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名人李武乔介绍
李武乔(1901.9~1977.12),曾用名李震寅,河南省方城县人。1918年考入河南省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不久被选为学生会理事,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李武乔考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学院,在哲学家冯友兰和文学家郭绍虞的影响下,一心致力于学术研究。1924年,李武乔受大革命的启迪,从致力于文学研究转向参与政治活动,1926年春加入国民党,10月参加开封市学生联合会。为响应北伐,他参加反对直系军阀的-斗争,以致-提前离校回家。返回方城后,他一方面联络进步青年向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另一方面与在武汉农-动讲习所受过训的青年张成德筹建方城的国民党组织。后因"逼宋交权",-离开方城,只身又来开封。
1927年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筹委会派李武乔任省总工会筹委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在这期间,他积极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列强","完成国民革命"等革命主张,并先后组织成立开封、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地的总工会及陇海铁路开封段、郑州段、京汉路郑州段等二十多个基层工会。同年被选为国民党开封市党部监察委员和省党部筹委执行委员。
1928年,李武乔加入国民党改组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因此遭到通缉,遂化名李震寅逃往北平,任改组派创办的《民主日报》经理。又因反蒋,无法在北平立足,由友人李平衡(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介绍,到安徽省泗县中学任教。
1932年,李武乔应李平衡(当时任南京实业部劳工司司长)之邀,任实业部专门委员,主编《中国劳动年鉴》。同时与经济学家千家驹合作,创办《中国经济》杂志,因刊载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内容,仅出版七八期即被查封。1934年任实业部检查处科长,因多有反蒋言论,复被免职。
1937年,李武乔由南京回方城,任县中学校长。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并与平津-学生身份的李伯(窦柏祥)、安心义等取得联系,很快组成了"方城县抗日救亡宣传团",李武乔被公推为团长,李伯为副团长。宣传团的任务是:报导抗日消息,演抗日戏剧,印发张贴抗日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组织各种报告会等,由此抗日救亡运动很快由城内发展到农村,形成了0。李武乔还任官办的"抗敌后援会"主任,从而使宣传团取得合法地位和活动经费,自然成为方城地下党开展工作、发展组织的基地。在宣传团的活动过程中,李武乔经常与中共方城党组织负责人接触,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才有希望,因此他在以后的斗争实践中,成了共产党的忠诚合作者。当县中军事教官指责宣传团是共产党的组织,所拟标语是共产党的口号时,他据理反驳:"现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不管哪个党我都拥护。只要有利于抗日的标语,就是好标语。"在学生公开提出对-和共产主义如何评价时,他明确表态:-并未付诸实行,而共产主义却在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已经实现,何者切合实际,自不待言。当形势发生变化,宣传团停止活动,共产党把工作转到县青年支部时,他就把青年支部负责人侯义方、李喜运、房晒华等安插在学生会,以便掩护他们开展工作。当党决定要派共产党员控制国民党地方武装时,他乘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充人员之机,毅然将青年共产党员李喜运、侯义方、鲁克太等输送到县常备营。
1941年后,李武乔任河南省公路局车务科长、公路局副局长、局长等职期间,也尽力掩护地下共产党员。如国民党密令公路局调查处理刘寺汽车站站长邰士芳(中共党员)时,李去报信,使其逃出虎口。国民党特务组织"伏牛山工作团"在方城大肆搜捕时,不少共产党员来找李武乔,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和保护。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常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同李武乔联系并做工作,李武乔辞去河南省公路局长职务,改为经营实业,他先后任许昌利-输公司经理、开封汇源银号经理,并利用这些企业安排一些中共党员。地下党负责人王晓舟经常与李武乔联系,使这两个企业变成党的地下联络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武乔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执委、民建河南省工委副主任委员、民建开封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第三届常委、开封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曾当选河南省及开封市人民代表。他带领广大爱国工商业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文革"中,李武乔遭到破孩,但他对共产党的信念从未动摇。粉碎--集团后,李武乔双目失明,每天仍坚持听广播,让子女为他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1977年12月25日去世。
注:1926年,北伐军第四军派刘某任方城县长,而当时方城的代理县长宋景郊在豪绅的支持下拒不去职,李武乔发动群众数百人围县府,逼宋交权。
“李武乔”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