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汕尾市名人>海丰县名人

陈舜仪

陈舜仪人物照片

海丰名人陈舜仪介绍

革命烈士
革命战士

陈舜仪,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围陈一小商人家庭。1921年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安师范学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职。 陈舜仪的学生时代,正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海丰传播,各种青年社团先后成立。《新海丰》、《赤心》周刊等相继出版。尔后,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震撼了两广地区。陈舜仪受彭湃的影响,很快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成为学生领袖人物。

陈舜仪人物生平

出版《新生》

1923年,发生“七五家潮”。海丰家会被反动派镇压,刚成立的工会也渐沉寂。在黑云蔽天的形势下,陈舜仪与林道文、陈佐邦等一批进步同学在陆安师范组织“新生社”,出版《新生》半月刊,揭露社会的黑暗,号召学生关心社会,参加改革,被彭湃誉为“农民运动的桥头堡”。

国共合作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后,陈舜仪改“新生社”为”新学生社”,任该社常委。同时受被新成立的国民党海丰县党部任为第一区组织员,并兼任海丰县工会筹备处执委兼宣传部长,他以澎湃的革命热情从事组建基层工会和发展党员的工作。为国共合作,澄清海丰县政治做了贡献,因此遭受反动派的仇恨。同年9月后任“新学生社”常务委员、县总工会筹备处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同年9月,陈炯明残部重犯海陆丰,陈舜仪和部分战友撤至香港,反动派勾结港英当局将其逮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10月,第二次东征军再克海丰,经林苏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舜仪入后,历任小组长、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等职,同时兼做县总工会领导工作和国民党的组织工作,为重建海丰县总工会发挥重要作用。

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陈舜仪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兼任农军中队长。第二次起义后,任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席团委员,并同中共海陆丰县委组织委员郑志云同志负责接应进入海陆丰的南昌起义军。第三次起义时,陈舜仪率领农军和工作人员参与工农革命军围歼敌人,身先士卒冲入县城,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

白色恐怖时期

1927年12月,海丰县第一次共产党代表大会上,陈舜仪当选为中共海丰县委首任书记和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在东江特委领导下,为进行土地革命和县政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1928年1月下旬,海丰县举行第二次党代会。因受“左”倾错误的影响,陈舜仪被革去县委常委职务,降任县委秘书长,但他不计个人得失,继续勤勤恳恳工作。

1928年3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攻陷海丰县城。海丰县委和东江特委撤到农村领导斗争。下旬,东特委机关移到惠来,县委成员多牺牲或失去联系,陈舜仪毅然挑起重担,坚持反“围剿”斗争。1928年7月1日,在海丰县第三次党代会上,作《海丰工作经过及党务状况》的报告。

1928年9月,海陆惠紫暴动委员会主席杨望和邻近县委领导同志多数牺牲。海陆丰等县与东江特委的联系断绝,革命形势极为严峻。在危急关头,以陈舜仪为代表的海丰县委提议,参加海陆惠紫四县暴动委员会会议的四县县委表于10月6日召开特别会议,成立海陆惠紫临时特委。陈舜仪被推选为书记,报广东省委批准为海陆惠紫特委。在“六大”精神鼓舞下,特委领导四县,整顿和恢复党组织,进行艰苦斗争。12月,广东省委在给特委的信中说“你们经过几个月艰难困苦的奋斗现在还能保持海陆惠紫一部分政权,而且党与苏维埃的工作最近都有进步,无限宽慰”(见《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第396页)。

1928年12月~1929年1月间,海陆惠紫特委召开党代表会。广东省委派陈郁参加会议。传达“六大”和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决议,陈舜仪再度当先为书记。

海陆惠紫特委党代会刚结束,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扫荡海陆惠紫地区,实行“三光政策”,特委在海丰无法立足,迁到惠阳。当时特委处境非常艰难。陈舜仪在给广东省委的报告中说:“前半月只有每天躲避敌人,几有被全消灭之危险。后半月来海丰名区都站不住了。一方面受敌人围剿,不得已转移到惠阳境内的乡村潜伏,半月来每日在深山上的石洞里过那整天没有光线的黑暗生活。精神上、肉体上具感莫大痛苦”(《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第446页)。但是,他并完全放松工作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努力积极寻找集合躲跑到惠阳的同志,并在附近组织农会。1929年4月下旬,陈舜仪回到海丰,打通各地联络。

在陈舜仪的领导下,特委制订了游击战争的计划和原则。以海丰的公平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其他各地牵制敌人及做响应工作。游击战争的原则是:攻击敌人力量薄弱地区,能造成政治影响,又有群众基础,能得群众帮助的地方;进攻时不保守,流动不固定,动作要绝对秘密迅速。当武装力量还薄弱时,由各乡支部领导游击战。力量发展时,适当集中。

在陈舜仪的领导下,数月间,特委斗争不断取得胜利。10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经过大小数十战,发展近千人,成为东江地区的一支劲旅。1930年5月,四十九团被编入东江红军第十一军第四纵队。

在军事斗争胜利同时,苏维埃解放区也不断扩大。4月,在陈舜仪为首的特委领导下,成立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5月,在八乡山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陈舜仪虽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但仍被选为执行委员。6月,根据广东省委指示,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改为“东江苏维埃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当时惠州十属特别委员会辖海丰、陆丰两个县苏维埃政府,惠阳、紫金两个县革命委员会,后又发展成为一个紫河特区。苏区人口达到20万左右,非苏区的农会会员1万。有党员5000余人,团员1000多人。

陈舜仪领导海陆惠紫苏区的斗争,受到广东省委的通告表扬和党中央的重视。1930年,广东省委在一份通告中指出:“最近海丰陆丰工作的恢复发展,苏维埃解放区已逐步普遍,鲜红的旗帜仍飘扬于海陆丰”(《广东革命历史文件集》甲种第17册第158页)。《红旗》报的《赤色版图》专栏,亦以《复活后的海陆丰》为题,介绍海陆惠紫的斗争,说“苏维埃解放区已扩大,一日千里”。

不幸牺牲

海陆惠紫特委同东江特委合并,陈舜仪调任广东省委工作。先后任农委书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南方局常委等要职。10月,陈舜仪巡视闽西苏区,足迹遍及闽西八县,传达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成立闽粤赣特委,协助闽西特委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11月中旬,红十二军准备夺取漳州为根据地,指示闽西特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慰问红军,动员青年入伍等项活动。28日,陈舜仪出席闽西特委全体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1931年1月,回到香港不久,中共南方局和省委机关因叛徒告密而遭受严重破坏。陈舜仪与夫人周淑琴冒险到省委机关侦察,被埋伏的警探逮捕。狱中,化名林德源,同英警当局斗争。但后被叛徒指证暴露身份,陈舜仪受尽种种酷刑,后来被敌人押上轮船准备引渡广州,途中他不顾遍体鳞伤跳海潜逃,不幸被敌人捉回,受尽严刑拷打,3月在广州被枪杀。(据柯磷《参加革命运动的回忆》有关陈舜仪牺牲的情况有不同的陈述:“例如陈舜仪,被敌人抓去,受尽种种酷刑,后来被敌人押上轮船准备运往上海,途中他不顾遍体鳞伤跳海潜逃,不幸被敌人捉回,活活打死。”)

牺牲前,他正气凛然地对敌人说:“你们能杀死我,但你们永远杀不尽革命,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

陈舜仪补充介绍

  陈舜仪,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一户商人家庭。4岁时过继给三叔母为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1921年陈舜仪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安师范学校。同年5月,留学日本返回海丰闹革命的彭湃,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开始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陈舜仪深受其影响,与同学们走村过巷宣传农会,很快成为学生领袖。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地主豪绅的恐慌和仇恨,他们勾结军阀陈炯明进行镇压,海丰县总农会被查封,25位农会干部遭受逮捕。在这种阴云遮天风雨欲来的形势下,陈舜仪和林道文等先进同学临危不惧,毅然在陆安师范组织“新生社”,1921年10月创办半月刊《新生》。陈舜仪以笔当利刃,向社会的黑暗挑战,揭露当局破孩学生、镇压工农运动的滔天罪行,呼吁人们要敢于改革创新,关心社会、国家,因而《新生》被彭湃誉为“农民运动的桥头堡” 。

  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攻陷其老巢海丰县城。彭湃即刻返回海丰,恢复各地农会,领导农民运动,建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和农民自卫军。陈舜仪满怀信心地参加运动,曾任“新学生社”常务委员,县总工会筹备处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1925年9月,军阀陈炯明率领残兵败将,卷土重来,攻占海陆丰。陈舜仪和一些战友只得撤往香港。可是,反动派与港英当局狼狈勾结,逮捕了陈舜仪,后经党组织营救而获释。同年10月22日,东征军再次向海丰进发,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军阀陈炯明的嚣张气焰。这时陈舜仪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等职务。

  继第二次海陆丰起义胜利后,陈舜仪兼任农军中队长,缜密策划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秋,他率领县城附近的农军和工农革命军向盘在县城的敌人进攻解放县城,取得了武装起义的彻底胜利。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红宫召开,陈舜仪以苏维埃主席团成员的身份,主持此次大会的开幕式。他站在台上,声音宏亮地说;“今天是海丰的工人、农民、士兵们热热烈烈召开代表大会的日子,这个代表大会,第一次在俄国莫斯科举行,第二次在我们的莫斯科海丰举行……”。此后,陈舜仪主持县苏维埃政府的全面工作,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1927年12月28日,东江特委接到敌军进犯海丰的“情报”,陈舜仪便向县城苏维埃政府传达东江特委的决定,要求有计划撤退出县城。没料到“情报”有假,陈舜仪因此受到不恰当的处分,降任为县委秘书长。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着眼大局,勤恳工作。1928年3月1日,敌军攻陷海丰县城,多名县委成员牺牲或断失联络,党政机关只得撤往农村。在此关键时刻,陈舜仪毫不犹豫地挑起重担,与彭湃一起,率部退守大南山。当时,生活艰难,他们差不多靠吃野菜充饥,还要躲避敌人的搜捕和烧山,有时十几天潜伏在不见阳光的深山丛林的石洞里。

  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进行大-,尸横遍野,惨不忍睹。1928年3月,陈舜仪的家庭遭殃,财产家屋被抢劫烧毁,祖母、婶母等人逃难至双桂山村,被反动派逮捕杀害。当地的群众闻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收尸埋葬。陈舜仪一家先后有五位亲人捐躯,三位亲人在逃难途中饿死,侥幸存活着的人也只得东奔西逃,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1928年9月,海陆惠紫暴-动委员会主席杨望和邻县县委的领导人相继牺牲,联系断绝。10月6日,海陆惠紫四县县委代表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海陆惠紫临时特别委员会,推选陈舜仪为书记。在中共六大方针的指引下,特委在各地扩大宣传,恢复整顿党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斗争,壮大武装队伍,落后的局势开始扭转。经历几个月艰难困苦的斗争,陈舜仪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工人运动的领导,制订开展游击战争的原则。1928年12月,陈舜仪不负众望,再次当选为特委书记。

  海陆丰苏区的蓬勃发展,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便对红色地区实行“扫荡围剿”,实行斩尽杀灭的“三光”政策,妄图断绝红军的供养。陈舜仪和特委的领导,凭借熟悉的地形,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几支小队伍,灵活地与敌人周旋,除掩护红二、四师余下的指战员外,偶尔又集中 队,歼灭敌人的散兵游勇。1929年5月,敌军大部分外调,仅剩下几个营兵力的地方民团、警卫队,陈舜仪抓住时机,即刻调配充实县区领导力量,加强区、乡赤卫军建设,确定以海丰特别是公平地区作为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率领部队袭击敌人,斗争形势迅速好转。然后,陈舜仪又集中兵力,全面出动,拔掉敌警卫队,进攻各地敌军据点。1929年10月初,在海丰公平的朝面山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该团把海丰划为西北、东北两个作战区域,兵分两路作战,接连攻占黄羌、后门、赤石、鹅埠及陆丰河口等圩集。同年12月3日凌晨,在农民赤卫军的配合下,红四十九团攻占海丰县城,12月底到1930年初,又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占领海丰通向紫金的交通要道一高潭圩,使海陆惠紫的红色苏区连成一片,苏维埃区域不断扩大。对此,省委在一份通告中赞扬陈舜仪为首的海陆惠紫特委取得显著成绩︰“最近海陆丰工作恢复发展,苏维埃区域已逐步普遍,鲜红的旗职仍飘扬于海陆丰。”

  1930年6月初,在惠阳多祝三坑举行海陆惠紫党代表会,陈舜仪主持了大会,全面研究苏区的发展问题,陆续颁布关于“土地政纲”,“劳动法”,“妇女法”等一系列法令。此时苏区范围扩大到纵横200里,人口20万,农会会员近5万人,30多个基层工会。同年秋,海陆惠紫特委与东江特委合并,陈舜仪调往省委工作,先后担任省委常委、省农委书记、南方局候补常委、组织部长等职务。1930年10月,冷风裹着细雨,在海丰县莲花山埔子洞白目洋村的石洞里,陈舜仪的妻子周淑琴生下一个儿子,呱呱坠地才10天,孩子就得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隐姓埋名被寄养到张深(地下交通员)家中。此时此刻的陈舜仪,与妻子相隔千里,正以中央南方局巡视员的身份到闽西苏区一带进行调查、指导工作。同年11月28日,闽西特委召开全体会议,项英在会上传达三中全会的精神,陈舜仪作了重要指示。1931年1月21日,闽粤赣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使得苏区的力量不断壮大,然而,妻子周淑琴的凶吉未卜,是否离开山区,安全到达香港?陈舜仪对此却音讯渺茫,无法知道。

  1931年1月,寒凝香江,陈舜仪与妻子周淑琴终于在香港相聚。由于叛徒告密,南方局和省委机关的大部分领导同志不幸被捕,陈舜仪夫妇在往省委机关的路上,同样遭到埋伏的特务逮捕。在狱中,陈舜仪化名林德源,但由于叛徒的指证,陈舜仪暴露了身份,最后被引渡到广州。最后他们都英勇就义。妻子周淑琴牺牲时年仅24岁,陈舜仪年仅28岁。临刑前,陈舜仪怒斥敌人说︰“你们能杀死我,但你们永远杀不尽革命,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陈舜仪为了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用短暂而闪光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奋发进取,阔步前进。

  “陈舜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