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南阳市名人>方城县名人

杜凤瑞

杜凤瑞人物照片

方城名人杜凤瑞介绍

英雄飞行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英雄

杜凤瑞(1933~1958年),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人。自幼贫苦,随全家乞讨,饱受欺凌,养成疾恶如仇、顽强不屈的性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著名战斗英雄,革命烈士 。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通讯员和司号员。1952年3月,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号召,被选调为飞行学员,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幼年过着乞讨流浪的生活,后给地主当长工,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怀着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阶级觉悟迅速提高。他在日记中曾写道:一个革命者,“首先要确定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就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处处为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杜凤瑞人物经历

杜凤瑞,1933年8月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计,出生仅8个月的杜凤瑞被父母用箩筐挑着外出逃荒,艰难度日。杜凤瑞8岁时,到地主家放牛,他在地主家默默地忍受着辱骂、毒打。

1947年他15岁,方城解放,杜凤瑞扯断牛鞭告别亲人,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参加了宛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他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参军不到8个月,先后两次立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解放军战士。1952年3月,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号召,被选调为飞行学员。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由于他没上过一天学,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在困难面前,杜凤瑞没有退缩,胜利地闯过了文化关。

同年7月,杜凤瑞又到济南第五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自学。结业考试时,杜凤瑞考了第一名。几个月后,杜凤瑞终于能单独驾驭银鹰飞向蓝天。1952年后,他先后被选入长春空军预备学校、第五航校、第十一航校、第十二航校,学习航空理论和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及战斗机飞行技术。1954年4月,他又到山西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高级飞行技术。 1955年,被分配到福建前线某飞行大队,为技术精湛、要求严格的大队长当僚机。从实战出发,他和大队长地面一块练,空中一块飞,摸特点,找规律,终于成为优秀飞行员,被誉为“铁杆僚机”。

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作战中机智勇敢,不怕牺牲。1948年8月,首次参加河南南阳白河战斗就荣立战功。1952年在云南剿匪战斗中担任司号员,带病出色完成任务,立二等功一次。同年4月,调空军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他以志愿军飞行英雄为榜样,克服文化低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航空理论,钻研飞行技术。白天他认真听课做笔记,晚上熄灯后就在厕所里借着灯光看笔记。后来,学校怕学员把身体搞垮,不让他开夜车。他又买了个手电筒,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偷偷地学习。由于他勤奋刻苦,结业考试时取得全优成绩。毕业后分配到空军飞行部队,认真训练,虚心求教,飞行技术迅速提高。1957年被评为优等射手。

25岁杜凤瑞英俊潇洒,但为了心爱的飞行事业,他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婚事。团政治部于主任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将自己的侄女于兰芳介绍给杜凤瑞。爱情是青春之树上最绚丽的花朵!杜凤瑞和于兰芳共同品味着这醉人的芳香。

消息传到伏牛山东麓的赵洼村,父亲杜龙章将门前的那棵年年结籽的椿树砍掉,请木匠做张床,又做了一只箱子和三条凳子,母亲王长春也为他们做了两床被褥,一家人掐着指头盼着儿子的归期。然而遗憾的是,由于部队正在进行军事学习,杜凤瑞未能回家完婚。

1958年8月1日,河北的空军某师四十四团大队的营院里鞭炮声阵阵,杜凤瑞和于兰芳在这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8月25日,杜凤瑞所在的部队接到赴闽执行战斗任务的命令。杜凤瑞当即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翌日清晨,深明大义的于兰芳默默地为杜凤瑞打好行装,将他送到机场。分别的时候到了,杜凤瑞眼含泪水紧握着妻子的手不愿松开。战机已飞向蓝天,于兰芳还在呆呆地望着、望着......她做梦也想不到,结婚24天后的这次分别竟成了令人心碎的永诀!

1956年,杜凤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里写道:“一个革命者,处处为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1958年10月10日拂晓,所在飞行中队于福州福清龙田上空,同窜犯大陆的台湾国民党空军6架飞机展开激战。他驾4号机随长机直插国民党军机群,当发现敌方一架F―86战斗机从后面偷袭长机时,立即加大油门首先发起进攻,一举将其击落。长机脱险,但他却陷入4架敌机的围攻,座机被击中,头部受伤。危急时刻,他无所畏惧,忍着伤痛,驾驶受伤座机,咬住对方一架飞机穷追不舍,从1.2万米高空追击到距地面3500米处,将其击落。当准备拉起飞机继续战斗时,因座机受伤严重,失去操纵,他被迫跳伞。在即将降落地面时,遭敌机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同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为他追记一等功。1964年9月29日,空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生前所在中队“杜凤瑞中队”荣誉称号。

杜凤瑞牺牲后,其遗体被安葬在福州西湖之滨的文林山烈士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号召全军学习他的英雄事迹,国防部命名他生前的飞行大队为杜凤瑞大队。为纪念杜凤瑞,方城县于1972年在县城东关建立了杜凤瑞纪念馆,1984年又将县城一条主街命名为“凤瑞路”。

杜凤瑞人物事迹

壮哉!杜凤瑞血洒长空

1958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指出:台、澎、金、马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容许外国干涉。"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建议举行谈判加以解决。但是,盘踞在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当局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倚仗其主子美国政府的支持,在台湾海峡不断制造紧张局势,公然声称要"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

1958年10月10日,是国民党的"双十节"。这一天,蒋介石为了给退居孤岛的残兵败将打打气,竟然出动了400多架次的飞机,活动于台湾海峡地区上空,并不断地窜入福建沿海地区,进行骚扰捣乱。

上午7时,我空军福建某机场的指挥所里,传来了前沿雷达站的紧急报告:“敌机6架,正在向福建、龙田方向飞来。”

早已严阵以待的空军指挥员当即下令拦截敌机,绝不让敌人品图得逞。

“砰!砰!"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塔台指挥员发出命令:“升空!”

8架战鹰呼啸着从跑道上升起,编队向战区疾飞。年轻的飞行员杜凤瑞驾驶着一架米格—17型飞机,飞行在编队的左翼。

杜凤瑞是一个只飞过300小时的新飞行员,他25年前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寒。1948年,年仅15岁的杜凤瑞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云南剿匪战斗中多次荣立战功。1952年调入空军预备航校学习飞行,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文化水平低的困难,攻下了高深的航空理论和复杂的飞行驾驶课目,以优异的成绩在航校毕业,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飞行员。

今天,杜凤瑞是第一次参战,能和战友们一起紧急出动,保卫祖国的蓝天不受侵犯,心情十分激动,他紧紧地把握操纵杆,警惕地注视着茫茫长空。

“左前方50公里,发现敌机6架,注意搜索!"耳机中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的敌情通报。

我空中指挥员副师长李振川立即下达命令:

“一中队保持高度,二中队爬高占位!准备战斗!”

“明白!"各机回答。

完整的编队一分为二,其中4道白白的烟带顷刻间直线向上,在蓝天中留下了浓浓的拖痕。

此时,国民党空军第5大队少校指导员路靖带领6架F—86型飞机,正窜至龙田地区上空,企图对我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破坏。

位于最前面的一架飞机上的蒋军飞行员忽然发现空中白色的烟带,随即向全队发出了警告,蒋军飞行员顿时个个大惊失色,惶恐不安。

当路靖看清烟带仅有4条时,不禁喜形于色。

想到此,他立即下令:“主动抢位,准备攻击。”

6架F—86型敌机立即各自调整方向,恶狠狠地向我二中队的4架飞机扑了过去。

我2中队毫无惧色的迎击敌机。

与此同时,位于后下方的1中队也扑了上去,形成了上下夹攻之势,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杜凤瑞紧随长机李振川,向左前方的4架敌机弧冲过去。

突然,一架敌机从侧后偷袭来,向长机连开数炮。

“01号,01号,你身后有狼,赶快升高!"杜凤瑞见情况危急,赶紧向长机报告,同时不顾一切地加大油门调头向敌机起去。

“01号明白!"李振川听了杜凤瑞提醒,一推机头,爬上高空,脱离了险境。

而杜凤瑞却陷入了4架敌机的包围之中。面对4倍于己的敌机,杜凤瑞临危不惧,沉着应战。

“04号,小心!抓紧摆脱!"李振川发现杜凤瑞处境险恶大声命令他不要恋战。

“04号明白!"杜凤瑞一面回答,一面与敌机周旋起来,他忽而爬高,忽而俯冲,搞得敌机晕头转向。

“04号!你后面有一只小狼,小心!"李振川见他一时无法摆脱敌机,只好尽可能地协助他作战。

“04号明白!"杜凤瑞机敏地一推机头,飞机陡然爬上高空,敌机从他腹下"唰"地一声冲了过去,一梭子炮弹全部放空。

杜凤瑞一个空翻又从高空冲下,一下子就咬住了这架敌机。敌机发现不但没有打着对手,反而被对手咬住,气急败坏,拼命挣脱。

杜凤瑞死死咬住敌机,加大油门冲了上去,瞄准,开炮,一串串火光直扑敌机,敌机当即起火中弹,拖着浓浓的黑烟坠落下去。身经数战的国民党空军中尉飞行员张乃军作梦也没想到自己能被解放军击中,这位在空中飞行达3000小时的蒋军"英雄",只有击落别人的光荣,还从没有被别人击伤的历史,可这一回,他知道自己碰上克星了。此时,逃命的念头占据了张乃军的头脑,他只好扔掉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荣誉、地位的战机。不顾一切地弃机逃生了。可这位5大队27中队的中尉“英雄"飞行员刚落地,就被当地民兵生擒活捉了。

“打中了!我打中了!"杜凤瑞对着无线话筒高兴地大声喊叫起来。

“04号,打得好!打得好啊!"李振川兴奋地嘉许道。

这时,敌4号机从杜凤瑞身边飞过,被正在寻找战机的杜凤瑞机敏地捕捉住这个战机,随即调转机头,紧紧地咬住了敌4号机。

敌4号机驾驶员刚刚目睹杜凤瑞打落张乃军的情景,心有余悸,此时,见杜凤瑞又咬住了自己,吓得魂飞魄散,调头亡命逃窜。

路靖眼见张乃军这位"空中英雄"被杜凤瑞击落,又一架飞机被杜凤瑞咬住,直气得他嘴唇青紫,牙根酸疼。他大声命令道:

“各机注意,集中火力,攻击解放军04号机!”

刹时间,敌机如一群恶狼,龇牙咧嘴全都向杜凤瑞扑了过来,气势汹汹,企图一口就把杜凤瑞撕碎。只见高空火光闪闪,炮声隆隆,战斗越来越激烈。

面对敌机的围攻,杜凤瑞全然不惧,他集中精力,穷追敌4号机。结果4号机为了摆脱困境,四处乱窜,它的行动几次都破坏了蒋军预谋的攻击行动,反而成了杜凤瑞最好的护身符。

敌人4号机终于跳出战团,加大油门,全速向远处逃窜。

杜凤瑞也熟练地打开加速器,猛力推杆,寸步不离地追击敌人。600米,400米,300米,敌机在瞄准镜中的投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杜凤瑞恨压心头,喜上眉梢道:

“好小子,你跑不了了!”

他狠狠地按下炮钮。

“咚咚咚!"一阵急速的连发,打的敌机凌空爆炸。原本银白流畅的身躯,迸裂成无数的碎片消失在浩茫的蓝天里。

就在杜凤瑞向敌4号机攻击的时候,路靖驾机从杜凤瑞的后面冲了过来,对准杜凤瑞,咚咚咚

杜凤瑞尚未来得及品尝胜利的喜悦,只觉得机身猛丁一震,接着便剧烈地抖动起来。一块弹迫切进他的额头,几道血流从他的面颊上淌了下来,舱内的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他知道,自己和飞机都受了重伤。

“04号!快跳伞!"李振川焦急地呼叫着。

杜凤瑞紧抿着失血的嘴唇,没有回答,他死死地扳握着操纵杆,似乎要用全身的力气拉住飞机,但飞机还是不听使唤,歪着身子往下跌落。

杜凤瑞顾不得擦一擦脸上的血水,他用颤动的手指,轻轻抚摩了一下站面前的仪表盘,深情地自语:

“再见了,我亲爱的战友!”

杜凤瑞忍痛跳出了座舱,飞机"轰"地一声在空中爆炸了。

杜凤瑞弹出座舱后,按动按钮,一顶白色的降落伞“砰"然一声在头顶打开了。带着他徐徐向地面降落。天风如涛,云海茫茫,他觉得苍芒宇宙间仿佛只剩下自己。往下飘落,飘落。1500米,1000米,800米……眼看距地面只有几百米了,再有几分钟,杜凤瑞就要重返祖国大地的怀抱,与战友和亲人们团聚了。

就在这时,一架敌机卑鄙地从上面俯冲下来,对准手抚伞绳,只在空中飘落毫无抵抗能力的杜凤瑞,射出了罪恶的炮弹……

高炮部队的战友们亲眼目睹了杜凤瑞壮烈牺牲的情景,悲愤万分。他们把仇恨全部压入炮膛,一串串炮弹怒吼着射向敌机,这个残害杜凤瑞的刽子手终于没能逃过人民的惩罚。

在掉头欲逃时,被一团炮弹击得粉碎。

杜凤瑞牺牲了,他的英名永垂千古!

为了继承发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64年国防部将杜凤瑞生前所在飞行中队命名为"杜凤瑞中队"。

10月10日的空战,国民党空军的6架F—86飞机被打掉了3架,人民空军损失飞机1架。但台湾当局为了欺骗舆论,中央社发表消息声称:“在空战中,共击落解放军米格—17型飞机4架,击伤米格—17型飞机两架,与敌机互撞坠毁1架","我机除张乃军少尉所驾驶的军式飞机1架撞毁解放军飞机1架壮烈牺牲外,其他5架都已安全飞回基地。"并绘声绘色地虚构了张乃军"解救战友"、"奋不顾身"、"壮烈牺牲"的情景。这一编造出来的胜利消息和空战细节,曾由蒋介石在台北介寿馆主持的所谓"47年国庆纪念大会"上郑重宣告并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欢呼。

而此时被杜凤瑞击落后当了俘虏的张乃军通过无线广播向全世界说明了击落被俘的真相,他沮丧地对新华社记者说:

“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情况时,突然觉得机身猛的一抖,顿时失去了知觉,我醒过来的时候,飞机失去了操纵,我只好跳伞。”

张乃军被俘后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宽大待遇,1959年6月30日被释,返回台湾。

自10月10日战斗后,由于国民党空军连遭打击,再也没有出动大数目飞机与人民空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了。台湾海峡的形势也逐步缓和下来。此后,福建地区的空中斗争形成了双方对峙的局面。

1959年8月10日,省、市、县在赵洼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为杜凤瑞烈士写了挽词:战斗功勋永垂青史,爱国浩气长存人间。

同年10月1日英雄的父母杜龙章夫妇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天安门观礼,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岁月沧桑,历史的长河流过了45个春秋,但英雄的名字并没有因历史的潮起潮落而淹没,正如原国防张爱萍将军写给“杜凤瑞纪念馆”题写的那样:“烈士高风,万古流芳”。杜凤瑞光荣地走了,在他走后的四十多年间,英雄的亲属们又演绎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英雄浩气存宇内 烈士忠魂照方城

杜凤瑞牺牲后,一个清冷的晚上,两位老人把杜凤嘉夫妇俩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凤瑞走了,他为国尽忠值得,我们不能躺在凤瑞的功劳薄上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为人得有骨气,不能给凤瑞丢脸”。

杜凤嘉是杜凤瑞的胞兄,他也曾是一位空军战士。他比杜凤瑞早28天入伍,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曾在空军24师警卫营当排长,后来弟弟凤瑞考上了空军院校,他与弟弟商定,兄弟二人一人在部队为国尽忠,一人回家给父母尽孝。于是,他于1955年转业回乡。杜凤瑞牺牲后,他作为烈士的家属,又一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并说:“我这辈子识字少,坚决不吃国家闲饭”。后来,杜凤嘉一直在原人民公社和在原人民大队工作,是一位拿着国家定补的普通农民,始终以一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及身边的人。

杜凤嘉虽然是英雄的哥哥,但他从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文革期间,他同县里的领导一同到南昌凤瑞原部队给咱县解决两辆东方红拖拉机汽车,也好帮助搞生产。到部队后,首长问他需要什么照顾时,他果断地回答什么也不要。回到县里,领导说他太傻,放着好东西不要,他笑笑说:“借英雄的名义向国家伸手,我脸红心跳,我不能顾了小家,忘了国防,那玩艺留在部队用处更大啊!”

杜凤嘉有四个子女,除小女儿在伺侯二老外,他把三个子女全部送上部队,让他们继承叔叔遗志,保家卫国。杜新华是大儿子,1984年应征入伍,曾任天安门武警支队副支队长,2003年初,转业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工作,仍然担负着维护天安门广场治安的重要任务。

杜凤瑞的遗霜于兰芳依然对杜家情深意重,多次写信安慰老人,并寄钱寄物,直到一双公婆相继去世。后来,于兰芳从《解放军报》上看到登载杜凤瑞的大侄儿入伍到北京的消息后,数次与杜新华联系,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为叔叔争光。杜新华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曾五次立功。在亿任天安门武警中队队长期间,由他主管的天安门武警中队国旗班,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的荣誉称号。

大女儿杜新萍也参了军,如今是沈阳军区某军干休所职工干部。1993年冬季,方城又是参军热,杜凤嘉听说福建武警到方城接兵,就动员小儿子杜新仲到他叔叔牺牲的地方建功立业。临行前,杜嘉送给小儿子一本书,扉页上写着:“接着你叔叔未干完的事业干下去,为党和人民争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杜新仲,这位英雄的后代,又在绿色的军营里茁壮成长起来!

为纪念这位闻名全国的空军战斗英雄,方城县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路”,县城最大的广场名为“凤瑞广场”,英雄的故里赵洼村改为“凤瑞村”,村里的小学改名为“凤瑞中学”。1990年,方城人民集资近百万元,在县城建造了“杜凤瑞纪念馆”,原空军司令员王海题写馆名,空军党委赠送一架与英雄当年所驾驶飞机型号相同的退役米格5型战斗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

杜凤瑞活在我们记忆里,我们活在他的事业里,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方城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参军热。15年间为空军输送99名飞行员,居全国领先地位,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2001年该县一高中被空军命名为“南阳市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4年,该县又有10名应届生拿到长春航空学院的天蓝色录取通知书,光荣地进入军校大门。

杜凤瑞不但是我们方城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他用他的血肉之躯撼卫了祖国的尊严,英雄精神长存,让我们永远缅怀, 向我们方城的英雄致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继承英雄的事业!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为英雄唱赞歌

河南省方城县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教导员马庆赐,在宣传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方面,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0年时间内,就紧紧围绕英雄身边发生的事,撰写了50多篇新闻作品,发表在各级新闻媒体上,使英雄的大名再次传播五湖四海。

单单在题目上就有一、二、三、四、五、百、千、万,如《杜凤瑞胞兄杜凤嘉40年送兵100名》、《杜凤嘉演讲200场》、《杜凤瑞一家三代的国防情》、《北京天安门前四位南阳籍武警战士》、《杜凤瑞故乡方城县五位军嫂的故事》、《英雄故里多壮士、百名独子乐从戎》、《杜凤瑞故乡营造千亩凤瑞林》、《杜凤瑞战机迎客百万》,这些鲜活的新闻作品相继刊登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等报刊上。

1989年,马庆赐调到人武部搞新闻宣传工作,就想围绕英雄人物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于是,马庆赐密切关注围绕英雄发生的一切事情。1990年初,方城县各界群众集资23万元兴建杜凤瑞纪念馆,马庆赐把这件事写成一篇短消息送到《解放军报》,在头版登了出来。为此,上级给马庆赐记了一次三等功,到年底综合评定,方城县人武部被军分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马庆赐被省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从此,拉开了马庆赐写英雄的序幕。

在英雄牺牲33周年的1991年10月,杜凤瑞纪念馆建成,空军党委赠送了一架与英雄生前驾驶型号相同的银白色歼击5型战斗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马庆赐立即写了《杜凤瑞战机在故乡安家落户》一文,被《人民日报》等十余家报刊采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杜凤瑞纪念馆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百万名,成为当地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的场所,被省里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于是,马庆赐就写了《杜凤瑞战机迎客百万》的短新闻,发表在1999年3月3日的《中国国防报》上,由于受英雄影响,全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10年间,共有75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当上了空军飞行员,方城县荣获“飞行员的摇篮”称号。马庆赐又写了《方城县10年输送75名飞行员》的新闻稿,被《中国民兵》等8家新闻单位采用。

曾任北京天安门武警支队中校副支队长的杜新华是杜凤瑞的侄子。他出生在英雄家庭,但并没躺在英雄叔叔的功劳薄上睡大觉,而是靠自身努力,一步步走出来自己的新天地。1988年,杜新华与方城县城关镇卫生院的司药员陈春波结婚。当时,杜新华刚从故宫中队调到被人们称为“祖国第一哨”的天安门武警中队任中队长。从此,夫妇俩都情系天安门广场那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1989年秋春波怀孕后,新华让她到部队去,春波说:“我去会分散你的精力,你只要守护好国旗,我在家里也光彩。”1990年4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天安门武警中队主管的国旗班“国旗卫士”荣誉称号。春波闻讯后喜出望外,往首都挂长途电话,向丈夫和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令战友们激动不已。在妻子的支持下,新华把精力全用在了工作上,曾5次立功,他领导的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而后,他被提升为天安门武警支队副参谋长、副支队长。陈春波也多次被县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军人妻子”。如今,她也随军去北京,分配在天坛医院工作。根据这一新闻线索,马庆赐多次去北京采访杜新华和陈春波,历时3年,写成了《情系祖国第一哨》、《国旗在她心中》两篇人物通讯,刊登在《中国民兵》、《国防》等多家报刊上,并双双被省军区评为好新闻,获一等奖。

杜凤嘉是凤瑞的胞兄。50年代初,他与凤瑞在一个飞行团任排长。后来凤瑞考上空军院校,他与弟弟商定:兄弟两人一人为国尽忠,一人回家尽孝。1955年,凤嘉转业回到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他曾被评为南阳市首届国防教育十佳先进个人。杜凤瑞被评为“河南省60位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感动中原人物”后,杜凤嘉于2009年9月29日赴郑州省人民会堂出席“双60”人物代表座谈会,与省委书记徐光春等省党政军领导亲切交谈,谈起弟弟凤瑞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如数家珍,感到无比自豪。他居安思危,先后动员子侄和亲戚,邻居的子女参军,到2009年,共送100多名青年当了兵。马庆赐写了《杜凤瑞胞兄杜凤嘉四十年送兵100名》一稿,《国防时报》、《南阳日报》等几家报纸都在报眼或头版头题的显要位置刊登出来。

马庆赐根据平时积累,一口气写了通讯《杜凤瑞一家三代情系国防》,发表在1997年1月28日的《中国国防报》上,后来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这是一篇综合性文章,是对英雄家庭40年的一个总结。

在英雄的感召下,方城县的青少年增强了居安思危意识,出现连续多年的参军热,近20年间,共向空军部队输送了126名飞行学员,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2001年,该县一高中被空军命名为“南阳市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对此,马庆赐又写出了《威震蓝天筑长城》、《空战英雄杜凤瑞的生前身后事》、《方城成为输送飞行员全国冠军县》、《方城成为飞行员的摇篮》等文章,受到了各级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并被多家媒体采用,使英雄的美名广泛传播,光照四方。

杜凤瑞后世纪念

2022年8月,军事博物馆发布消息称:军博将于2022年8月9日恢复开放,限流75%,前去参观的观众一定要去看看这份宝贵的文物:1958年9月4日“一等功臣”杜凤瑞的请战书。

杜凤瑞补充介绍

  杜凤瑞,1933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随父母乞讨,10岁就给地主当小伙计,受尽剥削和-,养成了嫉恶如仇、坚强不屈的性格。

  1947年11月上旬,方城县解放了,人民群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杜凤瑞一家也沉浸在欢乐之中。

  1948年春,赵洼村来了区干部,召开群众大会,动员青年参军。杜凤瑞听说后,一口气跑回家,要求报名参军。父母考虑他年纪还小,且哥哥杜凤嘉已经参军,身边也需要留个孩子,没有答应。当晚,杜凤瑞思绪翻腾,一夜没有入睡,苦难与辛酸,欺压与-,一件件、一桩桩浮现于脑海之中。

  第二天一早,杜凤瑞继续向爹妈恳求说:“咱们家太穷了,受的苦太多了。解放军搭救了咱们,咱们也要为搭救其他穷人出点力。我也要参军,为咱家报仇,为穷人报仇。”听了杜凤瑞的述说,爹妈也没什么可说的,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杜凤瑞入伍后,分配到豫陕鄂第七分区基干团(也称方城基干团)三营二连当通讯员。他除了完成连长交给的任务外,还抽空帮助炊事员做饭,帮助饲养员喂马,有时还到班里练练射击。

  5月25日,基干团奉命参加宛东战役,同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一起,担任阻击南阳东援之敌的任务。杜凤瑞所在的连队,埋伏在白河以东一个路口附近。连长王来顺率领二、三排在路口左右两侧构筑工事,作为二连的主阵地。南边约二里有一条小路,由一排把守。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猛扑一排,妄图分散二连主阵地兵力,然后乘机冲过路口。连长见状,即派杜凤瑞到一排传达命令:“坚守阵地,猛烈还击,人在阵地在,决不能让敌人阴谋得逞。”杜凤瑞跳出掩体,飞速跑去。敌人的子弹接连向他打来,只见他时而爬行,时而飞奔,将命令及时传达过去,并立即投入战斗,与一排的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完成了阻击任务。战斗结束总结时,杜凤瑞的勇敢精神受到了表扬。但他没有及时返回到连长身边,受到了批评,这使他的思想上有了一次提高。

  不久,杜凤瑞被派到教导队学吹号。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他的号音清脆纯正,随即又回到原单位,跟部队一起参加剿匪反霸斗争。

  11月上旬,基干团奉命参加淮海战役,开往豫东鹿邑县,担任阻击可能由永城方面西逃之敌的任务。淮海战役结束后,基干团回方城经过整训,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警卫团,经漯河、上蔡、汝南、潢川等地,翻越大别山,进入安徽桐城附近,准备渡江作战。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杜凤瑞所在的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逃敌。他们入江西、下湖南、进广东、占云南,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杜凤瑞在这数千里的行军中,又一次受到锻炼。

  在云南,杜凤瑞积极地投入了剿匪斗争。由于他作战勇敢,还立了功,受了奖。

  1952年春,杜凤瑞被选调为飞行学员。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告别了战友和-,来到了寒冷的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入校考试时,由于他在原部队仅仅学过一些汉字,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结果一题也答不上来,不得已交了白卷。他怀疑自己不是一块飞行的料,后悔不该来航校。但在-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下决心学好文化知识课。在四个月中,杜凤瑞没上过一次街,没看过一场戏,没打过一次篮球,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以无比顽强的精神,完成了全部学习任务,胜利闯过了文化关。

  7月,杜凤瑞和他的战友们转到济南第五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航空专业知识,牵涉到发动机、燃料、气象、仪表、无线电、武器等多门课程。翻开课本,一大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词、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符号等一下子把杜凤瑞难住了。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杜凤瑞还是听不懂。针对杜凤瑞的思想,区队长给他送来了载有空军英雄韩德彩在朝鲜英勇作战事迹的报纸。他看完后,深深地被韩德彩的事迹所打动。韩德彩的出身和杜凤瑞极其相似,从小要过饭,给地主放过牛,没读过一天书,16岁参军当通讯员,18岁学习飞行,20岁驾机上朝鲜,在一次空战中,先后打下两架敌机,成为新中国空军有名的战斗英雄。与韩德彩一比,杜凤瑞感到十分惭愧,决心以韩德彩为榜样,学好各门课程,掌握飞行原理,做一名韩德彩式的空军战士。此后,他除了和大家一次听讲,一块操作实习外,还抓住一切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厕所里、锅炉房都成了他自学的好地方。时间一久,他和烧锅炉的师傅竟结成了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结业考试时,杜凤瑞由成绩最差一跃而成为第一名。

  杜凤瑞毕业后被派到陕西阎良第十一航空学校,学习初级和中级教练机飞行技术。三个月后,他便能独自一人驾着银鹰升空了。

  1954年4月,杜凤瑞转到山西临汾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高级飞行技术。原来他在阎良驾驶的是螺旋桨飞机,飞行速度慢,比较容易掌握,现在他要学习驾驶喷气式飞机。这种飞机速度快,灵敏性强,动作稍微一猛,飞机就会像野马一样剧烈地跳跃奔腾。为了迅速掌握这种飞机的性能,他经常躲在教室里、练习室里和飞机的座舱里,一遍又一遍地苦练。星期天,他常常一个人跑到机场,拿着小飞机和风档模型从机窝的大土坡上往下走,体会飞机的下滑动作;在机场,一有空他就坐在地上,手拿一根木棍,练习推拉杆动作;睡在床上,他用右手握着左手腕,练习推拉杆的柔和动作;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他也总是站在汽车的最前面,锻炼自己的目测能力。就这样,杜凤瑞不知在这里经过多少次演练,多少次升空降落,多少次观察思考,多少次改进和总结,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技术,为未来的实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55年6月,杜凤瑞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航校生活,被分配到空军第十四师四十一团一大队。大队长王长发是一位老飞行员,对战术要求非常严格,杜凤瑞被确定给他当僚机。经过试飞,王队长对他的飞行技术比较满意,但对他的战术缺陷也看得一清二楚。一次演练,王长发驾驶的长机冷不防来了个大回环,杜凤瑞的僚机被甩后200多米,持续近10秒钟。这就会给敌机以可乘之机,受到大队长严厉批评。从此,杜凤瑞与大队长形影不离,仔细研究他的飞行特点,就是打篮球、乒乓球,也都与大队长打配合,以增强自己的配合意识。几个月后,便熟悉了大队长的飞行风格,每次学习,都能紧紧跟着大队长飞旋,被誉为“铁杆僚机”。

  1956年3月,杜凤瑞被调到航空兵第十四师四十四一大队。这个团刚刚用国产喷气式战斗机装备起来,战斗力强。杜凤瑞驾驶着国产的新式战斗机,心情异常兴奋,开展着一道道新科目的训练。6月的一天,杜凤瑞被指定到一个新空域飞行,察看地形和目标。当出勤的飞机在天空飞翔时,机场东南不远的上空,骤起一股黑云并不断地扩大,向着机场方向移动。指挥部命令所有飞机迅速返航降落。一架架飞机先后着陆,唯独远航的杜凤瑞还在空中飞行。待杜凤瑞的飞机将要降落时,机场已被乌云全部覆盖。因看不清跑道,杜凤瑞驾机曾三落三起,燃料马上就要耗尽,机毁人亡事件就会发生。有的-主张跳伞,以保杜凤瑞性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杜凤瑞请求紧急着陆。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把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战友们冒着大雨,围上去为他庆贺。

  10月1日,久经考验的杜凤瑞,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他心潮翻滚,感慨万千。旧社会一个逃荒要饭的苦孩子,现在能开着飞机冲上天,又被批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事。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牢记入党誓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1958年建军节,杜凤瑞与山东籍女青年于兰芳结为伉俪。可是,就在他们欢庆蜜月的时候,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不断地派飞机窜扰大陆沿海,轰炸大陆出海渔船,打死打伤大陆渔民。为了严惩蒋机,-命令,杜凤瑞所在的飞行团开往福建。为了参加前线战斗,他毅然送走了新婚爱人,第一批飞到福建前线。一到驻地,他就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要求立即参加战斗值班。

  10月6日,彭德怀发表告台澎金马同胞书,命令前线部队从即日起停止炮击七天,但美蒋的飞机、军舰始终没有停止对大陆沿海的骚扰,前线部队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10月10日4点时分,杜凤瑞和他的战友们来到机场,仔细地检查飞机的每个部件。7时许,塔台上升起了“一等准备”的红旗,杜凤瑞敏捷地跨进了座舱,熟练地做好起飞准备。随着两颗信号弹和升空,解放军空军八架战鹰腾空而起,霎时排列出威武雄壮的阵势,直扑战区。

  六架蒋机飞来,解放军机群按照命令,二中队爬高,引诱蒋机;杜凤瑞所在的一中队保持原高度隐蔽飞行,准备截断蒋机退路。

  二中队进入拉烟层,高空0现四条乳白色的烟带,这是诱敌上钩的烟幕。果然,蒋机误认为解放军飞机只有四架,就凶猛地向二中队扑来。二中队按照预订方案,猛然调转机头,像一把钢刀把蒋机群劈为两半。蒋机乱了队形,急速下滑倒转仓皇逃命。隐蔽飞行的一中队猛然冲击,截住了蒋机。此时,杜凤瑞驾驶着4号僚机,紧随三号长机之后,机警地护卫着长机的安全。正当三号长机向一架蒋机攻击时,另三架蒋机突然从后面冲来,妄图偷袭长机。杜凤瑞一面紧急报告:“三号,注意后面,敌人向你开炮了!”一面猛推舵杆,向蒋机扑去。在他的勇猛冲击下,三号长机脱离了险境,而杜凤瑞却陷入了四架蒋机的包围之中。面对四倍于己之敌,他毫无畏惧,沉着应战。光环套住了一架蒋机,他按动炮钮,准确地射出了一串炮弹。蒋机立刻中弹起火,翻滚下坠。敌飞行员跳伞离机,一落地就被前线民兵活捉。

  杜凤瑞打下一架蒋机后,正要爬高继续向蒋机攻击时,突然,另一架蒋机从后面钻出来,向他开炮。他只觉得机身剧烈地抖动几下,一股冷气从座舱盖裂缝中钻了进来,飞机负伤了。杜凤瑞异常冷静,他猛收油门,来了个“空中刹车”,蒋机没有料到他这一手,一下子冲到他的前面。杜凤瑞顶了顶杆,一头扎下去咬住了蒋机,正要按动炮钮,蒋机机身一侧,躲开了杜凤瑞致命的一击。

  杜凤瑞死死地咬住蒋机,从12000米高空一直追到3500米,距离也由600米飞速地缩短到400米,眼看就要撞上了,他才狠狠地按动炮钮。蒋机立刻在他面前0。当他准备继续寻找新的目标时,拉杆和舵都已不听使唤,飞机完全失去了操纵,急剧盘旋下坠。万不得已,他才恋恋不舍地按动了跳伞电钮。他刚离开座舱,飞机就在空中0了。

  杜凤瑞撑起的伞盖,像一朵洁白的花,徐徐地往下降落。这时,一架凶残的蒋机,突然从高空扑下来,公然不顾国际公法,向杜凤瑞射出了一串罪恶的枪弹。地面上的我军高射炮群,立即发出怒吼。这家伙中弹起火,一头栽进了波涛汹涌的东海。但是,英雄杜凤瑞却再也听不到战友们的呼唤,静静地躺在金色的沙滩上,时年仅25岁。

  杜凤瑞牺牲后,福州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福州西山的松柏丛中。1959年,空军司令部、政治部决定,给杜凤瑞追记一等功。郭沫若、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为之题词或题诗,号召向杜凤瑞学习。

  (李延龄苏中明王振中)

  “杜凤瑞”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