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名人吴妙胜介绍
吴妙胜(1940~2004),广东省五华县转水镇蛇塘村人。中国钟表专家。
吴妙胜生平
1958年7月,在水寨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天津大学。
196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轻工业部钟表科学研究所工作。后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担任博士生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仪表协会元件学会理事、陕西省轻工业会钟表学会理事、陕西省仪器学会工艺学组委员、中国钟表专家。吴妙胜从事钟表科学研究所工作30多年,对新产品开发和研究,攻克过许多技术难关,硕果累累,为中国钟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国防军工配套研制工作作出巨大贡献。他早年参加西安市火车总站的大型钟表研制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石英气象天文钟的设制工作,崭露头角。
1978年4月,出席陕西省首届科学大会并获奖;同年,又获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被授予中国轻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
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吴妙胜知识广博,掌握俄、英、法、德、日五门外语,目光始终注视着本科学的世界前沿,关心着本国钟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发展。
在钟表研究所期间,与他的妻子赵燕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钟表质检专家)一起跑遍全国29个省市40多家钟表厂,深入调研,完成了中国机械钟表的统一机芯和质量评比工作;为了本国钟表发展,他先后赴苏联、瑞士、德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并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了当时国内钟表制作中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且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多年来,他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还为国防、人造地球卫星、部队、地方、大学承担大量的讲义编写、讲课和带研究生的任务,苦心培育人才。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因回收计时仪表不准确,致距离预定回收地点相差1000多公里。为攻下这一难题,他接受了人造卫星音叉时控机构(代号321#)项目,并任项目组长,带领科技人员连续攻关,成功地完成了该科研项目,使人造地球卫星回收,与预定地点不超过2公里。自后,该项目成果被应用于“中国两弹一星”和宇宙飞船的回收。同时,他带领研究生到东海舰队,共同研制完成DSZ型高频石英舰海天文钟项目,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并发表多篇有科研价值的学术论文,出版《中国石英钟表的原理及其修理常识》等著作。
1975年至九十年代,他先后四次回到家乡,视察指导钟表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先后支持五华办起中国广州手表厂(五华分厂)、广州雅佳石英钟厂(五华分厂),产品畅销国内和香港、台湾,以及远销东南亚等地。
2000年3月,吴妙胜在中国钟表科学研究所退休。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先后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指导钟表研究发展工作;被广州、东莞数家名牌钟表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聘为顾问、总工程师,继续研究开发中国石英钟表项目。他研究设计成功的中国式石英钟表机芯,代替了日本进口机芯,为中国钟表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04年3月17日,吴妙胜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65岁。
吴妙胜简介
吴妙胜(1940~2004),广东省五华县转水镇蛇塘村人。中国钟表专家。
吴妙胜补充介绍
吴妙胜(1940-2004),转水镇蛇塘村人。1958年考入天津大学。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轻工业部钟表科学研究所工作。后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担任博士生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仪表协会元件学会理事、陕西省轻工业会钟表学会理事、陕西省仪器学会工艺学组委员、中国钟表专家。吴妙胜从事钟表科学研究所工作30多年,对新产品开发和研究,攻克过许多技术难关,硕果累累,为中国钟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国防军工配套研制工作作出巨大贡献。他早年参加西安市火车总站的大型钟表研制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石英气象天文钟的设制工作,崭露头角。1978年4月,出席陕西省首届科学大会并获奖;同年,又获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被授予中国轻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在完成科研任务同时,还为国防、人造地球卫星、部队、地方、大学承担大量讲义编写、讲课和带研究生的任务,苦心培育人才。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因回收计时仪表不准确,致距离预定回收地点相差1000多公里。为攻下这一难题,他接受人造卫星音叉时控机构(代号321#)项目,并任项目组长,带领科技人员连续攻关,成功地完成该科研项目,使人造地球卫星回收,与预定地点不超过2公里。自后,该项目成果被应用于“中国两弹一星”和宇宙飞船的回收。同时,他带领研究生到东海舰队,共同研制完成DSZ型高频石英舰海天文钟项目,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2000年,吴妙胜在中国钟表科学研究所退休。退休后,研究设计成功的中国式石英钟表机芯,代替日本进口机芯,为中国钟表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吴妙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