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海南省名人>文昌市名人

陈序经

陈序经人物照片

文昌名人陈序经介绍

原南开大学副校长

陈序经(1903~1967年),字怀民,广东文昌县(现属海南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州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

陈序经个人履历

人物经历

1909年随父去新加坡就读,1920年入读岭南中学,1925年7月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再获该校博士学位,回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34年l1月15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中国文化之出路》一文,在全国引发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战;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南大学校长。1956年任中山大学副校长。1962年任暨南大学校长;1964年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1967年“文革”中被指控为“里通外国”“特务间谍”,2月16日患心肌梗塞在南开大学逝世。1979年5月南开大学为其平反。

陈序经毕生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尤其重视文化研究,提倡在中国创立“文化学”。他认为,在中国,想从东西文化的研究中寻找一条救国道路的人有三种不同的主张:一是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二是主张复返中国固有的文化;三是主张折中的办法。对此,他指出折中派和复古派都没有出路。他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对闽、粤、桂的船家疍民和东南亚各国华侨进行过较多的调查研究,对东南亚史、华侨史、匈奴史也较有研究。陈序经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有《中国文化史略》《疍民的研究》《文化学概观》《南洋与中国》《社会学的起源》等。

《匈奴史稿》是陈序经教授的遗著,作者自留学德国期间,就留心国外匈奴史的研究进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公务之余抽暇写出计80万字的《匈奴史稿》,60年代初期又对其中第一、二章作了些补充,未遑对全稿进行整理修订,即不幸病逝。本书以相关版本为底本,参照作者手稿加以校订,同时尽可能保留原稿的风貌。

一个人和一所大学

这个人是陈序经,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一个学者,这所大学是岭南大学。

陈序经的出生成长地是文昌县,可算是地道的广东人。但是与近现代大多数广东名人一样,似乎都要经历一个走出岭南——奋斗——成名的过程,岭南成了一个输出人才的地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陈序经最终回到了故乡,并且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永久的轨迹。

1947年,当岭南大学董事会频频向陈序经发出邀请时,时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的陈序经并没有立刻答应,虽然在这之前,他已在这所学校两度任教。也许他认为自己在南开的施展刚刚开始,也许他觉得岭南的天地太小,教育太落后,反正如果不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答应“出借”(两年),陈序经很可能不会在岭南留下太多回忆。这一“借”就是16年。

从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大校长,到1952年夏岭南大学被取消,两三年的时间,岭南大学从广东最好的学校(当时广东只有两所大学,另一所为中山大学)成为国内最完善的大学,一些院系(如医学院)已达到国内一流或最佳水平,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教授和专家,而广州俨然成为当时中国的学术重镇。如果考

虑到这几年中国多是在政权易主、动荡不安中度过(先是解放战争,后是抗美援朝),那么,岭南大学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说起来也并不高深:一套正确的办学目标、宗旨和方略,一批一流的人才,一个高效的机制。“何为大学”?陈序经的观点是:“大学是求知与研究学问的地方”,岭大的目标:成为国内学术一流的大学。为此,他在就任校长对全校师生的第一次训词时就强调学术研究不分宗派,“注重自由讨论的精神”,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的自由。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是蔡元培执掌北大时的办学宗旨)的原则下,陈序经邀请到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史学家陈寅恪、数学家姜立夫,语言学家王力、古文字学家容庚、木土工程专家陶葆楷,测绘学家陈永龄,医学专家谢志光、陈国祯、陈辉真、毛文书,以及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育学家汪得亮、经济学家王正宪、法学博士端木正、生物学家廖翔华,外国文学专家杨秀珍。他们有的是陈序经的南开同事(如姜立夫),有的是他的学生(如端木正),有的是旧时相识(如陈寅恪、王力、陶葆楷),有的是他在天津时慕名去请的(如医学院的一批专家)。从某个角度说,陈序经在南开的14年(包括西南联大的8年)是为他在岭大的作为打好基础。自然,这一切得之于陈的“个人魅力”:他不经商,不做官,与政治保持距离(不入国民党)。他自己就是个学贯中西的学者,在学术研究和论战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尊重人,“优容雅量”,以诚待人。

有了人,还要有钱,还要有一套精干的管理队伍。岭南大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这些提供了保障。一手抓人,一手抓财,陈序经再次展示出他的威望和能力。在南洋和东南亚华侨中的声望使他募到大量的私人捐款(这正是岭南办学的优势),学校得以顺利渡过财政难关(而此时的中大教师正在为领不到工资而向政府抗议);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管理班子(不设副校长,而成立一个由五名教授组成的决策小组),学校得以高效运转,而“教授治校”则保证了岭大的学术风气和发展。这令人想起当年的西南联大。

天时、地利、人和,过渡的时代成全了岭南大学,成全了陈序经,但时代又仅给了他不到四年的时间。四年,相对于一个大学的成长,相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成和积累,是何其短暂!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岭南大学被取消,它的工学院被合并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农学院合并到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医学院合并到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医科大学)。经济系和法律系则被调整出去。调推后的中山大学,实际上只剩文科和理科,一批教授如王力等,被调人北京大学等院校。陈序经自己则成了中山大学一名普通教授。

陈序经立志在岭南办一所国内一流大学的愿望最终成为一个梦想。其后的陈序经虽担任过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不到两年),南开大学副校长,但世易时移,彼时的大学校长已风光不再。

陈序经和他苦心经营的岭南大学已成历史。但回溯历史的深处,我们仍能听到遥远的回响:岭南需要一所或数所一流的大学,岭南的落后不在经济,而在教育,过去如此,仍然如此;岭南完全可以办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前提条件是:一个宽松的环境,一套现代的教育体制和一个像陈序经那样的校长。

陈序经人生经历

1903年9月1日出生于广东海南岛文昌县清澜港瑶岛村,取名序经,字怀民

1907年入私塾启蒙

1909年随父去新加坡就读

1912—1914年,还乡,先后入汪洋致远小学,文昌县模范小学就读

1915—1919年,到新加坡先后入读育英学校,道南学校,养正学校及华侨中学

1919年底回广州。行前父嘱切勿在国内做官,切勿回南洋做生意。

1929年申请入岭南大学附中被拒,同年考试直入岭大附中三年级

1922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两年后因不愿入基督教,转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1925年7月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8月乘船赴美伊利诺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26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再获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现代主权论》,该年回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1929年8月在新加坡与广东中山石岐黄素芬女士结婚,婚后即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柏林大学,基尔大学学习

1931年回国任教于岭南大学

1934年11月15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中国文化之出路》一文,在全国引发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战。

夏天,应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聘请为研究教授,次年任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 1936年4月在《独立评论》发表《乡村建设运动的将来》,批评梁漱溟等人的“以农立国”主张,引发乡村建设运动的论战。

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为该校最年轻的院长

1944年8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间曾会晤爱因斯坦

1946年抗战胜利回天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研究所长及政治经济学院院长

1947年9月发表《与胡适之先生论教育》,在国内引发有关教育问题的论战

1948年8月1日出任岭南大学校长。延请陈寅恪、王力、姜立夫等著名学者专家到校

1952年岭南大学解散,任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教授

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和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常委

1962年任广州暨南大学校长

1964年调任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

1967年文革中被指控为“里通外国”“特务间谍”,2月16日患心肌梗塞在南开大学逝世。

1979年5月南开大学为其平反并开追悼会,6月广东省政协为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2003年陈序经诞辰100周年,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举行了有关纪念活动。

陈序经补充介绍

  陈序经(1903~1967)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和东南亚史专家。全国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字怀民,清澜镇瑶岛村人。少年时在乡村私塾启蒙,后就读于文昌中学,不久随父亲往新加坡在育英学校读书。他父亲祖国意识、民族观念强,不愿儿子继续接受殖民教育,安排他返国读书。

  1922年考进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就读。由于宗教原因,两年后他转入复旦大学,改学社会学。毕业后远渡重洋到美国深造,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7年,23岁的陈序经抱着把自己的知识献给祖国的强烈愿望返国。在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与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讨论政治问题,在报纸上大打笔墨官司,名噪一时,而受到学者所敬服。1931至1934年,他应聘赴德国柏林琪乐大学世界经济学院任研究员。1934年起,先在中山大学、协和大学任教授,主要讲授政治学概论及社会学原理;后转在天津南开大学当教授,深得校长张柏岑的器重,由教授提为政治系主任、教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出任西南联0商学院院长。在搬迁过程中,陈序经和广大师生一起,千里跋涉,爬山越岭,过江渡河,筹划建校,组织上课等等。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也分开重建。陈序经于1946年出任南开大学教务长、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和经济研究所所长等重要职务。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到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亚等地作实地调查研究,写下多篇有关东南亚方面的学术论文。

  1948年,他回广州任岭南大学校长,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成绩卓著。在任期间,适值广州解放前夕,有人唆使他到台湾或香港,陈序经婉言拒绝,并出面挽留了一批暂时滞留在穗的著名专家学者在岭南大学任教,为解放后祖国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还反对将岭南大学迁往香港的议论,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解放后,高等院校进行调整,他坚守教育岗位,不以人言而远走高飞。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和鼓励,一时传为美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培养人才以开发和建设海南,陈序经十分热心创办私立海南大学,他是当时15位董事之一。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广东省委决定:省里的四所师范专科学校只保留一所,究竟保留哪一所呢? 陈序经在省委专门会议上,排除众议,据理力争,海南师专作为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保留下来,他对家乡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海南人民永记心上。

  陈序经足迹遍及欧美和东南亚各地,通晓英、德、法诸国文字。他在三十年代初期起就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系列星期论文,引人瞩目。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化学概观》、《南洋与中国》、《大学教育论》,还有《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史》、《现代主权论》、《东西文化观》。这些著作大都撰成于三、四十年代,但资料翔实,不乏独到的见解,至今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解放后。他任中山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校长时,校务工作虽然十分繁忙,但仍坚持进行学术研究,著述不辍。在这期间,他主要集中精力于东南亚各国史的研究。连续撰写了200多万字的有关专著,其中包括:《扶南史初探》、《马来亚海史初述》、《东南亚古代史初论》,还有《柬埔寨史》和《中西交通史》等。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获得国内外学者一致的好评。西哈努克亲王读了《柬埔寨史》,不胜钦佩,曾要求陈序经去束埔寨讲学。

  1966年,陈序经奉命调离暨南大学,到他三十年代工作过的南开大学任副校长。在“0”中,他受到冲击,1967年2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含冤逝世,时年64岁。1979年5月25日晨,有关部门在天津烈士陵园开追悼会,为陈序经平反昭雪。他的遗著,已于1991年在香港九龙文化出版服务公司主持下,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取名为《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全书共120万字,流传于世。

  “陈序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