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名人黄居石介绍
黄居石(1626-?年)字慎 ,一字圮仙,广东新会人。初居江门水南乡,后迁岭梅里(今属江门市)。出身平民家庭,少喜作诗。
黄居石人物生平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他仅18岁,很有民族气节,决心不出仕,隐居作诗。
康熙三年(1664年)“迁海移界”,他被迫徒往肇庆, 四年之间,迁徙四次,历尽流离的痛苦。在迁徙途中,目睹百姓离乱失所、弃婴塞路、饿殍蔽道的惨状,写了一首《徒村行》, 诗中云:“携妻负子出门行,旷野相对啜其泣;孰无坟墓孰无居, 故土一旦成丘圩!”读来令人下泪。
康熙十二年,曾往湖北宜城谋生, 到十五年归家后,常居住在新会城。他是个爱国爱民的诗人, 憎恨朝廷的暴政,同情人民的遭遇。他在一首《哀西村》诗中,有“妇子囚军营,丁壮殇道左。八口剩老身,伶仃今失所。言之不忍闻,酸风满四座。”之句,“迁海复界”后,他写了一首《哀江门》七绝, 诗云:“江门一望堪痛哭,乱石徘徊江之曲。日中江上不见人, 草自青青波自绿。”读来揪肠牵肺。
黄居石卒年不详,56岁仍有诗见于集中。
《新会县志》载:黄居石,字圮仙,水南人。少颖异,遭鼎革。留意经世之学,于数学所造尤深。
黄居石主要成就
黄居石在诗坛得名,主要是他写过揭露大汉奸尚可喜、 尚之信父子罪行的《羊城秋意》十咏。 他以凝重的笔触写出尚氏父子荣枯兴衰的悲剧。有人评价他这组诗:“传诵之者,莫不目眦发指, 拍案大叫。”他一生作了600多首诗,后仅收入200 余首于《自知集》刊行于世,多为忧生念乱之作。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6首。
黄居石作品选辑
新朝防海不防边,威令雷行刻不延。
相传徒村诏初下,居人犹疑未必然。
已报大人巡海上,力役征徭交鞅掌。
令尹仓皇出郊迎,牛酒猪羊忙馈饷。
犹恐菲薄慢王师,计田派饷曰“公仪”。
民力竭矣胥吏饱,岂无老弱死鞭笞?
惊看村前一旗立,迫于王令催徙急。
携妻负子出门行,旷野相对啜其泣;
孰无坟墓孰无居, 故土一旦成丘圩!
此身播迁不自保,安望他乡复聚庐?
君不见咸阳三月火,顷刻烟尘起青琐;
不独眼前事可哀,国破家亡奚独我?
吁嗟谁绘郑侠图,流离载道天难呼。
回首昔年烟火地,青青草树暮啼乌。
(此诗并非仅仅四句,现将全诗记录于下)
江门一望堪痛哭,乱石徘徊江之曲。
日中江上不见人, 草自青青波自绿。
忆从丙戌盗纵横,闤闠灰烬无颜色;
甲辰移海尽丘墟,古庙独存新市侧。
雪峰烟起暮钟残,一床苔藓坐弥勒。
先年展界通鱼盐,中泽哀鸿方戢翼。
酒炉旦户尚晨星,大半荒芜廛未得。
今春何复戍清人,筑砦开堑无休息,
毁瓦颓墙塌道平,回顾萧条目空极;
数百年来杂沓场,惟有昏鸦啼山北。
(此诗描写清军八旗子弟之形状)
昨日潢池兵始下,发向冈城来牧马。
九陌红尘簇锦云,百室闭门市亦罢。
马上将军穿锦袍,马下健儿皆采旄。
剥啄声遍城南户,突进堂上卸弓刀。
坐来督令东家主,速饷壶攴及鸡黍。
居人供给已空囊,叱咤犹云无下箸。
在邑诛求日不虚,豆刍亦派及村居。
呜呼!
尽马之力犹恐蹶,尽民之力又何如!
(注:冈城,即新会县城,会城。)
万家倾橐筑禅堂,绣阁高悬古佛釭,
舍利塔藏金鹫刹,上方云锁玉龙鏓(片字旁)
三城热血涂丹壁,十郡冤魂结海幢;
借问台城饥饿鬼,曾持只履到莲邦?
黄居石补充介绍
黄居石(1626—?),字慎闇,又字圮仙,新会县人。初居江门水南乡梧岗里(今属蓬江区),后迁往岭梅里居住。喜作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黄决不事清,隐居作诗。清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下诏沿海居民内徙50里。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勒令内迁,史称“康熙移界”或“迁海移界”,江门在迁徙之列。黄居石举家-迁往肇庆,4年间,迁徙4次。在迁徙途中,目睹百姓流离失所、弃婴塞路、饿殍蔽道的惨状,写了一首《徙村行》,诗云:“惊看村前一旗立,迫于王令催徙急;携妻负子出门行,旷野相对啜其泣。孰无坟墓孰无居,故土一旦成丘圩;此身播迁不自保,安望他乡复聚庐。”“迁海复界”后,他在《哀江门》诗中云:“忆我之家水南村,一湾流水接江门。荔子荫连青竹坞,稻花香满绿葵轩。自窜萑苻无定处,全家漂泊信乾坤。兵燹未宁复移海,室庐侧塌见荒原”、“江门一望堪痛哭,乱石徘徊江之曲。日中江上不见人,草自青青波自绿。”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往湖北宜城谋生。3年后回归故里,居新会县城。他一生作有600多首诗,只有200余首辑成《自知集》刊行于世。
“黄居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