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名人沈尔七介绍
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14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县。父亲沈日乞,早年到菲律宾,在一家华侨商店当炊事员。母亲在乡持家。沈尔七有一弟一妹,母子四人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日子。母亲克勤克俭,让沈尔七入村塾读了几年书。
沈尔七生平经历
沈尔七的父亲为菲律宾下层华侨。1930年应父之命,赴菲律宾马尼拉谋生。先在一家布店当店员,后替两家小商店记帐。白天处理帐务,晚上参加华侨总工会属下的“青工俱乐部”的活动,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驻菲律宾领事馆奉行不抵抗政策,禁止当地华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一些进步华侨冲破这些限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和马尼拉华侨学生创办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刊物《旗声》。1934年被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组织部长,随后参与领导菲律宾华侨家器工人要求提高工资而举行的大罢工。1935年,参与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和“菲律宾华侨劳工联合会”。1936年初,参与筹建“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简称民武会)菲律宾分会,被推选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反对内战,呼吁团结抗日,出版会刊《民族战斗》。此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和菲律宾广大侨胞一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支援祖国抗战活动。1937年9月,民武会菲律宾分会决定组织部分华侨青年回国支持和参加抗战。自告奋勇,主动承担组织、训练华侨青年和筹备回国事宜,挑选组织了由28人组成的菲律宾华侨归国抗日义勇队。在马尼拉进行短期学习后,由他和戴血民带队,于1938年1月中旬由马尼拉启程回国。他们一行到厦门后,冲破国民党当局的干涉和阻挠,取道漳州转到龙岩地区参加新四军二支队,随即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被任命为团长。该团成为参加新四军的第一支华侨抗日队伍。参加新四军以后,战斗勇敢,工作出色,被称为“模范军人”。他决心为抗日救国而“牺牲一切,奋斗到底。”1939年5月17日,他在致母亲的信中说:“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家中甚然困苦,不言(可)知,望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而努力,勿怪儿之不肖。”这些饱蘸革命激情的语言,表现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高尚爱国精神。1939年初,为了向旅菲侨胞传达祖国抗战的真实消息,发动侨胞回国参战及募捐医药物品,新四军领导派他重返菲律宾。回菲后,多方奔走,忠实地执行党交给他的任务,宣传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事迹,募集了大宗慰劳品(药品为主)。不久,菲律宾华侨劳联会发起组织了“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由王西雄任团长,他任政治顾问。4月,慰劳团从马尼拉起程回国,途经越南、广西、湖南、江西等地,9月,到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慰劳。此后,被调到新四军教导队第九队学习,曾受连队党支部的表场。结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工作,曾参加西塔山、镇宝公路等几次战斗,表现英勇顽强。1940年10月,新四军党组织再次派他返回马尼拉,动员侨胞支援新四军抗日。由于他在华侨中有较高的声望,返菲后一度代理劳联会秘书长。以两次回国的亲身经历,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战绩,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反共磨擦的反动行经,使广大侨胞了解了国内抗战的真实消息。1941年底,第三次离开马尼拉回国。正值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占领香港,他和随行者撤退到广东东江游击区,在东宝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政治部工作。后又任阳台山伤兵医院中队政治指导员。1942年5月,在一次反击国民党顽军进攻阳台山区伤兵医院的战斗中,为了掩护伤员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沈尔七福建晋江烈士简介
沈尔七(1914-1942),原名沈庆炬,福建省晋江县池店镇清濛村人。1930年前往菲律宾谋生,1934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被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组织部长,领导菲华工人运动。1936年初,宋庆龄在上海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沈尔七任菲律宾分会秘书长。1938年1月18日率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回国参加抗日,同年2月编入新四军二支队。这是参加国内抗战的第一支抗日华侨队伍,不久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二支队北上皖南抗日前线,不久调新四军政治部工作。1938年和1940年又先后两次返回菲律宾,为新四军募集经费物资,动员华侨青年回国参战。1941年11月再一次回国,历任东江抗日游击总队第二中队(即惠阳游击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与成中队”(为纪念何与成烈士命名)指导员。1942年年中,因负伤并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住院治疗,任总队医院(铁岗医院)指导员。同年11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187师一部,趁我军主力转移之机偷袭阳台山区的铁岗医院,制造了“铁岗事件”,残杀我军数十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沈尔七在敌人的偷袭面前临危不惧,组织部分伤病员掩护大队伍突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沈尔七人物事迹
1930年春,17岁的沈尔七远离家门,到马尼拉跟父亲谋生。他先在三巴乐一家华侨布店当店员,以后又替两家华侨小商店记账。他白天处理账务,晚上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属下的“青工俱乐部”的活动。由于他表现积极,不久被选为青工俱乐部的执行委员。
沈尔七出生于贫侨家庭,从小就过着困苦的生活,促使他在童年就有反对压迫剥削的意识。沈联溪和沈天渊二人,是当时乡里领导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少年的沈尔七开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马尼拉参加青工俱乐部活动之后,又接受了爱国思想的影响,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菲律宾华侨也和国内一样积极展开抗日救亡活动。沈尔七参加了马尼拉普智夜校进步学生为抗日组织出版《族声》文艺刊物的活动。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爱国思想日益成熟,于1934年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的组织部长,参与领导华侨工人运动,努力为争取改善职工生活而斗争。1934年,菲律宾烟厂工人为要求提高工资举行罢工,厂主勾结宪警镇压工人,造成菲律宾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流血事件。1935年菲律宾爆发了家器工人(主要是华工)大罢工,在工人上街游行时,又遭到菲宪警的镇压。沈尔七是这次罢工领导人之一。
罢工失败后,沈尔七为避开菲宪警的逮捕,便转入隐蔽活动,暂时离开马尼拉市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华侨中的店员、教员、学生、文化界人士和爱国华侨商人,青工俱乐部扩大了组织,改名为“工商学业余俱乐部”,沈尔七仍被选为负责人之一。
1936年初,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由宋庆龄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简称民武会)决定在菲律宾建立分会,由高剑峰、郑显玉、郑炎火、沈尔七等人负责筹备。于是沈尔七重返马尼拉市区,参与筹建分会工作。民武会菲分会成立时,各界侨胞参加者达数百人,沈尔七被选为分会主要负责人之一。
民武会菲分会成立后,经常利用各种节日举行纪念或庆祝活动,宣传团结抗日;同时出版会刊《民族战斗》,作为宣传阵地。沈尔七在民武会中工作积极,支持各界侨胞的爱国斗争。如1937年祖国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极力支持马尼拉南洋中学的进步学生,为反对校长王尔三无理开除爱国学生而举行的罢课、罢考的正义斗争。
七七事变后,民武会菲分会发动会员和各界侨胞献款献物,慰劳前方抗日将士。10月,又发起组织“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许多华侨青年报名要求回国参战。11月初,民武分会从报名青年中挑选了身强力壮的沈尔七、戴血民、许振文、郑显玉、余志坚、杨血映、陈友节、庄玉英、张光等28位,组成救国义勇队,由戴血民、沈尔七带领,于1938年1月18日离开马尼拉,22日到达厦门。
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受到厦门各界人士的欢迎。当时,厦门国民党当局阻挠义勇队到前线去,提出要把义勇队就地编入国民党部队。义勇队是为杀敌救国而离菲返国的,他们热切地盼望能早日奔赴前线,为祖国效力。为了反对厦门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干涉,救国义勇队于26日印发了《告祖国各界同胞书》,阐明了队员们回国参战的缘由和决心,并提出了“侨胞与祖国同胞团结起来!武装起来”、“肃清一切汉奸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表明了义勇队员们坚决抗日杀敌的立场。次日下午,又举行了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要求厦门当局和各界人士支持队员们先回到自己的故乡闽南一带,向乡亲们介绍菲侨胞抗日救国的情况;宣传发动家乡同胞团结起来,抗战到底;并恳切要求各界同胞给予指导和赞助。随后,义勇队的队员们以“往泉属的晋(江)、南(安)、惠(安)宣传”为理由,离开了厦门。当时厦门的《江声报》曾多次报道了义勇队在厦门的活动情况。
救国义勇队于2日初离开厦门后,取道漳州,转到龙岩白土,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后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任命沈尔七为随军服务团团长,戴血民为副团长,俞炳辉为教导员,许振文为秘书。成为第一支归国抗日的华侨队伍。随军服务团的任务是负责北上抗日的宣传工作,于3月1日随二支队从闽西开向皖南,沿途开展宣传活动。至今,在龙岩市郊的小池村,还保存着随军服务团写在墙上的“拥护新四军上前线杀敌”的标语。在行军路上,沈尔七关心同志,带头遵守群众纪律,他说:“既然成为抗日军队,就要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打胜仗。”这些爱国的华侨青年,从来没有经历爬山涉水之劳,行军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团员们报国心切,知难而进。在沈尔七等人的带领下,一路上互相鼓舞,互相帮助,从白土到赣州,徒步行军几百里,随军服务团无一人掉队。
服务团到达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陈家祠堂召开盛大欢迎会,沈尔七代表随军服务团在会上慷慨陈辞,表明团员们回国抗日的决心。会后,二支队对这次行军进行总结时,沈尔七被评为“模范军人”。沈尔七给母亲的第一封家书,就是他初到泾县时写的。
1938年3月底,福建省晋江县南郊清村侨属杨足娘,突然接到从安徽省泾县寄来的一封信。她请邻人读信时,才知道是长子沈尔七寄给她的。沈尔七在信上告诉母亲:他已从菲律宾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并说明回国参战的道理。沈尔七离家往马尼拉谋生已八年了,母亲很惦念他,复信时催促他回家团聚。
5月下旬,杨足娘又接到儿子从新四军政治部寄来的回信。信中写道:
来教敬悉。儿平安,勿念。
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不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家中甚然困苦”,不言可知。望母亲能以儿为光明事业努力,勿怪儿之不教……
这封充满革命激情的家书,表现了沈尔七为抗日救国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沈尔七回国参加新四军的事迹,在亲友中广为传播。
在皖南,服务团被安排在军教导队参加集训。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军事知识,沈尔七经常请教导员俞炳辉给他讲课,下“小操”。在沈尔七的带动下,团员们都勤奋学习,进步很快。结业后,沈尔七被分配到新四军政治部搞民运工作。
为了向旅菲侨胞传播祖国抗战的真实消息,以加深侨胞对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了解,继续动员爱国青年回国参战,同时筹募医药品支援前线,新四军领导决定派沈尔七、许振文等人重返菲律宾,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叶挺军长还提出可以组织华侨营(或团)的主张。
沈尔七等人于1939年春回到马尼拉,受到菲律宾各爱国侨团的欢迎,“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沈尔七利用各种机会,向各界侨胞介绍祖国抗战的形势,阐述只有团结抗日,持久作战,才能夺取最后胜利的道理;发动华侨捐献财物,支援前方将士;号召爱国青年回国参战,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的宣传激发了广大侨胞的爱国热情,促进了筹募工作的开展。
劳联会以“慰劳前方抗日将士”的名义,公开发动劝募,同时发起组织“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动员爱国华侨青年报名参加回国劳军活动。在各界侨胞的赞助下,劳联会筹购了一批军需品和一套铜管乐器,又从报名的青年中挑选了23人,组成慰劳团的乐队,聘请洪光学校音乐教员周东君任乐队教练,演奏抗日歌曲。
劳联会回国慰劳团由王西雄为团长,沈尔七为政治指导员,曾心平负责宣慰,王爱奎负责管理,郭汐江负责文书,张匡时负责财务,于1939年6月离开马尼拉到香港。当时广州已被日军占据,慰劳团根据廖承志的指示,绕道越南,入广西至桂林。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派了两名营级干部护送慰劳团员们,经湖南衡阳,转赴江西上饶。
行军路上,沈尔七以自己前一次到新四军前线的亲身经历,坚定团员们的意志,并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来鼓舞大家。1939年7月底,慰劳团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达上饶。当时正在上饶的叶挺军长,立即接见慰劳团全体成员,并和大家照了相;随后派专车将他们送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慰劳团员们在军部稍事休整后,就出发到前线去,代表菲律宾各界华侨和爱国华侨团体慰劳抗日将士。两个多月的慰劳宣传活动结束后,沈尔七留在军政治部工作。其他同志除另有安排外,都参加新四军教导队第三期学习班学习。慰劳团带回的铜管乐器,交给军文工团使用,周东君和蔡紫茵直接参加了军文工团。
1939年10月底,沈尔七调到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九队(参加者为营级以上干部)学习。据当时任第九队党支部书记的王直回忆:沈尔七在学习中积极勤奋,刻苦钻研,不怕劳累,进步很快,曾受到党支部的表扬。1940年4月,因前方急需大量干部,他和第九队大部分学员分配到江南前线。在从皖南到苏南的行军路上,他不畏艰险,热情帮助同志,表现很好,受到陈毅、粟裕的赞扬。
在苏南前线,沈尔七参加了西塔山战斗。他英勇作战,战斗中还帮助抢救伤员,积极地做宣传鼓动工作。8月间又参加了保卫镇保公路的战斗,他跟着伏击队做宣传工作,随部队勇敢冲杀。由于他作战勇敢积极,战斗结束后,被提升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任副科长。
1940年10月,江南指挥部成立了江南四县(句容、溧水、镇江、丹阳)总会,沈尔七被调到总会政治部工作。同年年底,遵照江南指挥部的指示,他经由上海、香港,再次返回马尼松,继续动员旅菲侨胞以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新四军抗日杀敌。
因为沈尔七早在30年代初,就积极投身于菲律宾华侨工人运动,在菲律宾华侨中声望较高,所以这次返菲期间,曾一度代理劳联会的秘书长。当时,国内的抗战与妥协,团结与分裂的斗争,在菲律宾华侨中也有反映。对于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破坏团结抗日的罪行,爱国侨胞更深表愤慨!沈尔七代表劳联会和其他爱国侨团,纷纷发出“通电”表示抗议;对于追随蒋介石制造谎言、迷惑侨胞的中国国民党驻菲总支部的反动言行,纷纷加以揭露和谴责!沈尔七更以他两次回国参战的亲身经历,宣扬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战绩,揭发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阴谋和罪行。这对于提高广大侨胞的识别能力,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方针的认识,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沈尔七一面宣传祖国抗战的消息,一面为筹募物资支援前线而到处奔走。他身在菲岛,心在前线。1941年11月间,他第三次离开马尼拉,准备回国杀敌。当他在香港停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太平洋战争,占据了香港。于是沈尔七与其他一些原在香港工作的革命同志,以及一些文化界民主人士,如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人,在地下工作人员的掩护下,先后撤入广东省东江游击区。
到了东江游击区后,沈尔七被安排在东江游击总队(又名第五大队)的一个战斗连任指导员。在一次对敌作战时他负了伤,加之他原先就患有肺病,组织上送他到阳台山区后方医院住院治疗,并兼任医院政治指导员工作。
从1942年2月起,东江游击区展开了反对国民党顽军的战斗,沈尔七带病参加反顽斗争。5月间,顽军袭击后方医院时,他带病组织掩护伤员撤退工作。同年12月,他参加宝山县尖岗山反顽战斗时,不幸中弹牺牲,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28岁。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堪称为爱国华侨青年的楷模。
沈尔七在菲律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时就加入了共产党,第一次回国参战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英名永远载入菲律宾华侨工人运动的史册,写进祖国革命烈士英名录。
沈尔七补充介绍
沈尔七(1914-1942),原名沈庆炬,福建省晋江县池店镇清濛村人。一九三○年前往菲律宾谋生,期间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三四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被选为菲律宾华侨总工会组织部长,领导菲华工人运动。一九三六年初宋庆龄在上海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沈尔七担任菲律宾分会秘书长,组织旅菲华人开展抗日救亡。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八日率领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同年二月辗转龙岩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这是参加国内抗战的第一支华侨抗日队伍,不久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第二支队北上皖南抗日前线,不久调新四军政治部工作。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年又先后两次返回菲律宾,为新四军募集经费物资,动员华侨青年回国参战。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再一次回国,先后担任东江抗日游击总队第二中队(即惠阳游击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与成中队”(为纪念何与成烈士命名)指导员。一九四二年年中因负伤并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住院治疗,期间担任东江总队医院(铁岗医院)指导员。同年十一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一八七师一部,趁我军主力转移之机偷袭设在阳台山区的铁岗医院,残杀东江纵队数十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制造了“铁岗事件”。沈尔七在敌人的偷袭面前临危不惧,在组织部分伤病员顽强阻击敌军、掩护大队伍突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沈尔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