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名人杜丙正介绍
杜丙正,1947年出生,河南省灵宝县赵吾村人,196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任工程兵4784部队八连副班长。1969年2月,从部队复员回乡。参加治旱魔在崤山山腰修建红旗渠水利工程建设。1969年8月5日下午,为了救两位炮手,杜丙正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杜丙正为“革命烈士”。
杜丙正人物简介
灵宝县川口乡赵吾村人。1947年生,1965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工程兵4784部队8连任副班长。196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复员回乡后,即投入到红线渠水利工程建设中。8月5日下午,杜丙正带领点炮手陈立成和陈甲寅来到工地,分赴各自的点炮位置。当杜丙正点完自己分点的第六炮,正要离开炮区时,突然一声巨响,原来是另一个同志点炮发生了意外爆炸,三人都受了伤,顷刻群炮就要爆炸。为了使其他人安全撤出炮区,杜丙正拖着重伤之驱,爬到险炮前,一连拔掉了三根正在燃烧的导火索,当他爬向第四根导火索时,不幸群炮爆炸,立成、甲寅得救,杜丙正为抢救阶级兄弟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70年3月19日《河南日报》刊载了表彰英雄的长篇通讯。
杜丙正烈士事迹
1947年,杜丙正出生于灵宝县川口乡赵吾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63年,杜丙正在村里任民兵排长。1965年5月,杜丙正应征入伍。在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后,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专拣苦活脏活干,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备受同志们的称赞,并在工作中创造了节约用煤的新纪录。在服役的4年中,他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于196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9年2月,杜丙正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乡。针对赵吾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的现状,他经过认真研究后,描绘出了“前坡棉,河滩粮,树林果树上山岗”的宏伟蓝图。在他的带领下,几十个青年经过3个月的奋战,终于把一座荒山变成了一个树青叶绿、鸟声婉转的花果山,并于当年上交国家粮食3万余斤。
当时,灵宝人民为了治服旱魔对山区的威胁,在崤山山腰修建一条红旗渠。杜丙正很快投身到这一浩大的建设工程中去。8月5日下午,杜丙正领着两名点炮手到工地点炮。杜丙正点6炮,另外两名炮手共点7炮。当他点完第六炮正要离开炮区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位炮手点炮时发生了意外爆炸,3个人都受了伤。这时,群炮顷刻即炸,情况十分危急。为了让另两位炮手安全撤出炮区,杜丙正拖着受重伤的身躯艰难地爬到险炮前,一连拔掉3根已经燃烧的导火索,为其他两名炮手争取了撤往安全区的时间。在他爬向第4根导火索时,炮群爆炸。另两位炮手得救了,杜丙正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灵宝县革委会和人武部命名杜丙正为“一心为公一心为人民的共产主义战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杜丙正为“革命烈士”。
杜丙正补充介绍
杜丙正
灵宝县川口乡赵吾村人。1947年生,1965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工程兵4784部队8连任副班长。196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复员回乡后,即投入到红线渠水利工程建设中。8月5日下午,杜丙正带领点炮手陈立成和陈甲寅来到工地,分赴各自的点炮位置。当杜丙正点完自己分点的第六炮,正要离开炮区时,突然一声巨响,原来是另一个同志点炮发生了意外0,三人都受了伤,顷刻群炮就要0。为了使其他人安全撤出炮区,杜丙正拖着重伤之驱,爬到险炮前,一连拔掉了三根正在燃烧的 ,当他爬向第四根 时,不幸群炮0,立成、甲寅得救,杜丙正为抢救阶级兄弟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70年3月19日《河南日报》刊载了表彰英雄的长篇通讯。
“杜丙正”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