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东莞市名人

谢志光

暂无谢志光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东莞名人谢志光介绍

  谢志光(1899~1967)

  谢志光,广东东莞人。民国6年(1917)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民国1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2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随著名放射学家保罗·霍奇(PaulC.Hodges)工作。民国14年被送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获得医学科学硕士学位,是第一个取得美国放射学会会员资格的中国人。民国17年出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主任,协和医学院开办以来各科主任多为外国学者,他是第一个在该院任放射科主任的中国学者。为了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谢于民国19年及民国26年先后两次到美、英、德、法、奥、瑞士、丹麦等国考察学习。

  30年代初,X线在临床应用,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谢志光对临床放射学的各个领域,已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第一个对本国人肠结核、长骨结核的X线表现提出全面、系统的论述,否定了国外专家认为长骨结核罕见的观点。并首先提出髋关节后脱位的特殊投照位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称之为“谢氏位”,至今仍被国内外学者和书刊所沿用。他又是中国首批报告原发性肺癌、肺与骨的寄生虫的X线表现的学者之一。还首创了对白内障及角膜混浊病患者进行手术前,把X线用于测定视网膜有无萎缩的检查,以及对中心盲点检查的先进技术。还对心脏面积测量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人正常心脏测量值的标准范围。在当时抗菌素尚未在中国使用的情况下,成功地应用X线治疗疖和痈。

  谢志光认为放射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0年代初,放射线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在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两方面。他提出,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放射生物、放射物理、机械和放射剂量等学科的内容。因此,民国19~24年(1930~1935)间,谢在协和医学院建成全国第一个放射治疗、氡治疗室,以及放射生物和放射物理实验室。谢志光是在中国将放射生物、物理学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起来的创始人。他特意从辅仁、清华、燕京等大学招收理工科的毕业生来进修,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民国31年(194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改为日本军医医院,当时谢患病,经济困难,但他宁可失业也不为日本人工作。他和林巧稚、钟惠澜等教授带领一部分中青年医生,到了待遇较差的北平中和医院工作,避开了日本军方的干扰。民国37年10月,为了改变中国南方放射学基础薄弱的局面,毅然离开工作多年的协和医学院,接受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李延安的邀请,任岭南大学放射学教授、放射科主任。

  1949年广州解放后,谢志光出任岭南大学医学院院长、放射学教授及放射科主任,并兼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1953年出任中山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主任及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他医疗、科研、教学三者同时并举。在医疗上强调严格的操作规程、精益求精的医疗质量;在教学上强调加强基础学习;在科研上倡议开展临床、X线、病理的三结合。当广东临床放射学已有一定的基础时,他致力于开拓肿瘤防治工作。1956年和1958年,在他的筹划下,中山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分别成立了肿瘤科,并亲自兼任科主任。1961年他积极向广东省委建议成立肿瘤医院,得到省委-陶铸的重视和支持,于1964年成立了中国南方第一间医治和研究肿瘤的科学基地——华南肿瘤医院(现改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谢志光首任院长。

  谢先后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临床放射学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

  著有《肺结核的X射线研究》、《恶性肿瘤的早期治疗》、《鼻咽癌的自然发展及晚期病例的临床分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X射线研究》等。

  “文革”期间,谢志光受到破孩,身患重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于1967年8月逝世,临终前嘱咐把珍藏几十年的中外书刊全部献给中山医学院。

  (肖官惠、许达生、吴子刚)

  “谢志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