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名人李根红介绍
塞风 (1921.2~2004.6.19) 男,本名李根红,笔名塞风,原名李景元,曾用笔名张弓等。著名诗人。河南省灵宝县人。因作品多以黄河为题材,被誉为“黄河之子”。2004年6月19日在济南病逝。
塞风个人简介
塞风 (1921.2~2004.6.19) 男,本名李根红,笔名塞风,原名李景元,曾用笔名张弓等。著名诗人。河南省灵宝县人。早年在家乡读书,1940年奔赴延安,曾工作于陕北公学艺术工作队,后回乡养病。1942年于豫西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相继在洛阳《行都日报》、开封《中国时报》和武汉《大刚报》编辑文学副刊,并曾辗转于成都、重庆、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至胶东解放区,编辑《胶东文艺》 并任前线记者。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入城任《山东青年》报编委和编辑主任。1949年任山东省文联筹委会委员,参与创办《山东文艺》月刊。1951年调任河南省文联常委,省文联组联部、创作部副部长。1955年在反胡风运动中受到牵连,被迫停止创作。1958年又被错划为“右派”,曾在黄泛区劳动改造多年。1979年平反,同年9月调入济南市文联,任《泉城》文艺月刊副主编、市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离休,任济南市作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1998年被河南省三门峡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1937年7月7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为初中学生的他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诗作——题为《弓》的一首短诗,博得好评。自此,开始了以黄河为题材,以表现民族和人民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创作生涯。1945年参加“春草诗社”,任北方分社社长,出版诗集《北方的歌》《天外,还有天》。1946年创作的《黄水谣一百首》一书,由上海《时代日报》副刊《星空》选载。同年冬,应中共上海地下刊物《群众》的约请,写了《军阀统治下的河南》一文。1946年至1948年,创作短篇小说《李彦凤的故事》和两首诗歌,编辑出版《怎么写》一书。1947年所写的《人民作家赵树理》,由晋冀鲁豫新华书店出版。194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民的声音》和儿童文学集《文化小姑娘》《一个车夫的孩子》。1951年创作出版中篇小说《共同上升》、短篇小说集《新媳妇收麦》。1953年所写长篇小说《平山记》中的两个章节,发表于上海《小说》月刊。1954年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种子》。1983年离休后,创作出版诗集《弯路上的小花》《根叶之恋》(与夫人合作)、《塞风抒情诗选》《征马的歌》《以往》《母亲河》《塞风诗精选》《山水和弦》以及《弹唱人生》《痕》(与夫人合作) 等多部诗集、散文集。一生累计创作诗歌作品近3000首、计200余万字,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塞风所获荣誉
因作品多以黄河为题材,被誉为“黄河之子”。2004年6月19日在济南病逝。
李根红补充介绍
李根红 (1921~2004)
现代诗人,作家。原名李景元,笔名塞风。1921年农历2月28日生于灵宝县沙坡村,先后就读于私塾、灵宝一小、路井小学、省立九中和师范专科。1940年8月,同杨朗樵和雷行共赴延安,到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崤函日报》、《行都日报》、《时事新报》和《中国时报》文学副刊,并担任过《山东青年报》总编。1946年在武汉《大刚报》任时,经邵荃麟介绍进入胶东根据地,任前线记者。并《胶东文艺》和《山东文艺》。1951年任河南省文联常委、组联部副部长,后为山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泉城》副主编。
抗战初期以笔名塞风发表诗歌,1943年参加春草诗社,1945年以该社名义出版长诗集《天外,还有天》。1949年出版小说集《人民的声音》(上海文化工作社)、儿童文学集《一个车夫的孩子》和《文化小姑娘》(天津知识出版社)。1952年出版小说集《共同上升》、《新媳妇收麦》(河南人民出版社)和《种子》(武汉通俗文艺出版社)。
近年以写诗为主,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六百余首,已结集定名为《弯路上的小花》,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与人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生活,从这里开始》,已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李根红”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