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名人熊锐介绍
熊锐(1894—1927),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号君锐,广东梅县城南白土乡(今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人,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佛莱堡大学等校就读。1922年先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共旅欧党组织。曾任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部政治委员、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宣传委员、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兼中山中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宣传委员会委员兼广州市政府市政指导员等职。1927年,在广州南石头监狱被秘密杀害。
熊锐是中国近代革命烈士、中山大学筹建者之一,也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同时还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旅欧中国少年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18名代表中唯一的广东人。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积极发展旅欧党团组织。 熊锐是历史上第一位牺牲的在册梅州籍中共党员,牺牲前最高职务为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委员。
熊锐人物生平
熊锐,中学毕业后,先在梅县桂里小学任教员,与同事杨雪如经常深入农户,对学生进行家访,帮助学生组织读书会,介绍书籍和刊物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启发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嗣后,到汕头《大风日报》任编辑,并为《真言日报》撰写文章。
1918年,他怀着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到东京大学留学。
1919年夏,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下,愤然从日本回国。同年冬考入留法预备学校,经过半年的学习,参加华法教育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第十二届学生团。
1920年5月9日,熊锐与赵世炎等130人乘“高尔提来”号邮船从上海起程赴法。6月16日到达法国后,熊锐先在法国巴黎大学专修文科,后转到德国柏林,考入佛莱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他勤工俭学在佛莱堡市郊农村当雇工时,认识中学生海薇,经过一段时间来往,他和这位德国姑娘结成异国伴侣。
1922年2月,周恩来从巴黎到柏林,在旅德学生中建立中共旅德支部,熊锐参加了中共旅德支部,并积极工作。他为发展壮大旅欧党团组织,经常到柏林康法街中国留法同学会与勤工俭学学生接触,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施益生等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在旅欧的周恩来和熊锐等人,均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部成立,熊锐任政治委员。之后,他又和朱德等人组织国民党驻德支部。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驻德常年大会上,熊锐被选为宣传委员。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熊锐接周恩来通知,奉命回国。他偕同德籍妻子回到广州,在广州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同年底,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在广州开办政治讲习所,熊锐受聘担任教授,讲授《帝国主义之由来及其性质》,为培养北伐干部做了许多工作。
1926年4月,熊锐任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专修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6月,受全国总工会的聘请为广州劳动学院教授。该院是培养训练工人运动而设立的第一所高等学院,熊锐主讲《世界革命史》等课程。他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下,仍挤出晚上时间,每周到劳动学院讲课一次,把世界各国近代、现代革命史讲完。并向各地工会领导干部介绍世界各国工人运动史,使学员们增强开展革命斗争、开展工人运动的信心。
1926年下半年,熊锐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同年秋,兼任中山中学校长。在此期间,他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聘请当时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教授郑伯奇、穆木天、刘侃等到该校讲课。这时,国民党右派指示“树的派”学生打击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学生,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熊锐支持进步学生,与“树的派”学生开展辩论,批评“树的派”的观点。熊锐因此失掉了中山大学教授和中山中学校长的职务。9月15日,熊锐受聘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举办的妇女运动讲习所教授,讲授《国际问题》。
1927年1月,熊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经常与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等商议工作,加强对部队的思想教育。在军校,他讲授世界各国革命史等课程。他知识渊博,每次讲课,有史有论,论从史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并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政治教育,教育学员学好政治知识、军事知识,准备参加北伐。
其时,广东是革命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设立中共广东(两广)区委,陈延年任区委书记,熊锐兼任宣传委员会委员,经常到党、团员或群众大会上作报告。熊锐还兼任广州市政府市政指导员,负责指导教育方面的工作。对广州的教育,特别是办好大学、中学的教育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得到领导的赞许。
熊锐与周恩来、邓演达、邓颖超、萧楚女、恽代英、熊雄、孙炳文、李森、刘尔崧等联系密切。他们经常到他的住宅商谈工作。谈怎样加强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谈有关支持省港罢工;谈宣传工作和开展工农青妇运动等问题。
熊锐自患猩红热后,又患肺病,经常发烧。张太雷等常去探望他,并劝他去旅行休养,不要为工作担忧。他谢绝了张太雷等的关怀,既不外出旅游,也不放松工作,继续扶病上课,或担负所做的革命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德文版哈林写的《唯物史观》,计划在三个月内译完。是年春,他突然收到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从北伐前线武汉拍来的电报,要他迅速到武汉。他立即与青年团中山大学地方委员会宣传部长余桂生商量,计划于4月20日经香港、上海转赴武汉。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的形势已很紧张,熊锐继续留在广州,开展向国民党右派的斗争。4月13日,中共广东区委聚集在熊锐家里开秘密紧急会议。会上有两种意见:第一个主张是扯起红旗,举行武装起义。第二个主张是按照汪精卫、陈独秀的联合宣言,与国民党推诚相见,即令挨打,也得忍让,千万不要动摇国共合作的根基。熊锐等主张第一种意见。结果,会议通过了第二种主张。
1927年4月16日凌晨4时,国民党东山警察分局出动全局警察,把熊锐的住宅团团围住,进行全面搜查,结果毫无所获。后又再次出动警察,将熊锐逮捕入狱。4月下旬,熊锐在南石头监狱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
熊锐个人简介
熊锐又名新寿、维新、军锐、君锐,笔名尹常,1894年生于梅县泮坑乡新塘尾村(今梅江区三角镇新塘村)。少年时读书勤奋,求知欲强,10岁时就能写出1000多字文章。青少年时,目睹祖国处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萌发了爱国、教民思想。
1913年梅州中学毕业。曾在泮坑乡启化小学、梅南龙文公学任教,并与杨雪如等一起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时任广东高要县县长古直特聘熊锐为文书。在梅县桂里小学任教时,与杨雪如等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之后,到汕头《大风日报》任编辑,并为《真言日报》撰写进步文章。旋辞去编辑职务,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初,熊锐在前辈曾伯岳、古直的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
1915年,日本侵略者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条约,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他愤然离日会上海。
1920年5月9日,从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弗来堡大学就读。后又转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积极钻研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时北洋军阀政府拒发留学生经费,熊锐等为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想法设法促华法教育会广东分会解决粤籍留法生之津贴费,得到财政部次长廖仲恺支持,使粤籍4名留学生能继续读书。
1922年2月初,熊锐参加周恩来组建的共产主义旅德支部。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积极发展旅欧党团组织。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在欧洲的周恩来、熊锐等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和翌年1月,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部及巴黎通讯处相继成立,熊锐任政治委员。之后,熊锐又与朱德等组织国民党驻德支部,在1925年1月召开的常年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熊锐奉命回国,在毛泽东、林伯渠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在广州开办的政治讲习所任教授。
1926年4月到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任教,并应邀至罢工委员会开办的劳动学院讲授“世界革命史”。9月,熊锐被聘为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教授,讲授“国际问题”。他经常撰写文章和翻译《唯物史观》送《人民周报》发表。
1927年初,熊锐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学校工作。4月15日,广州继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国民党当局逮捕了熊锐、肖楚女等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2日,与肖楚女、毕磊、沈春雨、李森等12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南石头监狱。
熊锐人物评价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黎显衡这样评价熊锐,“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党初期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其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培养革命干部作出了很大贡献。”
熊锐补充介绍
熊锐(1894-1927年),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字君锐,梅江区新塘尾村人。青少年时,目睹祖国处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萌发了爱国、教民思想。中学毕业后,在梅县桂里小学任教,与杨雪如等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之后,到汕头《大风日报》任,并为《真言日报》撰写进步文章。旋辞去职务,东渡日本留学。民国4年(1915年),日本侵略者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条约,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他愤然离日会上海。民国9年5月9日,从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弗来堡大学就读。后又转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积极钻研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时北洋军阀政府拒发留学生经费,熊锐等为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想法设法促华法教育会广东分会解决粤籍留法生之津贴费,得到财政部次长廖仲凯支持,使粤籍4名留学生能继续读书。1922年2月除,熊锐参加周恩来组建的共产主义旅德支部。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积极发展旅欧党团组织。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在欧洲的周恩来、熊锐等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和翌年1月,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部及巴黎通讯处相继成立,熊锐任政治委员。之后,熊锐又与朱德等组织国民党驻德支部,在1925年1月召开的常年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熊锐奉命回国,在毛泽东、林伯渠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在广州开办的政治讲习所任教授。民国15年4月到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任教,并应邀至-委员会开办的劳动学院讲授“世界革命史”。9月,熊锐被聘为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教授,讲授“国际问题”。他经常撰写文章和翻译《唯物史观》送《人民周报》发表。
1927年初,熊锐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学校工作。4月15日,广州继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发生-大-,国民党当局逮捕了熊锐、肖楚女等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下旬,熊锐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在广州南石头监狱,年仅33岁。
“熊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