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唐山市名人>滦州市名人

吴富恒

吴富恒人物照片

滦州名人吴富恒介绍

教育家

吴富恒(1911年3月18日~2001年6月25日),山东大学原校长,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共党员。原籍河北省滦州市,吴富恒教授为中国教育事业艰苦奋斗60多年,桃李遍天下,盛誉满神州,并在美国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称号的学者。妻子陆凡是一名英语翻译家。

吴富恒个人生平

1950年后,吴富恒还曾任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第六、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88年1月至1997年9月),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五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委、主委,1997年后任民盟山东省委员会名誉主委(建国初期曾担任民盟济南市支部临时工委主任委员)。还曾担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全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他学识渊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山东大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1年6月25日病逝于济南。

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每年遵例要向若干国际名流、政界要人颁授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令世人羡慕的一种殊荣。1982年6月10日,一位中国人获得了这一荣衔。他就是当时任山东大学校长、71岁的吴富恒。

哈佛大学德莱克博克校长对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校友吴富恒作了很高的评价:“1978年以来,中国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为复兴文革后的大学发挥了主要作用。吴一直促进和国外的教育交流,特别是和美国文学文化界学者的交流……”哈佛大学授予吴富恒的荣誉法学博士证书上也写着:“在艰险的年代里,这位爱国的教育家坚持标榜教育和学术,把它作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的基础。”

吴富恒的故乡在唐山与山海关之间的滦州市城区,他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诞生的。他的祖父、父亲给他树立了端端正正做人的风范,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教义的薰沐,什么“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这是要身体力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要立志达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要铭于心体于行的……

高中毕业之后,吴富恒选报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做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经过两年预科、四年本科的学习,他于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北师大附中担任英语教师。正好这时清华大学的美国教授翟孟生、燕京大学的英国教授瑞恰慈建立了一个研究英语教学的组织“正字学会”,吴富恒参加了这个学会,从而结识了二十世纪名震英美国的文学批评界大师瑞恰慈教授。

抗战开始,北平沦陷。瑞恰慈回伦敦,而后受聘于哈佛大学。吴富恒则辗转于1938年从天津到达昆明,他先任教于中学,而后又参与创办了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

瑞恰慈虽然和吴富恒远别万里,但心中仍念念不忘这位温文尔雅、好学上进的中国青年,所以,他一到哈佛,就全力举荐吴富恒,又为他申请到奖学金,给他铺平了游学哈佛的道路。

瑞恰慈治学甚严,著作甚丰,而且学贯中西。当时,他的门生弟子很多,有英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的。对于吴富恒这位自己亲自挑选的旧子弟旧相识,瑞恰慈当然要多一点偏爱,不但让他吃“大锅饭”,还定时给他开“小灶”,个别辅导、讲解、答疑,旁的研究生在艳羡之余,忍不住要说话了:“吴富恒,我们真忌妒。瑞恰慈怎么那么照顾你!”

吴富恒在美国学习期间,美国还没有参战,哈佛依然绿树婆娑,青草如茵,莘莘学子冷静而又热烈地做着他们的学士梦、硕士梦、博士梦。这是通向上流社会的可靠云梯。然而在相隔万里之外的中国大地上,却是烽火连天,尸横遍野,不屈的人民正在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吴富恒和他的中国同学们时时关注着战事的发展,时时为祖国命运担忧。吴富恒同哈佛中国学生会主席周一良发起举行中国思想讲演会,请瑞恰慈讲《孟子》,请赵元任讲“中国学”,意在向美国朋友宣传中国文化,宣传抗日。

吴富恒人物履历

吴富恒,男,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河北省滦州市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祖父都以教书为业。1927年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29年吴富恒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院(北师大前身)预科,1931年升入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1935年6月大学毕业后,在北平师大附中任英语教师。其间,参加由英国著名学者瑞哈慈教授创办、旨在推广英语教学的“正字学会”。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出走天津,在工商学院附中任教。1938年又辗转至云南昆明,在瑞云中学任英语教师。后与清华大学教授吴可读等人创办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任教务长。1940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跟瑞哈慈教授进修语义学和文艺评论,同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心理学。1941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42年初返回祖国。初仍在昆明英语专科学校任教,翌年应聘至云南大学,担任英语教授。1944年该校设立英语系,他任系主任,同时担任英国文学和文艺批评等课程的教学。他积极参与闻一多、楚图南、吴晗等民主人士组织的“民社”活动。1946年4月,经吴晗、周新民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活动。同年离开昆明转经上海,经中共代表团介绍,于1947年3月到达烟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初任解放区英文报纸《芝罘新闻》副总编辑、胶东行署外事组组员。1948年9月参加解放济南的接收工作,任济南军管会文教组成员,负责接管山东省立师范学院。10月,华东大学迁至济南,他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该校文学院教授,文艺系和文学系主任,兼任校文工团团长。1951年初随学校迁青岛,学校与山东大学合并,他任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主任。同年参与创办《文史哲》,并兼任该杂志社副社长。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0月随校迁回济南。1959年至1966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分管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为健全学校科研规划和科研体制,扶持建立晶体材料、美国文学的学科做出重要贡献。其间于1963年起兼任所创设的美国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污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十年动乱结束后,于1977年8月和1978年3月,相继出席中共“十一大”和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6月,出任山东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为学校的拨乱反正、教学科研秩序的恢复建立、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2年6月,被美国哈佛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称号的学者。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吴富恒补充介绍

  吴富恒,山东大学原校长,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共党员。原籍河北省滦县,吴富恒教授为中国教育事业艰苦奋斗60多年,桃李遍天下,盛誉满神州,并在美国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称号的学者。妻子陆凡是一名英语翻译家。

  吴富恒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祖父都以教书为业。1927年毕业于天津市扶轮中学。1929年吴富恒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院(北师大前身)预科,1931年升入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1935年6月大学毕业后,在北平师大附中任英语教师。其间,参加由英国著名学者瑞哈慈教授创办、旨在推广英语教学的“正字学会”。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出走天津,在工商学院附中任教。1938年又辗转至云南昆明,在瑞云中学任英语教师。后与清华大学教授吴可读等人创办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任教务长。1940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跟瑞哈慈教授进修语义学和文艺评论,同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心理学。1941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42年初返回祖国。初仍在昆明英语专科学校任教,翌年应聘至云南大学,担任英语教授。1944年该校设立英语系,他任系主任,同时担任英国文学和文艺批评等课程的教学。他积极参与闻一多、楚图南、吴晗等民主人士组织的“民社”活动。1946年4月,经吴晗、周新民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活动。同年离开昆明转经上海,经中共代表团介绍,于1947年3月到达烟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初任解放区英文报纸《芝罘新闻》副总、胶东行署外事组组员。1948年9月参加解放济南的接收工作,任济南军管会文教组成员,负责接管山东省立师范学院。10月,华东大学迁至济南,他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该校文学院教授,文艺系和文学系主任,兼任校文工团团长。1951年初随学校迁青岛,学校与山东大学合并,他任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主任。同年参与创办《文史哲》,并兼任该杂志社副社长。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0月随校迁回济南。1959年至1966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分管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为健全学校科研规划和科研体制,扶持建立晶体材料、美国文学的学科做出重要贡献。其间于1963年起兼任所创设的美国文学研究室主任。“文革”开始后被污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结束后,于1977年8月和1978年3月,相继出席中共“十一大”和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6月,出任山东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为学校的拨乱反正、教学科研秩序的恢复建立、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2年6月,被美国哈佛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称号的学者。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吴富恒”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