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名人陈焕镛介绍
陈焕镛(1890年7月12日—1971年1月18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陈焕镛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树木系,获硕士学位;1920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1928年任教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1年1月1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
陈焕镛毕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陈焕镛人物生平
1890年7月12日,陈焕镛出生于香港。
1913年,考入哈佛大学森林系。
1915年,转入哈佛大学树木系。
1919年,从哈佛大学树木系毕业,获得林学硕士学位。
1920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林学系任教,从事树木系和植物地理学教学。
1921年,转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
1924年,赴美国鉴定标本1年。
1926年,于国立中山大学农科任教。
1928年,创建了植物研究室;翌年植物研究室扩充为农林植物研究所。
1935年,任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任广西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广西分所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1年1月1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
陈焕镛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陈焕镛为中国近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创建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创办中国第一份用英文出版的植物学刊物《中山专刊》,对华南植物进行大量的调查、采集、研究,在木兰科、樟科、壳斗科、绣球花科、苦苣苔科、桦木科、胡桃科及裸子植物的分类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发表了100多个新种、10多个新属,其中为纪念植物学家钟观光而命名的木兰科孑遗植物“观光木属”和裸子植物“银杉属”在植物学分类上有重大意义,领导主编了《中国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海南植物志》等专著。
学术论著
1922年,陈焕镛编著《中国经济树木》(商务印书馆);1927—1937年,与胡先骕教授合编中英文对照前后共5卷《中国植物图谱》(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出版);还编写了《中国植物分类学拉丁语基础》和选辑了《植物学拉丁语例句引录》;1930年,创办了研究所学术刊物Sunyatsenia(《中山专刊》),该刊采用英文编写,以植物分类学为主的植物学专业文章;华南植物研究所在陈焕镛领导下编写出版了《广州植物志》(侯宽昭主编),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主持编写了分为四卷的《海南植物志》(陈焕镛主编第一、二卷);1959年10月,中国正式成立《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陈焕镛与钱崇澍合作主编《中国植物志》第二卷(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第十一卷(196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截至1971年,论著还有《中国樟树植物之研究》《桦木科植物的研究》《胡桃科植物的研究》《中国植物的新属》《华南和广东植物的研究》《中国壳斗科新植物》《中国木兰科植物的新属新种》《中国被子植物各科纲要》等,共发表新属10个,新种100多个,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50余篇(部); 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 陈焕镛,侯宽昭. 我国鱼藤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52(1).
[2] 陈焕镛. 华南植物志资料——樟科楠属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52,2(3):163-171.
[3] 陈焕镛. 绣球亚科资料的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1954,3(2):101-205.
[4] 陈焕镛. 从杜仲的研究来认识苏联科学的特点[J]. 科学通报,1954(8):22-22.
[5] 陈焕镛,侯宽昭. 华南经济树木六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56,5(1):1-18.
[6] 陈焕镛,方文培. 华南植物志资料——广西植物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57,6(2):159-173.
[7] 陈焕镛,侯宽昭. 华南植物志资料(I)[J]. 植物分类学报,1958,7(1):1-90.
[8] 陈焕镛. 海南植物志资料(一)[J]. 植物分类学报,1963,8(3):259-278.
[9] 陈焕镛. 海南植物志资料(二)[J]. 植物分类学报,1963,8(4):341-357.
[10] 陈焕镛. 中国木兰科新属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63,8(4):281-286.
[11] 陈焕镛. 海南岛木兰属一新种[J]. 植物分类学报,1964,9(2):117-118.
[12] 陈焕镛,谭沛祥. 海南山毛榉科植物增补[J]. 植物分类学报,1965,10(3):207-209.
[13] 钱崇澍,陈焕镛,吴征镒,等.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Z].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10.
学术交流
1929年,陈焕镛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
1930年8月,中国代表团(陈焕镛任团长)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
1935年,中国代表团(陈焕镛任团长)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植物学会议。
1951年,中国代表团(陈焕镛任团长)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南亚栽培植物起源与分布”讨论会。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09年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讲授课程
陈焕镛先后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任教授,讲授树木分类学、土木植物解剖学、树木学等。授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统一,要求学生采集野外开花植物,解剖、查检索表 。拉丁语作为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必修语言,陈焕镛参考各种拉丁语本,结合多年应用拉丁语经验,收集拉丁语应用资料,编写了《拉丁语文法初阶》。开设拉丁语课讲授课程,帮助研究人员提高拉丁语水平,选辑《植物拉丁语例句引录》,以供研究人员参考。
培养成果
1935年至1946年陈焕镛共招收了10多名研究生。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受业于陈焕镛的秦仁昌、陈封怀、李继侗、方文培、蒋英等都是现代植物分类专家。中山大学的任国荣、侯宽昭、梁宝汉、陈璐斯、何椿年、张宏达、戚经文、徐祥浩、黄成就、高蕴章、贾良智等,以及广西大学的钟济新、李树刚、陈德昭、梁畴芬、蔡灿星、李治基、谢福惠等植物学专家。
时间
荣誉表彰
1936年
英国爱丁堡植物园之苏格兰植物学会名誉会员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焕镛人物评价
“他(陈焕镛)忍辱负重,历尽艰危,完成任务——保存该所全部文物,使中国植物学研究得以不坠,且成为中国植物学研究机关唯一复兴基础,厥功甚伟,其心良苦,其志堪嘉。”(1945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农学院长邓植仪给校长王星拱的报告中评陈焕镛)
“在我看来,他(陈焕镛)是一个优秀的植物学家,但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时间、精力都投到了研究中,好像很少有空来管我跟哥哥。也许爸爸心底还是爱我们的,只是他实在没有时间来表露吧。”(女儿陈都评价陈焕镛)
“他(陈焕镛)是一个特别‘专’的人,大多数时间在标本室里搞研究,对在学术上特别认真、特别投入的学生常常刮目相看。”(陈焕镛助手,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评)
“地热润交融,农林生物喜春风。果木桑麻花卉盛,欣荣,科教同岁月峥嵘。归国献才雄,涉水跋山千万重。绿宝集成千百万,陈公,一生论著志丰功。”(纪念陈焕镛诞辰105周年,海南师范学院热带生物资源研究所钟义赋诗)
陈焕镛补充介绍
陈焕镛( 1890~1971),别字韶钟,又名文农,祖籍广东省新会县人,出生于香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随母到美国就读。民国2年(1913年),考入哈佛大学生物系。民国8年,获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民国9年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研究院农林植物学部主任、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毕生从事植物分类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植物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年代末,陈创建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经过艰苦创业,至民国27年(1938年)该所拥有15万多号珍贵植物标本的标本室,占地面积10多亩、栽培有一万五六千号植物的标本园,4000多本中外图书、几十种中外期刊的图书室,并出版了《Sunyatsenia》,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英文版植物学报。建国后,陈把华南植物研究所从一个专门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机构发展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植物研究机构;同时建立起华南植物园,种植了种类繁多的南方经济植物和野生植物,引种了国内外罕见的热带、亚热带特殊植物和珍贵树种,成为了广州一个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的优美旅游风景区。
半个世纪以来,陈发现了植物新种100种以上,发表的专著、论文也很多,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树木》(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植物图谱》(1929~1937年,共5卷,与胡先合著,商务印书馆出版),《海南植物志》第一、二卷(1964~196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植物志》第二卷(1959年)、第十一卷(196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华南植物研究所在陈领导下编写了《广州植物志》、《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陈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被世界植物学会选举为国际植物命名规律委员会委员和被聘为世界植物命名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主席。陈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我国知名的植物学家蒋英、秦仁昌、陈封怀、侯宽昭等都是陈的学生或早年助手。
1971年1月18日,陈在广州病逝,终年81岁。
“陈焕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