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兴宁市名人

冯宪章

冯宪章人物照片

兴宁名人冯宪章介绍

左联作家、革命烈士

冯宪章(1908—1931,一作1910-1931)别名冯斌、张蔓蔓,广东兴宁县新圩镇新丰村人。先后毕业于梅县东山中学、上海艺术大学。1926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委员会出版的《少年旗帜》半月刊主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秋,留学日本,与蒋光慈等建立太阳社东京分社,并在留学生中建立党组织。次年被日政府驱逐回国。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创作和翻译活动。后被捕,病殁于狱中,时年23岁。

其作品集有《梦后》(诗集,1928年)、《新兴艺术概论》(译著,1928年)、《叶山嘉树集》(译著,1928年)、《楼头艳笑》(随笔)、《警钟》(诗集)、《暗夜》(诗集)、《游移》(小说)、《一月十三》(小说)等。

冯宪章人物生平

民国12年(1923年)12月,考入梅县东山中学,结识蓝胜青等进步同学,一起成立兴宁留梅学会。逢寒暑假,冯等组织话剧团回兴演出,编印不定期刊物《宁江青年》,宣传国民革命。民国14年初,冯等在梅县组织进步团体新学生社。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后不久,他加入共青团,并在梅城参加团委举办的骨干训练班,亲聆邓颖超关于社会主义知识的讲课。次年5月,梅县团委出版《少年旗帜》(半月刊)杂志,冯任主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参加五一二攻打梅城的战斗。因暴动失败,不得已返家暂避。回兴后,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第二次攻打兴城的暴动。不久,反动当局悬赏通缉,旋奔广州,加入工人赤卫队,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几经转折到达上海,考进党所主持的上海艺术大学,并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他每晚伏案写作诗文,向地狱和魔鬼发起进攻。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有这样一段话:太阳社的诗人是比较多的,除蒋光慈外,钱杏村的《荒土》,冯宪章有《梦后》,写的也是中国的现实,内容是革命的。著名作家蒋光赤在《太阳月刊》创刊号的编后记中写道:宪章是我们的小兄弟,他今年只有十九岁,他的革命诗歌里流动的情绪比火还要热烈,前途是极有希望的。

民国17年(1928年)五六月间,冯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兴宁县党组织将其短文、诗歌在家乡印发,鼓舞群众起来革命。同年秋冬之间,太阳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冯与蒋光赤等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他和蒋光赤、楼适夷等进步作家共同组织太阳社东京支社,继续从事无产阶级文学活动。

民国18年三四月间,冯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不久被遣送回国。回上海后,写了许多优秀的红色鼓动诗,翻译了不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他的诗集有《梦后》《警钟》《暗夜》等;小说有《游移》和《一月十三》;随笔有《楼头艳笑》。此外,还翻译了日本无产阶级作家藏原惟人、小林多喜二等的文艺论著,结集出版《新兴艺术概论》一书,又与夏衍合作翻译德国革命女作家罗沙卢森堡的《狱中通讯》。

民国19年3月2日下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冯与鲁迅、冯雪峰、柔石、夏衍、田汉等50人出席成立大会。此后,他在左联的机关刊物《拓荒者》里发表作品。同年5月的一天,冯被捕关进龙华警备司令部监狱,受尽酷刑折磨。

1957年徐平羽在上海团市委主办的《青年报》上发表《忘不了的年代》中说: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的政治犯牢房里有个叫冯宪章的人,他是作家。他看出我的情绪,对我说:哈!哈!你应该认为干革命、坐牢、带脚镣,是必不可少的事,进牢要带脚链,就等于吃饭时必定要吃菜一样。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了我。

民国20年8月,冯宪章被转押于上海漕河泾监狱,后因饥病交加,殉难于狱中。1963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纪念冯宪章,称他为黑浪中展翅翱翔的海燕,是一位把自己的灵感和生命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革命诗人。

冯宪章个人简介

冯宪章 ,1923年12月考入梅县东山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期间阅读进步书刊,并结识进步学生。在共产党人张维的倡导下,成立“兴宁留梅学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进行街头演出,在《宁江青年》发表诗文。

1925年初在大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组织“新学生社”。

1926年5月共青团梅县县委出版《少年旗帜》,任主编。

1927年3月和进步学生一起,深入乡镇农村,以演白话戏、讲演会、散发传单等形式,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分裂的革命活动。5月为反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加入攻打梅城的暴动“行动队”而被通缉,离校避难。8月参加兴宁县党组织发动的第二次暴动。暴动成功后,成立红12团,任团部宣传委员。

1927年12月赴广州加入工人赤卫队,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前往上海,考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艺术大学,加入“太阳社”,以诗文当刀枪,向“地狱和魔鬼”发起进攻,蒋光赤称赞“他的革命诗歌里流动的情绪比火还要热烈,前途是极有希望的。”同年秋“太阳社”被封,东渡日本,与蒋光赤等组织“太阳社”东京支社,继续从事无产阶级文学活动。1928年3月,被日本当局逮捕入狱,不久遣送回国。在上海集中全力进行革命创作。接连出版《梦后》《警钟》《暗夜》诗集和《火焰丛书》之一等著作、以笔、以诗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反动与黑暗,为无产阶级革命呐喊助阵。不久,《游移》《一月十三》《楼头的艳笑》相继出版,既触及社会底层的凄苦,呼唤民众起来反抗,又揭示“国民如若麻木不仁最终将埋葬自己”的真谛,更预言旧社会必定灭亡,新社会必定诞生,人民必定胜利,前途必定光明。他多才多艺,毅力惊人,在创作的同时,还翻译了苏联等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先后出版《新兴艺术理论》和德国革命女作家露沙·罗森堡的《狱中通信》,为转化文学为政治服务,把新文学运动推向新高潮作出很大的贡献。1930年3月2日,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5月被捕入狱。在狱中与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1年8月,因监狱恶劣条件折磨病重致死,时年23岁。

冯宪章人物评价

冯宪章,与无产阶级诗人殷夫一样,也是一位为革命贡献了青春与热血的烈士诗人。也许由于时间的流驰、史迹的磨灭吧,说起这位年轻的革命诗人的人已经不多了,一般的文学史也不见著录他的生平与创作。对于一位身殉革命文学事业的烈士,这样是不大公正的。关于冯宪章的牺牲,当时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外围刊物《文艺新闻》(1931年8月17日第23号)上曾刊载过《冯宪章病殁狱中》的讣闻:“曾译有《新兴文学论集》和《叶山嘉树集》及其他著作多种的冯宪章,于去年5月因嫌疑被捕,判决徒刑3年,不幸因病卒于漕河泾狱中。”当时距“左联五烈士”殉难不及半年,殷夫等的血迹未干,又一位年轻的革命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的魔手扼杀了!

在有关中国现代诗歌史的著述中,论及冯宪章的并不多见,但在蒲风所著《抗战诗歌讲话》(诗歌出版社,1938年4月初版)一书中却记有:“象殉难了的殷夫,病死了的冯宪章,及蒋光慈,也莫不都有势若悬河骤降的奔波情感”,可见当时左翼文艺运动中人对冯是颇为赞许的。

1963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载纪念文章,赞扬他是一位“把自己的灵感和生命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革命诗人。”

冯宪章作品评析

《梦后》是其结集出版的唯一的一本诗集,其中辑录了诗人1927年至1928年初所创作的29首新诗,共1500行。

内容如陈孤凤在《序诗》中所说:在这些诗篇里…… 有的是资本主义的棒喝, 有的是工农胜利的赞美!

冯宪章在《梦后的宣言》(代序)中也申明自己“景仰的是血染的旗帜”,“歌咏的是争斗场中的鲜血”,“赞美的是视死如归的先烈”,“表现的是工农胜利的喜悦”,“欢欣的是资本主义的消灭”。以上内容在《梦后》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诗人壮怀激烈地抒发了对革命的忠诚,表示要“如夸父追逐太阳”般地战取光明(《自励》);诗人也发自衷心地表达了对工农的礼赞,认为“只有工农才能代表光明的将来”(《怎样干》);诗人还诚挚热烈地申述要为革命而歌吟的志愿,但愿自己能够成为“狂风暴雨般的壮剧”的“喉舌”(《诗神的剖白》);诗人并且慷慨激昂地一再表示了“誓死为工农而牺牲”的豪情,以及“我要勇敢地战死沙场”的壮志:他们要我死便痛快地死, 人生横竖也有这么一回; 以其零星地被他们榨取, 倒不如为着自由而战死!(《残春》)。这种无畏的献身精神,成为整本诗集的基调。甚至在《后记》中,诗人也顽强地奏出这一高亢激越的主旋律:布洛克先生说:“用你全身,全心,全力静听革命呵!”

冯宪章主要作品

《给――》

《战歌》

《三一八》

《警钟》

《匪徒的呐喊》

《梦后》

《游移》

《楼头的艳笑》

《梦后》

《新兴文学论集》

《叶山嘉树集》

冯宪章补充介绍

  冯宪章(1908~1931)

  广东兴宁人。民国16年(1927年)12月后考入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艺术大学,加入“太阳社”。出版《梦后》、《警钟》、《暗夜》诗集和《火焰丛书》之一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民国19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5月被捕,次年11月就义。

  “冯宪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