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郭思演介绍
郭思演(1899-1965),名典章,字心如,广东大埔县大麻镇小留村人。1922年夏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后赴广州追随孙中山革命,任粤军第一师四团营附兼连长,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及讨伐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诸役。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团团附兼营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炮兵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至1930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炮兵团长、第六十一师教导团团长、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兼代总指挥。1931年后,历任第十八军参谋长、第五十九师师长、第九十九师师长、第五军副军长、贵阳警备司令、驻黔第三纵队司令官兼代驻黔绥靖主任等职。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36年7月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8年6月,从贵州调回广东,任虎门要塞司令。为加强防守,他在虎门要塞增编了两个高射炮连。1938年10月22日,日军飞机和炮舰进攻虎门要塞。郭思演下令弃守,虎门要塞遂于23日被日军占领。11月15日,蒋介石对在惠广战役中作战不力的将领进行处分,其中郭思演被通缉归案究办。1940年,改任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四、五期大队长。同年11月任鄂湘川黔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1945年5月调任后方勤务总司令部湘谷转运处中将处长,主筹军粮和军需物资等。
1946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到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顾问。次年,又任“国防部”中将参议。退役后,任台湾糖业公司监察人、台湾土地银行顾问。1965年于台北去世
郭思演(1899~1965),字心如,祖籍-镇小留村,出生于爪哇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他3岁归里,5岁入村中岗上谷生私塾馆读书,15岁进读-公学(-中学前身),18岁与同乡廖志人东渡日本求学。
民国4年(1915)5月,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之后,思演激于义愤,毅然回国,投笔从戎,民国7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民国9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军校停课,他返乡,被大埔县立中学聘为教师兼舍监。不久,军校复课,他遂北上续学,民国11年夏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孙中山谋划讨伐陈炯明,思演赴广州任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营副兼连长,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参加讨伐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诸役。民国14年,调升粤军第一师第一团中校团副兼营长。民国15年,他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校炮兵团长,参加讨伐吴佩孚之湘鄂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诸战役,还参加讨伐孙传芳之江西马回岭之役,其间“三朝克二衡(衡山、衡阳)”时,战功尤著。民国16年10月,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南下,思演奉命追截。是年,思演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上校炮兵团长。不久,调任第二方面军炮兵指挥官。民国17年6月,他参加蒋介石对张作霖之河南东西洪桥、临颍、开封之战,是年升任第六十一师教导团少将团长。民国19年4~9月,冯玉祥、阎锡山联合,与蒋介石进行“中原大战”。思演被调升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部中将参谋长,后又兼代总指挥,在山东济南、河南新郑等地指挥作战。民国19年冬至民国24年,蒋介石发动对江西中共革命根据地五次“围剿”时,思演追随陈诚、顾祝同、薛岳,迭任第十八军兼中路总指挥部参谋长,陆军第五十九师、九十九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五军副军长,贵阳警备司令,驻黔第三纵队司令,兼代驻黔绥靖主任等职。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思演从贵州调至广东,任虎门要塞司令。民国27年10月,日军进攻广州,从侧翼大鹏湾登陆,不十日广州沦陷,虎门要塞遂失。民国29年,他改任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四、五期大队长;11月,任鄂湘川黔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驻湘西永绥县(今花垣县)。民国34年5月,调后方勤务总司令部任湘谷转运处中将处长,主筹军粮和军需物资等。
民国38年3月,思演奉陈诚电召至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顾问;次年,又任“国防部”中将参议。退役后,任台湾糖业公司监察、台湾土地银行顾问。
1965年,郭思演病逝,享年66岁。
“郭思演”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