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北省名人>邯郸市名人>涉县名人

李承三

李承三人物照片

涉名人李承三介绍

中国地质学家

李承三(1899-1967),河北涉县人。河南大学毕业,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生毕业,南京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学、重庆中国地理研究所、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国立女子西南师范学院、师范学院等院校教授、研究员。著有《地质学》等著作,在《地质评论》、《地质学会会志》等刊物上发表有文章,先后发现了西康来子沟铁矿、漳腊冰川式沉积沙金矿、大巴山冰川地形、嘉陵江离堆山地形等。

李承三简介

生平

李承三(1899-1967),号继五,河北涉县人。192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1年8月至1936年7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系,师从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施蒂勒(Wilhelm Hans Stille)教授研究构造地质学,获博士(哲学)学位。历任前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勘系(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原成都地质学院教务长,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特约研究员,前中央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自然地理组主任、代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多届理事、会志和地质论评编辑。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地貌学贡献

1940年-1941年,他领导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河流地貌图,对嘉陵江河流地貌的特征、水系的演化,特别是河曲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率先在我国开辟了河流地貌研究领域,是我国河流地貌学的奠基人。

金矿勘查贡献

他首次提出玉门砾石层是冰水沉积的典型代表。科学地把气候的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紧密联系起来。他最早把我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为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从冰水沉积作用的特征阐述了四川松潘漳腊砂金矿的分布规律,对金矿的勘查和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地构造学贡献

1959年,李承三教授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共同主持编制了四川第一幅百万分之一大地构造图,详细划分界定了四川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四川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育事业

李承三教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始终潜心于地质教育事业,置身于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于1950年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担任系主任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地质专业,开中国石油地质教育的先河,为发展中国石油教育事业起了先行作用,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李承三补充介绍

  李承三(1899-1967),号继五,河北涉县人。192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1年8月至1936年7月赴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系,师从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施蒂勒(WilhelmHansStille)教授研究构造地质学,获博士(哲学)学位。历任前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勘系(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原成都地质学院教务长,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特约研究员,前中央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自然地理组主任、代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多届理事、会志和地质论评。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地貌学贡献

  1940年-1941年,他领导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河流地貌图,对嘉陵江河流地貌的特征、水系的演化,特别是河曲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率先在我国开辟了河流地貌研究领域,是我国河流地貌学的奠基人。

  金矿勘查贡献

  他首次提出玉门砾石层是冰水沉积的典型代表。科学地把气候的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紧密联系起来。他最早把我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为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从冰水沉积作用的特征阐述了四川松潘漳腊砂金矿的分布规律,对金矿的勘查和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地构造学贡献

  1959年,李承三教授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共同主持编制了四川第一幅百万分之一大地构造图,详细划分界定了四川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四川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育事业

  李承三教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始终潜心于地质教育事业,置身于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于1950年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担任系主任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地质专业,开中国石油地质教育的先河,为发展中国石油教育事业起了先行作用,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李承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