现他们的行踪,严加搜捕。一天,敌人包围了他所在的桐上圩村,出路全被堵死。当他发现村前河心浮着一只大采菱木盆时,急中生智,带着沈健乘敌不备潜泳至木盆旁,向对岸划了一会,忽又回划,装作采菱迷惑敌人,敌中计,命他划回对岸,因而脱险。

此后,桂林栖凭两把大刀、三支枪建立了白湖独立团,他先后任庐江县委书记、巢湖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兼白湖独立团政委,开辟了湖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瓦解土匪队伍,打击了日伪器张气焰,迫使日寇从盛家桥、黄姑闸等驻点撤走。

1943年9月,日伪顽军对根据地实行联合大扫荡,桂林栖配合七师主力,发动群众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利用多种形式与敌斗争。10月20日,桂林栖率领部队出其不意潜入枞阳,奇袭了敌军指挥部。敌回头驰援,遭到我主力的阻击,重创溃退,从而巩固了皖江根据地。

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1945年10月,我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重,履行重庆谈判协定,撤出皖江解放区,时桂林栖任皖江区党委委员,率小分队活动于皖中、皖西一带。

我大部队刚一撤走,国民党一七三师、挺进总队、保安纵队、自卫队相继乘虚而入“清乡共”,形势险恶。桂林栖遵照党的指示,进入大别山打游击。11月,小分队路经潜山六水河,突然与敌遭遇、电台马达被打掉,与党委失去联系,虽一度脱敌人的“追”,但处境十分困难。敌“清”指挥部扬言“3个月消灭共军”。桂林栖贯彻“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的方针,与敌周旋,使敌人疲于奔命。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桂林栖决定采用长途奔袭。

12月的一天晚上,小部队越过山岭,急行军插入敌后青草墙,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并调动了外线之敌。当敌人不辨虚实把大批人马调下山时,桂林栖已率部队从容逸去。他即兴吟诗一首:“敌驻官塘我出山,夜围青草打源潭。枪声牵得猴儿出,我又回山扩地盘”。

1946年4月,桂林栖赴淮安向中共华中局汇报。7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回大别山之路被切断。组织上打算安排他在军部工作,由于桂林栖坚决要求,最后同意他返回大别山。1947年1月,桂林栖带20余人历尽艰难险阻,返回大别山。

1948年1月,上级党委指示成立皖西工委,桂林栖任工委书记。这时,五师独二旅熊副政委二师某团政治部陈主任、刘昌义副司令员等陆续率部会师大别山。4月,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刘昌义任司令员,桂林栖任政委不断袭击敌人,扩大根据地,迫使敌人从山东抽调两个师兵力“防范”大别山,减轻了我山东战场的军事压力。9月,皖西人民自卫军与南下的刘邓大军会合。桂林栖坚持大别山斗争,获得中共中央中南局的表扬。

密切联系群众

在斗争中,桂林栖等人坚决保护大别山区的积极分子,保护烈军属,对其中生活困难者,在每次战斗有所缴获时,都及时给予救济;对其中遭受敌人迫害者,也千方百计地予以掩护,给予安慰,并抓住时机给敌人以有力的反击,以增强这些同志的革命信念。针对敌人的白色恐怖政策,桂林栖除在各地组织秘密农会、党的同情小组外,还组织了大量的灰色群众组织,利用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向敌人作斗争。

国民党反动军队“清剿”大别山时,到处拆棚并村,抓丁派粮,残害群众,桂林栖等人就拟定宣传标语,印成传单,在各地散发、张贴,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桂林栖对要求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也很关心,经常同他们促膝谈心,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桂林栖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还表现在能够站在党的立场上承认并纠正错误。1947年下半年,大别山区工作曾一度出现偏差,在急性土改中侵犯了一部分中农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在打击敌特时,有扩大化倾向,曾在分水岭祠堂里关了一些不应该关押的人。桂林栖等人在听到这个反映后,经过调查研究,不仅将这些人释放出来,而且公开地向群众承认错误,对所犯“左”的错误切实加以纠正,从而得到了群众的谅解。由于这些,桂林栖在大别山区威信很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桂”或“赵先生”。

重视黄梅戏改革

桂林栖生长在黄梅戏故乡,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安徽,桂林栖曾运用黄梅戏艺术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对黄梅戏艺术和黄梅戏艺人有很深厚的感情。

解放初的安庆是安徽省省会,他作为军管会主任、安庆地委书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安庆,进城的第二天桂林栖便派人把流落在安庆周边的黄梅戏艺人请到安庆,从此,结束了他们浪迹江湖、苦海卖艺的生涯,迎来了黄梅艺术的第一个春天。当时正在桐城县唱戏的黄梅戏名艺人潘泽海、潘璟琍父女就是这次接到安庆的,后来潘璟琍成为黄梅戏堪与严凤英、王少舫相提并论的一代宗师、德艺双馨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1950年4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提出。同年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桂林栖遵照政务院“爱护和尊重”、“团结和教育”、“争取和改造”的指示精神,开始着手贯彻双百方针,积极推行“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49年12月18日,安庆市戏剧协会成立。流散到各地的黄梅戏艺人陆续返回安庆。

1952年2月,桂林栖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同年8月,他主持在合肥举办“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精神。来自全省的黄梅戏、庐剧等剧种的演员代表及各地市、县的戏改干部计500人参与学习,历时47天。

训练班结束后,华东区文化部邀请黄梅戏访沪演出。当时安徽省黄梅剧团尚未成立,在桂林栖的领导和安排下,由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人组织了一个联合赴沪演出团。首场便轰动了华东区和上海文艺界,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1953年根据省委的决定,桂林栖亲自主持组建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从部队和地方调入了一大批黄梅戏的优秀人才和有志于献身黄梅戏事业的知识分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创作和演出队伍。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著名演员和主创人员,在省委和他的关心下,先后调入省黄。

桂林栖于1955年3月调任安徽省副省长,1956年7月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均是分管文化教育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黄梅戏改革工作既注意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又注意现代戏移植改编上演,既造就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王兆乾、陆洪非、时白林等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又培养了一批青年接班人。黄梅戏在剧目、唱腔、表演、舞美、编剧、导演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改革创新,将黄梅戏传统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原名《双救举》)改编后,搬上舞台、银幕,实现了黄梅戏由“三打七唱”走向“弦乐伴奏”跨越式发展。1958年在黄梅戏演员训练班基础上,逐步发展成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培养出了大批黄梅戏的优秀人才。桂林栖作为主管领导,为黄梅戏一跃为全国剧坛“五朵金花”之一,进而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地方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桂林栖人物评价

“本来文弱一书生,效命工农几十春,九死一生酬壮志,千锤百炼见丹心。”桂林栖自己写的这首见志诗,就是他革命一生的写照。

桂林栖同志1927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年由团转党,建国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杨多良高度评价桂林栖为安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他指出,桂林栖同志的一生是革命和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坚持理想信念、追求实现中国梦的一生。要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改革、不畏挫折的精神;学习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竭诚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学习他为发展安徽的文化事业,高瞻远瞩、倾心尽智,锐意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的思想品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桂林栖后世纪念

2013年8月9日,纪念桂林栖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合肥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杨多良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领导唐承沛、沈卫国、童怀伟,省级老同志卢荣景、孟富林、应宜权、陈瑞鼎、邵明、朱成林、季家宏、郑牧民等出席会议。

桂林栖补充介绍

  桂林栖(1913-1971),黄梅县桂畈人。1927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地下交通员。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赤卫队宣传员、党支部书记。1931年,前往武汉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董必武派遣,回黄梅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任抗敌后援委员会组织委员。积极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商抗会等群众团体。1938年,组建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黄梅县抗日总队第四中队、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等抗日武装,惩办汉奸,打击日寇。年底任中共黄梅县委书记。1939年夏,任鄂皖地委副书记,兼鄂皖指挥部指挥长。旋调鄂豫皖区党校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赴皖中皖江根据地,凭着两把大刀、三支枪建立起白湖独立团。先后任庐江、巢湖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兼白湖独立团政委。开辟湖东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日、伪、顽对根据地实行联合“大扫荡”,桂发动群众,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利用多种形式配合主力部队战斗,重创敌寇,巩固皖江根据地。

  1945年10月,为履行《重庆谈判协定》,桂率小分队撤出皖江解放区,活动于皖中、皖西一带,旋又转向大别山游击,途中虽遭敌追剿,处境艰难,终能变被动为主动,长途奔袭,以少击多,出奇制胜。曾赋诗“敌驻官塘我出山,夜围青草打源潭,枪声牵得猴儿出,我又回山扩地盘”以记其事。次年4月,赴淮安向中共华北局汇报工作。1947年1月,任皖西工委书记,4月任皖西人民自卫军政委,开展游击战争。1949年,任渡江战役桐城支前总指挥,动员群众,组织民工、船只、粮秣、器材,修复桥梁、公路,支援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庆军管会主任,安庆军分区政委,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常务书记,唐山铁道学院副院长。1971年8月逝世。

  “桂林栖”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