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保定市名人>定州市名人

张寿荣

张寿荣人物照片

定州名人张寿荣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寿荣,男,汉族,1928年2月17日出生,河北省定县人,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

1949年,张寿荣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1949年,参加鞍山钢铁公司的恢复生产工作,历任炼铁厂生产科长,工程师,厂长助理;1957年,参加武汉钢铁公司的一期工程建设和生产工作,历任炼铁厂生产科长、工程师、中央试验室研究室主任、炼钢厂副总工程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副经理、总工程师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997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2003年,担任武钢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张寿荣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张寿荣人物经历

1928年2月17日,张寿荣出生,河北省定县人。

1940年10月—1951年6,在鞍钢炼铁厂高炉值班。

1945年10月1946年9月,在天津工商学院土木系学习,后肄业。

1946年9月1949年07月,在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学习,毕业后获工学士学位。

1951.06月—1952年5月,担任鞍钢炼铁厂研究组组长。

1952年5月—1954年4月,担任鞍钢炼铁厂生产计划科科长。

1954年4月—1956年4月,担任鞍钢炼铁厂厂长助理。

1956年5月—1957年12月,在武钢生产筹备处担任炼铁厂筹备组组长。

1958年1月—1964年1月,在武钢炼铁厂先后担任冶炼工程师、生产科科长、技术科科长。

1965年1月—1980年5月,担任武钢炼铁厂副总工程师。

1980年5月—1992年5月,担任武钢公司总工程师。

1992年6月—2002年7月,担任武钢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997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3年1月,担任武钢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张寿荣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寿荣参加鞍钢炼铁厂恢复生产,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和低锰炼钢铁的冶炼使鞍钢炼铁厂生产效率在全中国领先;张寿荣参加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一期工程建设,使中国国内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顺利投产;张寿荣研制成功用1513立方米设备建2516立方米四高炉并提出炼铁系统技术进步总规划;张寿荣研制的一米七轧机投产后,组织新技术消化和前工序老厂技改(包括四同步大修改造),完成转炉复吹、全连铸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寿荣提出了提高鼓风动能、上下部相调剂的正确操作方针,保证了在低温强度下高炉的正常运行,努力推动了武钢的钢铁生产,张寿荣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完成了高炉风口取煤气样和测温、炉顶取煤气样和炉料、料模型试验、风口喷吹沥青等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的重大成果,尤其是针对当时中国国内外炼铁学界颇有争议的高炉“布料反常”现象的研究,正确揭示了其根源在于烧结矿平均粒度小、含粉率高、堆角小等问题的存在,客观阐明了武钢高炉特殊的“布料反常”规律,解决了生产难题,促进了武钢生产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针对武钢高炉渣氧化铝含量高、生铁合格率低的问题,张寿荣主持组织了高氧化镁渣冶炼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的高炉渣制度。

20世纪70年代末,结合高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张寿荣组织技术人员对3号、4号高炉料槽下烧结矿过筛的技术改造,大大改善了炉内料柱的透气性,推广了大批重、正分装的高炉上部操作制度,使高炉利用系数、焦比得到明显提升。

20世纪80年代起,张寿荣开始研究高炉长寿技术,高炉寿命问题一直是困扰高炉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武钢高炉寿命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高炉炉缸、炉底侵蚀严重,生产安全性差,而且炉身寿命短,高炉每隔三四年就需要进行中修,为了延长高炉寿命,张寿荣组织展开了多次高炉大中修破损调查,根据炉衬和冷却壁破损研究的结论,改进了高炉设计,并提出开发球墨铸铁冷却壁和优质高炉耐火材料的构想,对于延长高炉寿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适应“一米七”轧机系统对各厂生产的需要,张寿荣首先针对炼铁厂前工序老厂的落后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包括矿山系统弱磁、强磁工艺改造,烧结大修增加铺底料,高炉大修增设烧结矿下过筛,料场增加矿石退匀设施等,提高了高炉精料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从源头上为接下来的钢铁生产作了必要的铺垫,“一米七”系统各厂投产后,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张寿荣加大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的力度,推行创新攻关。

1991年,张寿荣领导建成武钢3200立方米高炉。

科技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9年

-

魏寿昆冶金奖

2002年

-

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0年

1700mm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转炉复合吹炼技术

“七五”国家科技攻关奖

-

大型板坯连铸机开发”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术论著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张寿荣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2年1月

《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

张寿荣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武钢高炉长寿技术》

张寿荣

冶金工业出版社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09年3月,张寿荣还在带的博士生有7人。

讲座报告

1996年10月25日,张寿荣应黄石市科协邀请在黄石冶钢集团公司向来自全部冶金行业的300余名科技人员、管理干部,作了题为“世纪之交钢铁工业的新技术”的学术报告。

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88年

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0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

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9年

武钢终身成就奖

张寿荣人物评价

张寿荣院士热爱祖国,对科学技术事业孜孜不倦追求,有献身精神,学风正派,道德高尚,是新中国炼铁事业开拓者之一,他对武钢的建设,特别是八十年代生产技术进步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冶金工业网评)

张院士是中国钢铁行业的泰斗,对中国钢铁工业及材料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南大学评)

张寿荣院士是新中国钢铁事业的领航者之一,其矢志与中国钢铁生产的历程、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发展道路完全重合,他的奋斗经历是共和国钢铁事业一路前行的折射,他是“共和国钢铁长子”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在释放青春的激情,走过中年的不懈坚持之后,即便而今年届九旬,垂垂老矣,他却依然保持着站在生产第一线的钢铁专家的本色 。(科学网评)

张寿荣院士一身正气、事业心强、学问精深,他的品格堪称长者风范,我为有寿荣院士这样真诚、可信赖、可学习的朋友感到庆幸和骄傲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专家殷瑞钰评)

张寿荣补充介绍

  张寿荣(1928.2.17- )钢铁冶金专家。河北省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鞍钢恢复生产,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和低锰炼钢铁的冶炼使鞍钢全国领先;参加武钢一期工程建设,使国内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顺利投产;研制成功用1513立方米设备建2516立方米四高炉并提出炼铁系统技术进步总规划;一米七轧机投产后,组织新技术消化和前工序老厂技改(包括四同步大修改造),完成转炉复吹、全连铸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获1990年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80年代起研究高炉长寿技术,1991年建成集当代炼铁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武钢3200立方米高炉,该炉已是我国最长寿的高炉之一。长寿技术已在武钢其他高炉进一步发展。新建4000立方米高炉的长期目标是20年。近年进行高炉专家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寿荣”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