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揭阳市名人>揭东区名人

郑大进

郑大进人物照片

揭东名人郑大进介绍

清朝直隶总督
清代直隶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

郑大进(1709~1782),又名誉捷,号谦基,退谷。清代人,生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梅冈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其聪敏足智,从小享有神童美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任政期间,草除积弊,关心民生,所至颇具政绩。后加授太子少傅衔。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月十九日病卒,乾隆帝御制墓碑,亲撰碑文,赐祭赐葬,追谥勤恪。主要著作有《正定府志》《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郑大进人物生平

郑大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生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梅冈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人,翌年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郑大进高科中后,并未授官。自至乾隆九年(1744年)始被召进京谒选。初授直隶肥乡县令,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后加授太子少傅衔。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月十九日因病卒于任上,年七十四。乾隆帝御制墓碑,亲撰碑文,赐祭赐葬,追谥勤恪。

郑大进是清朝雍乾盛世间一位有才华、有经济头脑、很有改革精神的实干家。他“凡经七省,遭遇盛明”;“旌节所至,率多建白(建议)”。在各地任上都做出不少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工作。

体察民情,关切民疾

郑大进为官所在,施行诸多善举,处处体恤民间疾苦,减轻人民负担,诸如“边徼(边界)积习疲敝”,他“加意抚恤”,“丁徭缺额”他允许“通融顶补”,“轸念农人,俾平民耕种,皆有所藉”。每遇自然灾害,他“为民请命,祈雨应时”,灾后采取措施“赈恤之政,酌诸至当”。在任河南巡抚时,一次特大洪灾,仪封考城河堤决口150丈,他一获险情即赶赴现场,“督饬员弁,竭力堵筑,役伏日不下二万人”。见灾情严重,一面自请朝廷处分,一面采取“以工代赈”措施,既增加抗灾能力,又改善灾民生活,而郑大进自己却因“日夕工所”至足患湿症。

郑大进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每到一地,必查灾情,据实上奏。任直隶总督时,见永定河因年久失修.河床淤浅,水坝又不够高大,因而时有水患。郑大进经多方登求士庶和水利专家的见解,了解到“坝闸不修,则水无所蓄、泄”,遂上疏提出“宜分段开挑,增筑闸座,以时启闭”的措施,获朝廷批准,并拨给建闸经费七万余金。郑大进“相度兴筑”,终于既得以疏浚,又使蓄、泄得宜,而且还可通舟揖,便民行来。

在湖北巡抚任上,解决道城漕运困难问题及在湖南抑止官吏动辄借用库款大兴土木修缮公署等等措施中,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深得民心拥戴。

勤谨廉明,兴利除弊

郑大进在各个官位上都能勤谨廉明,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工作。

在任两淮盐运使期间,当时所产淮盐等级质量差别很大,而价格却无差异,导致商人只售次盐,民众要买好盐买不到,朝廷盐税收不起。针对这一弊端,郑大进亲自“为之审辨,盐色差等”,明确了安盐、梁盐二种价格,奏请朝廷批准,使“商民便之”,朝廷利税,从而大大促进了盐业发展。

在任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时,针对黄白腊生产、收缴和上调之间的矛盾,调整收储措施,发展了当地黄白腊生产,利于民生。

在贵州布政使任上,郑大进了解到贵州仓库多储米粮,又没有一套出陈易新的方法,而黔地多雨,仓中米多有霉变,陈米质差,新米又进不了仓。郑大进奏准于青黄不接、各地缺粮之时,将历年仓库中的陈米,“平价借、粜”出去,然后于秋后“按一米二谷,购补还仓”。此后成为定例,仓储多改贮谷,减少霉坏。此法大大有利于粮食供应和储存,从而推动粮食生产的发展。

在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任上,对工业生产,郑大进也作出卓越的贡献。楚北宝武局铸铜工业因高质原料(须从云南采购)断缺而面临“死亡”危机。按原铸法,需以40%的高质料配以60%的低质料进行鼓铸。高质料越来越少,采购者有时守候经年,严重影响铸钢生产。

郑大进经番考察、核算,认为低质料每厂便宜二两多金,若以低质料鼓铸,去除杂质之后,其成品仍能与混合料等质,剔除出来的铜渣还可炼成黑铅以制作子弹。于是,他极力推行纯用低质料的铸铜法。他极力推行单纯采用低质料(当地取料)的新铸铜法,此法既降低成本,取材方便,又增加利润,并利用剔除之铜渣炼成黑铅制作子弹,从而使铸铜工业起死回生,促进地方工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重视水利,力治水患

郑大进为官任上,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与整修水利设施。如在湖南以治湘江大堤为第一要防。他根据地势高低改筑月堤,以求永固。又如在京津,他亲自查勘了永定河,知道永定河乃京津之最重要水道,而河道年久失修河床淤浅,累遭水患。郑大进经多方征求士庶,水利专家见解,提出“宜分段开挑,增筑闸座以时启闭”的措施,使永定河终于既得疏浚,又使蓄泄得宜,且可通舟楫,真乃功莫大焉。

他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时,还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主要著作有《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不恃权势,倡邻和睦

郑大进虽位居高官,权倾一世,然他并不恃势凌人,而是教诲家人族人友善睦邻,世代修好。这里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小插曲。揭阳梅冈都山美村邻村池厝渡是个大姓大村,大村曾经压制小村。郑大进回乡省亲时,乡人有翻身报复之心态。郑大进却借此请来两村父老共商增进和睦之事。他谆谆教诲说:“强弱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郑大进之高尚品格与极富哲理之言感动两村父老。从此两村旧怨全消,和睦相处,这在清代中期潮郡械斗成风的大历史背景下难能可贵。至今传为美谈,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

才华横溢,遗篇甲秀

郑大进一生为学多才,文笔隽永,著述颇丰。如遗作有《爱日堂诗文集》、《郑勤恪公奏议》、《登岱四首》等,惜多不传。又于乾隆廿七年任正定府时纂修有《正定府志》50卷。今散见于各书者,尚可得几疏。在王先谦《东华集》中所收他于河南撰写之《开封得雨,河水骤涨,自请处分》、《拟藩库章程》两疏和直隶总督任上撰写之《浸保定九龙河》一疏。其最光辉之一笔是至今仍保留在贵阳名胜甲秀楼上之石刻五言排律《登甲秀楼》一首赫然在目,与《岳阳楼记》一样供登楼者瞻诵千古。现特录于兹、聊供养眼。

郑大进民间传说

传奇少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初四酉时,郑大进出生于揭阳县梅冈都山美村(今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呱呱坠地的郑大进,为这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增添了不少喜气,唯独有一个老人却在偷偷地流着眼泪——郑大进的奶奶。原来,郑大进出生后,整座屋子七天七夜都放射着五彩祥光。老奶奶记起郑大进的父亲郑养性出生时也有这种光环,可郑养性半生穷愁潦倒,莫非孙子还要继承着儿子的贫寒?老人家忧心忡忡,伤心泪流。殊不知这是天降祥兆于郑家,一个后来对康乾盛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生命诞生了。

据郑氏族谱载,山美郑氏创乡于元顺帝至元年间,从始祖郑榕斋传至郑大进刚好十二世。溯其远祖,出自姬姓,是周宣王的三弟郑桓公。从郑桓公传至榕斋公计七十五世,也就是说郑大进是郑桓公的八十六世孙。其远祖封三十三代大司徒,是烜赫的大门阀。其近祖世代务农勤学,“积学惇行,有声庠序,而潜德弗耀”,到了他父亲郑养性这一代,才开始“以文学教授乡里”,算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人家了。

郑大进的童年富有神奇色彩,至今邑人还在津津乐道。清朝的时候,由于医疗防疫技术落后,疫病流行,潮州府一带经常流行疟疾,潮人迷信,管患疟疾叫中了“北寒鬼”的邪。郑大进的外公也常得这种病,奇怪的是,每当郑大进到了外公家,外公的摆子就不打了,“北寒鬼”一见郑大进,早吓得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一次,大进索性将“北寒鬼”关在瓮里,贴上封条,把它扔进砂陇溪(车田河下游)里。自此,疟疾不敢在梅冈一带流行。这段小英雄捉鬼的故事在梅冈一带几乎家喻户晓。

民间又传说,郑大进在梅冈都龙砂乡读书时,书斋外面的竹林常闹鬼,夜里小小读书郎大都不敢上厕所。一次,郑大进提着灯笼上厕所,把灯笼放在小鬼的头上,戏称:“小鬼好大头。”小鬼对曰:“大人好大胆。”小小少年,便能驱邪除鬼,使人联想起钟馗捉鬼的形象,充满了英雄气和正义感。还有一次,郑大进出恭好久才回教室,塾师疑他在外嬉戏,便严加责问。大进说,他经过土地庙时,伯公总要站起来迎接他,故这次绕道不从庙前经过,所以迟回。塾师听后,将信将疑,决定试一试,于是暗中把两枚铜钱放在伯公膝盖上,叫郑大进再从那里经过,塾师随即偷偷到土地庙察看,发现铜钱果然落在地上,感到十分诧异,才开始觉察到大进确是不得了的人物,将来必成大器。据山美村父老介绍,郑大进的母亲“夜纺纱、日织綕”,怀胎时,仍十分勤织,其綕筐常伏着一条“小龙”,将其倒在水塘里,不一会儿,“小龙”又跑回来了,偎依在綕筐里,这种事一直延续到郑大进出生。郑大进读过书的龙砂、云南村,还有传言说,郑大进曾化为蟒蛇,游荡于大港溪,卷起重重狂澜。

所有这些神秘传说,代代相传,已无据可考,但从这些传说中可看出孩提时代的郑大进,已充满着正义感和智慧,灵异而又超凡脱俗。

妹代姐嫁

郑大进是揭阳梅冈都山美村人,因家贫,小时候寄养在龙砂乡大舅父江淮家。舅父对他视若已子,并送他到邻乡私塾读书。

有一次,郑大进出恭好久才回到教室,塾师疑他在外嬉戏,便严加责问,大进说他经过土地庙时,见伯公总要站起来,故这次绕道不从庙前经过,所以迟回。垫师听后,将信将疑,叫他明天仍从土地庙前过去。第二天,大进出恭回来,塾师到土地庙察看,见他放在伯公膝盖上的两枚铜钱已掉在地上,也便相信了。

数日后,塾师到江淮家中,对他说:“令甥聪颖出众,前途不可限量。贵府千金如能与其联婚,将来定然沾光不小。”大舅闻言大喜,便与妻吴氏相商。吴氏说:“大进无立锥之地,将女儿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风!”妻子不同意,江淮又把他的主意告诉女儿巧英,巧英也不听从。江淮坚执已见,仍将巧英终身许给郑大进。

大进学成之后,辞舅父返回自家。不久,择吉前来迎娶。巧英哭哭啼啼,不肯上轿。她婶母李氏也来劝说。巧英忿忿地说:“婶娘也说他好,何不将巧云妹嫁给他!”李氏说:“好!这要看大伯的主意。”江淮说: “弟妇,你如同意,就这么办!”李氏与女儿巧云商量,巧云对大进的才学,素有所闻,当下,含羞地说:“女儿听从母亲吩咐!”幸在大进对两个表妹从来未见过面,得以巧云代嫁,遂解了眼前之围。

与方光成

清乾隆元年,郑大进中了进士,出任番禺县令。

一日,郑大进忽听衙门口有吵闹之声,便命衙役出去查,衙役带着公差赖三和一个星卜相士进来。原来这相士方光成,号称“半仙”,本是个读书人,因家贫迫,卖卜糊口,今早赖三想敲他竹杠,方光成说赖三不过午时有四十杖厄。赖三与他打赌。中午将至,还不见动静。赖三便气势汹汹地走来要砸招牌,方光成说午时未到,不准砸,因而双方吵闹。

郑大进看看时刻,果然午时未正,认为确是赖三无理取闹,喝令将赖三责四十大板。刚打毕,一声巨响,午炮轰鸣起来。满堂员役无不称奇!

退堂后,郑大进把相士带进花厅,念出一个坤造生辰时日,让光成卜。方光成皱着眉说:“这,是连街寒宿命。”郑大进喝道:“胡说!你岂知这是夫人的时日!”方光成吓了一跳,忙说:“这时日怕有错,请问明夫人后,再让我算一算。”郑大进即命人到后堂去问,仆人回来重报夫人的生辰时日时,方光成得意地说:“这才是夫人之命。”郑大进念个乾造生辰给他推算。方光成起身贺喜说:“这个贵庚,官至一品,寿逾古稀,乃大贵大寿之命。”郑大进心中暗喜。他见方光成一表人才,日后必能长进,便赠了些银两,叫他回去好好攻读,图个功名上进。郑大进回到后堂,向夫人问及两个时日之事,夫人不得不把妹代姐嫁的经过说了一遍。郑大进不禁长叹。

几月后,郑大进又遇到方光成在卖卜,把他叫来训责。方光成诉说因赠金已用尽,生活已是无靠,故不得不重操旧业。郑大进再送给些银两,让他上京赴试。

后来,方光成得中高第,据说他在卖卜时曾结识了南游的乾隆君,不久,被提升为相国。方光成向皇帝推荐大进有贤才。乾隆君在召见郑大进时,见郑大进的头很大,便戏谑说:“郑卿前鹄后鹄(额凸和后脑凸),可做十三省总督!”方光成忙推着郑大进跪下叩头谢恩。因君无戏言,郑大进遂被封为直隶总督,官至一品。

郑大进历史记载

《清史稿·列传·郑大进转》记载

郑大进,字退谷,广东揭阳人。乾隆元年进士。授直隶肥乡知县。累迁山东济东道。二十九年,山东淫雨,高唐、茌平诸县水涨阻道。大进相度宣泄,水不为患。巡抚崔应阶荐其能,迁两淮盐运使。三十六年,丁父忧,去官。服除,上召至热河,命署浙江按察使。寻授湖南按察使。四十年,迁贵州布政使。四十三年,授河南巡抚。四十四年,调湖北。旋署湖广总督。奏:“安陆、荆州二府滨临江、汉,以堤为卫。今夏涨发,钟祥、潜江、荆门、江陵堤决,已一律修复,惟潜江长一垸地洼沙积,筑堤难固,应择地势较高处筑月堤。钟祥、永兴、保安诸垸地当冲,亦应筑月堤,俾水发江宽,不致出险。又有刘家巷堤应并修筑。”四十五年,奏:“武昌滨江上游,诸水汇流,绕城而东。江涨冲刷,堤根虚悬。现修武昌城毕,请并修堤,毋使水啮城。”均从之。又奏言:“湖广邪教为害,总督班第奏请枷责发落,俾免株连。牧令遂视为自理词讼,率不通详。请自今以后,据实呈院司核办,讳匿徇纵者劾之。”上韪其言。

四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命勘永定河工。奏言:“六工以下河身内旧有民居,乾隆十五年给价迁移。又以下口改流,奏令暂回缴原给房价,减粮田亩,依旧征收。今勘南、北两岸,自头工至六工,村落已尽迁移。六工以下,水势迁徙靡常,累将北埝改筑展宽。南、北两堤遥隔五十馀里,其中居民五十馀村,水涨以船为家,应令迁移。永清柳坨诸村、东安孙家坨诸村旗、民二百八户,已勘定地址,令陆续移居。河身较远之村,仍准暂住。禁筑坝修房,以杜占居。”报闻。四十七年二月,赐孔雀翎、黄马褂。五月,奏保定九龙河经清苑、安州至任丘入淀,年久积淤。请旧有望都乡闸、殷家营、高岭村三闸外,于望都樊村建石闸一,清苑冉村、邓村、营头建石闸三。并修整诸旧闸,开浚安州、新安、任丘诸县河。皆称旨,加太子少傅。卒,赐祭葬,谥勤恪。

郑大进补充介绍

  郑大进(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誉捷,号谦基,退谷。生于揭阳县梅岗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少时有神童之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任政期问,草除积弊,关心民生,所至颇具政绩。后加授太子少傅衔。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时,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乾隆帝御制墓碑,亲撰碑文,赐祭赐葬,追谥勤恪。主要著作有《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人物生平郑大进是清朝雍乾盛世间一位有才华、有经济头脑、很有改革精神的实干家。他“凡经七省,遭遇盛明”;“旌节所至,率多建白(建议)”。在各地任上都做厂小少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工作。

  成就及荣誉首先,他精于治理,敢于革新。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针对有上盐次盐软之异、但却无上盐次盐之不同价格这一弊端,他亲自为之审辨盐色差等”,明确了安盐、梁盐二种价格,奏请朝廷批准,使“商民便之”。

  在贵州布政使任上,郑大进了解到贵州仓库多储米粮,又没有一套出陈易新的方法,而黔地多雨,仓中米多有霉变,陈米质差,新米又进不了仓。郑大进奏准于青黄不接、各地缺粮之时,将历年仓库中的陈米,“平价借、粜”出去,然后于秋后“按一米二谷,购补还仓”。此后成为定例,仓储多改贮谷,减少霉坏。

  在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任上,楚北宝武局铸铜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引起他的关注。宝武铸铜的原料全靠云南供应。按原铸法,需以40%的高质料配以60%的低质料进行鼓铸。高质料越来越少,采购者有时守候经年,严重影响铸钢生产。郑大进经番考察、核算,认为低质料每厂便宜二两多金,若以低质料鼓铸,去除杂质之后,其成品仍能与混合料等质,剔除出来的铜渣还可炼成黑铅以制作子弹。于是,他极力推行纯用低质料的铸铜法。

  郑大进的治绩,还表现在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每到一地,必查灾情,据实上奏。任直隶总督时,见永定河因年久失修.河床淤浅,水坝又不够高大,因而时有水患。郑大进经多方登求士庶和水利专家的见解,了解到“坝闸不修,则水无所蓄、泄”,遂上疏提出“宜分段开挑,增筑闸座,以时启闭”的措施,获朝廷批准,并拨给建闸经费七万余金。郑大进“相度兴筑”,终于既得以疏浚,又使蓄、泄得宜,而且还可通舟揖,便民行来。

  他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时,还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主要著作有《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后世评价更为难得的是,郑大进官阶不小.身为十三省督总却不许乡亲仗势欺人。他的家乡山美村与邻乡池厝渡村向来常因地界诸类事发生纠纷。山美村人想趁他回乡省余时,借用他的权势压制地厝渡村。郑大进当即告诫乡亲;“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郑大进的高尚品格和这富有哲理的话感动了两村村民,自此旧怨全消,和睦相处。

  玉滘镇 明清代属梅岗都,民国时期属第四区,建国后属梅岗区,1956-1957年设玉窖乡,1958-1961年属梅岗公社,1961年设玉窖公社,1982年改设区公所,1987年设镇政府。

  玉窖镇山明水秀、环境隽美、人杰地灵。背倚大脊岭、前有枫江环绕、梅岗山笔耸,画图锦锈、风水迷人,招引了南宋爱国诗人谢翱驻足并蕃衍子孙,造就了一代名臣——明兵部尚书翁万……

  “郑大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