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洛阳市名人>新安县名人

吕维祺

吕维祺人物照片

新安名人吕维祺介绍

明代理学家

吕维祺(1587年8月23日——1641年3月2日) ,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

吕维祺简介

吕维祺,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中进士,授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洛阳,吕维祺劝福王朱常洵散财饷士,以济时荒,福王不听。吕维祺乃尽出家私,设局赈济。城陷,吕维祺被俘,农民军中有认识吕维祺者,欲释放之,吕维祺“不辱大节”,于洛阳城周公庙“引颈受死”。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

王铎与吕维祺交游至深,曾将一女嫁给吕维祺之子吕兆琳,两家结为姻亲。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王铎正流寓于怀州(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悼念亲家吕维祺,他长歌当哭,赋诗多首,其中有“风黯城崩旧洛原,怜君誓死不徒存”的诗句,尤为称道。

吕维祺之子吕兆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等职。

吕兆琳之子吕履恒,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中进士,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剧作家、方志学家。诗作有《冶古堂文集》、《梦月岩诗集》等。其诗师法盛唐,雄浑壮阔;其剧作有《洛神庙传奇》,是现存最早的豫西调剧本;另编著有《宁乡县志》。

吕履恒之弟吕谦恒,在其故里青要山苦读四十年,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进士,是著名文学家。其诗以抒情为主,有婉约之象,古文力追上古,与方苞过从甚密,著有《青要山文集》、《青要山诗集》及《一统志万姓通谱》等著作。

吕履恒共三子,长子吕宪曾,工诗,著《溆亭诗草》;次子吕宣曾是著名学者,著《靖州志》、《永兴县志》、《古宫室名制考》、《古冠裳图考》、《古乡饮酒图考》、《读札说》、《瑶民两安便略》、《柏岩文集》、《柏岩诗集》等;三子吕守曾,进士及第,好诗,与袁枚为友。诗多为艳诗,缠绵笃挚,有《松萍诗草》传世。

吕宪曾有二子,即吕公迁、吕公泽,不入仕,皆为诗人。吕公迁著有《见山亭集》,吕公泽著有《拙堂集》。

吕宣曾有二子,即吕公路、吕公滋,二人均为著名诗人。吕公路著《介亭诗草》,吕公滋著《硕亭本草》。吕公滋又工于考据学,有《春秋本义》传世。

吕守曾之子吕公溥,主持荆山书院多年,著有《寸田诗草》,袁枚为之序,称其为“诗中雄伯”。吕公溥还是剧作家,有《弥勒笑》剧本传世。

吕谦恒之子吕耀曾,康熙后期中进士,是著名诗人,著有《横山诗草》、《白燕诗集》等。

吕耀曾之子吕肃高,曾主持修《长沙府志》,著有《南村诗草》等。吕耀曾之孙吕燕昭,工诗,与袁枚交厚,袁枚《随园诗话》多录其诗,著有《福堂诗文集》。

新安吕氏世家从吕维祺起,到清乾隆年间,历五代,共有十五人成为著名学者、诗人,至少有八人中进士,占明清两代新安县全部进士二十五人的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吕维祺事迹

福王朱常洵是崇祯的叔叔,在洛阳封地,除了享受荣华富贵,委实别无他事。《明史》记载:“常洵日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当时的河南是农民问题的重灾区,旱、蝗两灾相继,人相食,福王的奢侈引发了诸多不满。一支被派往前线与农民军作战的政府军中,就有人发牢骚说,福王府里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皮去送死。当时,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省亲居于洛阳,得知军队的这些不满后,“闻之惧”,跑到宫里讲给福王听,福王却“不为意”。崇祯十四年春,李自成围攻洛阳城破时吕维祺劝朱:“名气很重要,千万不要受辱。”意思是要朱常洵自杀,但朱既没有自杀的机会,更没有自杀的勇气。李自成下令将他杀死,把他的肉和鹿肉掺在一起作为下酒菜,称“福禄酒”。吕维祺被俘,农民军中有认识吕维祺者,欲释放之,吕维祺“不辱大节”,于洛阳城周公庙“引颈受死”。

吕维祺补充介绍

  吕维祺(1587年—1641年),字介孺,号豫石,谥号忠节,河南府新安(今河南新安)人。他为人耿直不阿,为官清廉,敢于直谏。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明天启初,宦官魏忠贤专权,毁天下书院以建祠堂。各地官员阿谀逢迎,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吕维祺不愿同流合污,他在洛阳建立芝泉讲会,广收门徒,传授知识,并拜祀伊洛七贤。

  天启三年(1623年),吕维祺中进士,不久,授兖州(今属山东)推官,后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他敢于直言极谏,崇祯元年(1628年),吕维祺任尚宝司司卿,屡次上 书,极言得失。崇祯四年(1631年)冬,他又上 书崇祯皇帝,就皇帝日常容易出现的8种错误,逐条分析,并劝勉崇祯皇帝应防微杜渐。吕维祺见解深刻,切中时政,故极得崇祯帝的赏识。

  崇祯三年(1630年),吕维祺晋为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食储备。他设立会计簿,严厉追查侵吞行为,许多官员或被弹劾,或被下狱治罪。为保证粮源充足,他还严督屯田,从源头抓起。很快,国家仓库充盈。崇祯八年(1635年),吕维祺因围剿农民起义军失败,被革职返乡,定居洛阳。在洛阳,他建立了伊洛会,重新收徒授业,并著有《孝经本义》一书。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洛阳一带发生饥荒。吕维祺劝受封洛阳的明福王朱常洵开仓放粮,散财饷士,赈济饥民,以收民心,福王不从。于是,吕维祺便将自家粮食全部拿出,设立赈济局,赈济灾民。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所率农民起义军攻打洛阳,吕维祺在洛阳协助福王抵抗。不久,洛阳城陷,吕维祺被俘,在周公庙同福王朱常洵一起被农民军处死,终年55岁。后明廷追赠吕维祺为太子少保,谥曰忠节。

  “吕维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