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五华县名人

钟靖寰

暂无钟靖寰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五华名人钟靖寰介绍

原中共五华县委书记

钟靖寰(1911~2000),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王化村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五华县委书记、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兼增城中心县委书记、东江二区支前司令部统筹科科长、广东省糖业公司业务室主任、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工矿馆副馆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销售站副站长等职。

钟靖寰生平

1928年毕业于五华县立一中初中(设华城)。学习期间,积极参加“新学生社”活动。毕业后,分别就读潮州金山中学高中、广州中山大学师范部,后回家乡任过2年中学教师。

1934年9月进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工系读书。

1935年7月,由钟远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同期参加革命工作。其间,积极参加“中青”所发起的爱国学生运动。

1937年7月,钟靖寰从中山大学毕业,8月奉命回到家乡五华开展革命工作。经进步人士钟国楼等人推荐,他在《五华周报》担任编辑。不久,又进一步扩大宣传阵地,把《五华周报》扩编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五华日报》,大力宣传中共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他通过办报与召开读者座谈会活动,发现培养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成立了全县的“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以此作为中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公开、合法组织,为五华重建党组织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8年2月,他受聘以五华县立二中任教员。同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通知他的党籍已正式批准。此后,省委认为五华重建党组织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他在师生中发展党员,成立中共县立二中支部,任书记。接着,同年5月,奉省委指示,成立中共五华县工作委员会,仍任他为书记。任教期间,边教学边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二中校刊》撰写抗日救亡理论与实践文章。并发起在校成立“抗日前卫队”,任政治部长。同年12月,中共五华县工作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五华县委员会,任县委书记。

1939年11月,国民党反共逆流加剧,钟靖寰政治面目暴露,被中共东江特委调任为惠州华侨回乡服务团巡视员。

1940年10月起,调增城中心县委工作。先后任增城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兼统战部长,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委员兼增城中心县委书记。

1942年发生“粤北事件”,中共广东省委机关遭破坏,国民党顽固派到处追捕共产党人,他曾被捕入狱。出狱后以教书为掩蔽,先后任教于韶州师范、龙川二中、五华一中、五华振兴中学及梅县广益中学、华光中学。1948年8月后,历任粤赣边支队连队指导员、河源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长、东江行政委员会督导员、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支前司令部统筹科科长等职。

1949年12月后,曾任广东糖业公司业务室主任、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工矿馆副馆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销售站长等职。

1962年10月,调任省科委、科协工作。

1973年3月,调任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图书情报资料研究室副主任。

1983年5月离休(副厅级)。

2000年3月18日在广州逝世。

钟靖寰简介

钟靖寰(1911~2000),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王化村人。

1925~1932年就读于五华县立一中、潮州金山中学、中大师范部。1926年加入新学生社(中共外围组织)。1932~1934年在五华县立中学任教。1934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35年7月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中青”,中共外围组织)。

1937年7月中山大学毕业,恰遇国难当头,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先任《五华周报》编辑,后任《五华日报》总编辑,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办报期间,发展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成立“五华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并任负责人,推动了全县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的建立和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8年2月,为有利于接近群众、教育青年学生,他受聘于五华县立二中(设河口)任教员。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入党后,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在五华县立二中建立五华县重建中共地方组织的第一个支部,任书记。5月,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成立中共五华县工作委员会,任工委书记。12月,中共五华县工委改组为中共五华县委,任县委书记。

至1939年夏,全县发展中共党员120余人,建立了第一区委会(华城、岐岭一带)、第二区委会(转水、水寨、横陂一带)和第三区委会(县南上山区)。中共支部在学校和农村中相继建立。在县委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充分运用民间已有的穷人会、老人会、互助会去领导、教育和接近社会上层人士及群众,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39年11月,由于其政治面目已经暴露,被中共东江特委调任惠州华侨回乡服务团巡视员。1940年10月始,调增城中心县委工作,先后任增城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兼增城中心县委书记。1942年被国民党捕获。

1943年6月出狱后,以教书为掩蔽,先后任教于韶州师范、龙川二中、五华县立一中、五华振兴中学及梅县广益中学、华光中学。1948年8月至1949年11月,先后任东江二区上莞乡政府指导员、河源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东江二区行政督导处督导员兼粮管科科长、东江二区支前司令部统筹科科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糖业公司业务室主任、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工矿馆副馆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销售站副站长等职。1958年6月被划成“右派”,下放省人委农场劳动。

1961年10月回原单位,当仓管员。1962年10月至1968年10月,在广东省科委、科协、省业余科技大学当教员。后下放到英德、连山“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3月至1983年5月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工作。1978年恢复名誉,恢复原薪。1983年5月离休。

2000年3月18日在广州病逝,终年89岁。

钟靖寰补充介绍

  钟靖寰(1911—2000),五华县岐岭镇王化村人。

  1925~1932年就读于五华县立一中、潮州金山中学、中大师范部。1926年加入新学生社(中共 组织)。1932~1934年在五华县立中学任教。1934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35年7月加入中国青年抗日大同盟(简称“中青”,中共 组织)。

  1937年7月中山大学毕业,恰遇国难当头,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先任《五华周报》,后任《五华日报》总,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办报期间,发展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成立“五华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并任负责人,推动了全县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的建立和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8年2月,为有利于接近群众、教育青年学生,他受聘于五华县立二中(设河口)任教员。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入党后,积极培养发展 员,在五华县立二中建立五华县重建中共地方组织的第一个支部,任书记。5月,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成立中共五华县工作委员会,任工委书记。12月,中共五华县工委改组为中共五华县委,任县委书记。至1939年夏,全县发展中共党员120余人,建立了第一区委会(华城、岐岭一带)、第二区委会(转水、水寨、横陂一带)和第三区委会(县南上山区)。中共支部在学校和农村中相继建立。在县委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充分运用民间已有的穷人会、老人会、互助会去领导、教育和接近社会上层人士及群众,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39年11月,由于其政治面目已经暴露,被中共东江特委调任惠州华侨回乡服务团巡视员。1940年10月始,调增城中心县委工作,先后任增城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兼-部部长、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兼增城中心县委书记。1942年被国民党捕获。1943年6月出狱后,以教书为掩蔽,先后任教于韶州师范、龙川二中、五华县立一中、五华振兴中学及梅县广益中学、华光中学。1948年8月至1949年11月,先后任东江二区上莞乡政府指导员、河源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东江二区行政督导处督导员兼粮管科科长、东江二区支前司令部统筹科科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糖业公司业务室主任、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工矿馆副馆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广州销售站副站长等职。1958年6月被划成“ ”,下放省人委农场劳动。1961年10月回原单位,当仓管员。1962年10月至1968年10月,在广东省科委、科协、省业余科技大学当教员。后下放到英德、连山“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3月至1983年5月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工作。1978年恢复名誉,恢复原薪。1983年5月离休。

  2000年3月18日在广州病逝,终年89岁。

  “钟靖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