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鼓楼区名人

萨本栋

萨本栋人物照片

鼓楼名人萨本栋介绍

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蒙古族,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生前是台湾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代所长。

萨本栋于192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士学位;1927年获得美国伍斯特理工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年—193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1945年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45—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代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月31日逝世于美国加州,终年46岁。

萨本栋主要从事电路和无线电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萨本栋人物生平

1902年7月24日,萨本栋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少年时代在福州求学。

1911年,在明伦小学升高小五年级。

1913年6月,在福州明伦小学读完了六年的课程;同年7月,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1917年,从清华学校中等科结业。

192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2年7月,赴美国留学,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伍斯特工学院。

1925年,从伍斯特工学院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不久之后转习物理。

1927年,从伍斯特工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27年—1928年,应聘为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

1928年,应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孙之聘请回到中国任物理学教授。

1935年9月,应邀为美国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

1937年3月,从美国讲学归来,回清华大学任教;同年7月6日,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于7月26日正式上任)

1945年,卸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945年—194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长。

194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月31日,在美国加州医院逝世,终年46岁。

萨本栋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萨本栋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并矢电路分析”和“电子管振荡的分析"这两个课题上,为了把并矢概念应用于三相电路分析,萨本栋对它作了引申,提出阻抗(或导纳)并矢和等效并矢概念,然后根据这些概念把复杂三相电路化成简单的单阻抗并矢电路,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变压器组、传输线、异步机、同步机等电力设备上。

学术论著

截至1992年4月,萨本栋共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有《并矢线路分析》《交流电路》正中书局1948年出版)《交流电机原理》商务印书馆1949年出版)等专著。

论文题目

发表时间

《用多维矢量表示多相系统》

1929年

《应用空间矢量解决三相电网络问题》

1931年

《C类三极管线性振荡器调制特性》

1934年

《非完全并矢(张量)的逆变及其在三相电路理论中的应用》

1935年

《三相电路中的复合向量》

1936年

《B类音频推挽放大器的准瞬变过程》

1936年

《关于凸极式交流发电机电抗的实验记录》

1937年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地点

1947年10月

中国物理学会第14次年会

上海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萨本栋从1928年8月到1937年7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期间,他为国家输送了五十多名毕业生,从1955年到1980年,中国公布的三批280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在萨本栋执教清华期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或研究生部的,据不完全统计便有周同庆、王淦昌、王竹溪、何泽慧、钱三强、钱伟长、赵九章、陈芳允、张宗燧、彭桓武、翁文波、傅承义、王大珩、龚祖同、秦馨菱、胡宁、葛庭燧、陆学善等人。

教材编写

萨本栋用中文编著出版中国高校的物理学教材《普通物理学(上、下册)》(1933年出版)以及配套教材《普通物理学实验》(1936年出版),并编著有《微积分》《交流电路》(厦门大学自行印刷的土纸本)《大学物理》《交流电机》等教材。

讲授课程

萨本栋在清华大学先后为本科学生讲授过《大学普通物理》《应用电学实验》《高等应用算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过《无线电及电学问题》《向量与电路问题》等课程;在厦门大学讲授《电工原理》《交流电路》《交流电机》《无线电工程》《普通物理学》《普通制图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院系建设

1937年,萨本栋在厦门大学创办了土木工程系(归属于理学院)。1940年,萨本栋又增办了机电工程系,且把理学院扩充成理工学院。1944年,他又筹备航空工程系。

治学态度

萨本栋在讲授复杂而枯燥的交流电路时,旁征博引,条理分明,把它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以种种物理及电磁现象为例剖析,务求大家融会贯通,让学生们思想跟他打成一片,步步深入向前探索,渐渐进入问题核心,使学生们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实而有收获。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44年5月

三等景星勋章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8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

萨本栋人物评价

萨本栋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电机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不仅以他的非凡学识、才智为世人所景仰,他的优秀品质、高尚修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更使人难忘。他发扬光大了陈嘉庚的爱国办学精神。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评)

萨本栋先生是厦门大学“自强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办学思想和成就,为厦门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时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云宝评)

萨本栋补充介绍

  萨本栋(1902~1949年),字亚栋,蒙古族,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随父在京就学。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被选派留学美国。先在斯坦福大学机械系攻读,取得学士学位;又入麻省吴斯德工学院攻读电机和物理学,创“萨氏定律”,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民国1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本栋是全美物理学会会员,又是中国物理学会主要组织者,曾任副理事长和学报委员会委员等职。发表有关用双矢量方法解决电路问题、多种真空管性质及效能等十几篇论文,出版《普通物理学》和《普通物理实验》两本中文教材,取代当时国内高等学府所采用的外文教材。民国25年,受聘为美国俄亥俄大学访问教授,讲学一年,著《双矢量交流电路分析》在美国出版,饮誉国际。民国26年,回国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同年9月,日机轰炸厦门,厦大-内迁,本栋考虑到东南各省学子就学需要,迁校于闽西长汀县,致力于恢复教学和安排好师生员工的生活,从教师聘任、课程设置、校舍修筑、设备增添,直至师生膳食,一一过问。本栋教诲学生以道德为先,热情支持学生的抗日爱国活动,保护进步学生免遭国民党-。本栋注重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坚持亲自授课,又重视实践及基础学科的学习,认为理工科学生要具备中国历史和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文科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需掌握一门外国语言。本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学校除文、理、法、商四院外,增设工学院,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在民国30、31年两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中,厦门大学蝉联冠军,被誉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南最佳大学”。在山区艰苦条件下,本栋写出5篇科学论文,所作的《方阵在电路上之应用》学术报告,深受师生赞扬。民国33年,本栋带病应邀赴美,任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其间,用英文写成《交流电机原理》一书,被英美多所院校作为教材。民国34年,归国途中应邀到英国讲学。同年8月,回到重庆,因健康原因,辞去厦大校长职务,改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后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主持中央研究院从重庆迁回南京的工作,并在宁沪一带筹建数理化科学中心。民国37年,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81人)评选工作,并当选为院士。之后,曾应邀在南京大学讲授无线电工程课。次年12月,胃癌病发,赴美就医不治而病逝,后归葬厦门大学校园内。

  “萨本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