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莆田市名人>城厢区名人

谭峭

谭峭人物照片

城厢名人谭峭介绍

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学者
中国五代时期道教代表人物

谭峭(生卒年不详),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其父为唐国子司业谭洙。谭峭早年颇涉经史,却不慕功名,不入科举之途,酷好黄老之书,并遍历名山,入名山而不复返。著有《化书》六卷,全书基本上发挥黄老列庄学说,禀承了传统道家思想,受列子化、盗天等思想影响颇大。该书还继承张湛《列子注》所论述的最高哲学"太虚",亦即虚,谓"太虚一虚也","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

谭峭人物生平

不愿为官

谭峭自幼聪 明好学,经史子集,典章故事,莫不博览,小小的年纪却博得了“神童”雅号, 在邻里乡党间流传。谭峭学得了“五经”“四书”之后,其父让其应进士考试,以便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谭峭不服从父亲的说教,不 愿走做官的路,却独自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以及《茅君列仙内传 》等道书,并对这些书都能过目成诵,说个头头道道来。

入山学道

有一天,谭峭对父亲说他要 去游离京不远的终南山,父亲只好同意了。待他游历了北方的终南山、华山、王屋山、嵩山 、恒山、泰山之后,他决意不再回家了。父亲见儿子长年在外不归,便驰书责问令其回家, 他就回书说明求仙学道:“茅君划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于父母。 ”就这样,谭峭立下了入山学道的大志。其父知道儿子的坚决学道,也不再以世事来约 束他,只好听从儿子的所为了。

嵩山修炼

谭峭为争得正式出家学道的名分,他“洁斋 ”三日后,名列嵩山道士名下,专炼吐纳、胎息、导引之功和辟谷养生之术。经过十余 年的勤修苦炼,达到了道教高层功夫,可不食人间烟火,专靠采晨露仙药餐松饵术,栖息烟 霞来维持生计,使嵩山师尊大为满意。谭峭在嵩山修炼出了名。他在修炼中有时以酒 为乐,常常醉醺醺地,象腾云驾雾般地无所不之。谭峭出现了反常状态;夏天,他穿着乌裘 大衣;冬天,他身披绿布衫,有时,他好几天躺卧在风雪中不饮不食;人们当他是冻死了, 谁知走近一看,他的气息悠悠然。人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起身的。

救济贫苦

谭峭的父知道他 在嵩山学道,因思子心切,特派家童到嵩山寻访,一年四季不断捎来衣服和钱帛。谭峭得到 了这些东西,十分高兴,并回信对父亲说自己在嵩山如何如何安逸,让父亲放心;还多多地赏给家童些钱物,感激他长途跋涉之劳。家童刚走,谭峭便拿出父亲捎来的衣、钱等物,到大街上去,见到贫寒的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散完为止。等到他再次去到酒家时,就两手空 空了。有人问谭峭:“你为什么这样做?”谭峭便意味深长地告诉他们:“ 你能看着盗贼来偷你的东西,让你受牵累;没有穿的没有吃的,这本来就没有忧愁呵! ”他常常因没衣没食而高兴。有人说他是疯子,他就顺口吟唱道:线作长江扇 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南游衡山

谭峭离开嵩山后,在南岳深山摆起了炼丹炉,经过了三年的精炼,炼成 了金丹。谭峭服后,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并能隐身潜化。这一年的金 秋季节,谭峭离开南岳,西游到四川青城山。在这青山深幽,云气缭绕的山壑间,谭峭与之 结下了永远相伴的缘分。

谭峭史籍记载

明代何乔远《闽书》 卷七“方域志”关于清源山的记载所录“谭峭”传中说: “紫霄, 名峭, 字景升, 本州人, 唐国子业洙之子。 ”这之中记谭峭 ( 紫霄)是“本州 ( 泉州) ”人的同时 , 也并未否定他的父亲是“唐” ( 南唐) “国子业”谭洙。

清代周学曾《晋江县志》 载: “谭峭??师嵩山道士, 得辟谷养气之术。尝醉游, 夏作乌裘, 冬衣葛衫, 或卧霜雪中。南唐主召至建康, 赐号紫霄真人。归, 修炼于清源紫泽洞。 ”说明谭峭曾被南唐主赐号紫霄真人, 因此, 谭峭又名谭紫霄, 曾在泉州清源洞修炼, 所以二人为一人。

南唐沈汾《续仙传》 载:谭峭生平在“隐化八人”之中, 其文如下:谭峭, 字景升, 唐国子司业洙之子。幼而聪明, 及长、颇涉经史、强记, 问无不知。属文清丽。洙训以进士业, 而峭不然, 迥好黄老诸子及周穆、汉武、茅君列仙内传, 糜不精究。一旦告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 许之。自经终南游太白、太行、王屋、嵩、华、泰岳, 迤逦游历名山, 不复归宁。父弛书委曲责之, 复谢曰: 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 今峭慕之, 冀其有益。父以其坚心求道, 岂以世事拘之, 乃听其所从。而峭师于嵩山道士十余年, 得辟谷养气之术。唯以酒为乐, 常醉腾腾。周游无所不之, 夏服乌裘、冬则绿布衫。或卧于风霜雪中经日。人谓其已毙, 视之气出休休然。父常念之, 每谴家童寻访, 春冬必寄之以衣及钱帛。 ( 峭) 捧之且喜, 复书遽厚, 谴家童回。才去, 便以父所寄衣出街路, 见贫寒者与之, 及寄于酒家, 一无所留。人或问之, 何为如此。曰: 何能看得, 盗之所窃, 必累于人。不衣不食, 无固无忧矣。常欣欣如也, 或谓风狂。行吟曰: 线作长江扇作天, 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地,只在谭生拄杖前。而后居南岳炼丹成, 服之, 入水不濡, 入火不灼, 亦能隐形变化。复入青城山而不出矣 。

清代吴任臣十国春秋·谭紫霄》 载:谭紫霄, 泉州人也。与陈守元相善。守元斸地得木札数十, 贮铜盎中, 皆汉代张道陵符篆, 朱墨如新, 藏而不能用, 以授紫霄, 紫霄皆通之, 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 劾醮鬼魅、治疾病多效。康宗奉为师, 封“正一先生” , 月给山水香焚之。闽亡, 寓庐山栖隐洞, 学者百余人。有道术, 醮星宿, 事黑煞神君, 禹步魁罡, 祈禳灾福, 颇知人寿夭。南唐武昌节度使何敬洙宠婢置井中死, 人无知者, 敬洙遘疾,召紫霄, 中夜被髪, 仗剑考治, 见女厉自诉为祟之由。诘旦, 屏人以语敬洙, 乃书丹符遣之, 疾良已。庐山僧辟路,有大石坚不可鑱, 紫霄往视, 曰: “斯固易尔。 ”索杯水啜之, 命工施鑱, 应手如粉。南唐后主闻其名, 召至建康, 赐号“金门羽客” , 阶以金紫, 比蜀之杜光庭, 皆让不受。金陵既下。紫霄年百余岁, 卒于庐山栖隐洞, 人谓之尸解。归葬日, 有祥云白鹤绕之。

谭峭主要成就

弘扬道教

谭峭是五代内丹承上启下的人物, 陈抟曾潜心研习他的《化书》,深得其道, 明确提出了“精”的概念, 并将《 化书 》 中“忘形以养气, 忘气以养神, 忘神以养虚”凝练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以作为内丹修炼的三个基本步骤。在道教中, “内丹就是探讨如何从人的生命形体层面进入精神层面, 最终通过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以逆向回归的方式来契证原初的大道。 ”所以内丹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形式, 而且具有实践性, 可以说人们一旦接受了内丹思想, 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与之俱来的人生价值目标及生活方式。

文学成就

谭峭的《化书》继承老子 “有生于无” 最后“有” 又归于 “无” 的思想, 认为 “道”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 ,全书基本上发挥黄老列庄学说,禀承了传统道家思想,受列子化、盗天等思想影响颇大。该书还继承张湛《列子注》所论述的最高哲学“太虚”,亦即虚,谓“太虚一虚也”,“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谭峭人物评价

《化书》“文词简畅,义理灿然,其中虽有长生太上等语,而无龙虎刀圭之术,恍惚之语。《道德》、《南华》之后,此其翘然者也。”

——明代谢肇淛《文海披沙》

“若关尹子之《文始真经》与《谭子化书》,皆宜随身者,何曾与释迦差异也。”

——明代李贽

“书凡六篇,日《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亦简劲奥质。”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

谭子的化书......讲了化生的道理以后,由科学再归到哲学,由哲学再归到政治学,讲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别人,改变别人。他认为坏的时代,坏的世界,是可以变化过来的,他的理论和哲学境界非常之高。所以讲到中国文化,这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啊!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不能说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啊!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谭峭个人作品

谭峭著有《化书》一本,共分六卷一百一十篇。

《化书》道书名。全称《谭子化书》别称《齐丘子》传五代谭峭作此书,曾求序于南唐大臣宋齐丘,齐丘窃为己作而序之,故有齐丘子名。属富有浓厚哲学思想内容的著作。六卷,一作一卷。唐五代间谭峭撰。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十世纪末)。全书分“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篇,计六卷,凡一百一十章,率皆从二字为题。“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见素抱朴以言俭化。多先列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类推出哲理,以明超脱生死及修身治国之道,即所谓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卷二)之意。首二卷主要阐述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论、自然观;后四卷主要论述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全书基本上发挥老庄学说,禀承了传统道教思想。其以“化”名者,盖从万物变化之道立论,阐述一切皆化的自然观和均食节俭的社会观。

《化书》作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收入《道藏》。从北宋陈抟开始,直到元。全真道十方丛林之规制都把《化书》作为必读的经书。

谭峭补充介绍

  谭峭(860或873——968或976),男,字景升,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学者,从小爱好黄老诸子后长大成为道士。泉州府清源县(今属莆田市华亭)人。

  谭峭从小喜欢阅读黄老诸子和《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道家书籍。及长大,博学能文。后来辞父出游,到终南、王屋、太行、华山、泰山诸名山访游,拜嵩山道士为师。入山十余年,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日日饮酒,经常乘醉漫游,酷烈的夏天身穿黑色皮裘,任烈日曝晒;严冷的冬天只穿薄薄的葛衫,倒卧霜雪之中。后来谭峭与同道陈抟向邛州(治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道士何昌一学习道术,四处云游。

  闽王王昶崇尚道教,拜谭峭为师,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唐灭闽,谭峭退隐庐山栖隐洞,身边道徒百余人。南唐主李煜召他至建康(今南京市),赐号“紫霄真人”,并颁赐官阶佩金紫鱼饰,谭峭固辞不受,返回泉州,入清源山紫泽洞-。宋开宝六年(973年),无疾而终,享年百余岁。

  谭峭认为世界起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于是生成万物,而最后又复归于“虚”,一切都在永恒变化之中。他经历唐末、五代、宋初战祸绵延的岁月,亲眼目睹人民群众的悲惨遭遇,指出人民的劳动成果都被王侯、卿士、兵吏、商贾侵夺,如果“王者能均其衣,让其食,则黔黎相悦”,“王者知其俭,则天下富”,主张“均食之道”,幻想建立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大和”社会。

  谭峭在终南山时著有《化书》6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计110篇,后世学者认为此书“虽有长生太上等语,而无龙虎刀圭伪妄之术、恍惚之语、道德、南华之后,此其翘然者也”(明谢肇淛《文海披沙》卷之四);“若关尹子之《文始真经》与谭子《化书》,皆宜随身者,何曾与释迦差异也”(明李贽《续焚书》卷之三)。

  华亭镇 华亭镇历史悠久,古称花亭,现位于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下辖3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0.4万人,是城厢区人口最多的镇。另有海外侨胞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莆田市重点侨乡之一。境内物产资……

  “谭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