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名人翟裕生介绍
翟裕生,1930年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
翟裕生于195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在北京地质学院工作 ;1957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北京地质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1988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翟裕生主要从事矿田构造、金属成矿和区域成矿等研究 。
翟裕生人物经历
1930年2月6日,翟裕生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
1948年9月—195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在校期间担任地质学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等,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9年2月,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青年联盟;5月4日,转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成立大典,翟裕生作为纠察队员,在东三座门旁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 。
1950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2年—1957年,分配在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工作,担任讲师。
1953年2月—1953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
1955年9月—1957年8月,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矿床学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
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北京地质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1988年—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翟裕生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翟裕生较早开展矿田构造研究,提出成矿接触带构造体系和多种矿床的构造—矿化模式,建立矿田构造学科体系框架。再造了河北大庙斜长岩和铁矿的成岩成矿过程阐明鄂东富铁矿床成因,发现新的铁矿类型。提出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论 。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3月,翟裕生为主要作者或主编的出版物包括《成矿系列研究》《区域成矿学》《成矿系统论》《矿床学》等15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40余篇(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79.12
《矿床学》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79
《长江中下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
翟裕生
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
1981.11
《矿田构造与成矿》
翟裕生,石准立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3
《矿床学研究的进展》
翟裕生著
武汉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
1984.11
《矿田构造学概论》
翟裕生主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
《鄂东南地区铜铁金等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翟裕生
湖北鄂东南地质大队
1992.03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 金 成矿规律》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09
《长江中下游鄂城-铜陵一带遥感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07
《成矿系列研究》
翟裕生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03
《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03
《区域成矿学》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09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
翟裕生,姚书振等著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2.10
《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翟裕生,邓军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12
《区域成矿研究法》
翟裕生,彭润民,向运川等著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8.04
《中国重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
翟裕生,彭润民,陈从喜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01
《成矿系统论》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02
《翟裕生文集》
翟裕生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
研究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担任职务
1996年—2000年
古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九五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6年—2000年
中国重要铜金矿床综合地质异常研究
国土资源部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8年
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金矿构造成矿模式及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山东黄金局项目,项目负责人
1999年—2002年
中国大陆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系列之专题主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1年—2002年
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指南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1年—2003年
地球化学动力学与成矿系统复杂性之专题成矿动力系统复杂性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3年—2006年
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典型矿集区剖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4年—2007年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界金、铜多金属、铂族元素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宁芜中段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7年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
成矿系统理论建立与华北古陆找矿实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芜玢岩铁矿》(合著)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宁芜玢岩铁矿》(合著)
全国优秀图书奖
开设课程
1961年,翟裕生对高年级学生开出了《矿田构造》课程 。他还给研究生们讲《区域成矿学》课程,而且每年都会结合中国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更新教案 。
教育思想
翟裕生始终把德才兼备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学生:有理想,不能糊涂过一生;要真诚,追求真善美;能实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思考,要善于思考、独立思考。他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超过老师 。
编写教材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5.05
《高等学校教材 矿床学》
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10
《矿床学 第3版》
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55人、合作博士后10人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矿床学》
地质矿产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2011年
《矿床学》(第三版)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系列教材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7年
第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
201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8年
首届终身成就奖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翟裕生人物评价
翟裕生院士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作风朴实,工作勤奋,学风严谨,勇于探索,在矿田构造、金属成矿和区域成矿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翟裕生院士八十华诞贺信中表示)
翟裕生先生是中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教育和科技战线辛勤耕耘60载。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潜心科研,在金属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和区域成矿学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矿床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学上,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地矿人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翟裕生院士八十华诞贺信中表示)
翟裕生从教62年,对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善于将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优良学风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评)
翟裕生补充介绍
翟裕生,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 1930年2月6日生于河北文安。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较早开展矿田构造研究,提出成矿接触带构造体系和多种矿床的构造-矿化模式,主编我国第一部矿田构造学专著,建立矿田构造学科体系框架。再造了河北大庙斜长岩和铁矿的成岩成矿过程阐明鄂东富铁矿床成因,发现新的铁矿类型。提出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主笔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区域成矿学专著。代表作有《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规律》、《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和《古陆边缘成矿系统》。
“翟裕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