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闽侯县名人

刘朝绅

暂无刘朝绅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闽侯名人刘朝绅介绍

革命烈士
福建省闽侯县烈士

刘朝绅(1920-1948年),乳名亦松,化名刘淑平,今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人。父亲克让,长期在邮政部门工作,他自幼随父客居芜湖、桂林、厦门等地。民国18年(1929年),全家迁回福州,他先后就读于福州三一、英华中学。

刘朝绅人物生平

民国27年,因抗日战争,英华中学迁往闽北顺昌县洋口镇。学校开展“战时民众教育”,他与英华高二同班同学许世华、杨申生等人到建瓯、政和一带办民校。此时,认识在一起办“民校”的中共地下党员庄征(南平剑津中学学生),在庄征等人的思想影响下,刘朝绅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倾向革命。

民国28年,“民教”结束。许世华与中共闽江工委青年工作负责人庄征单独联系后,吸收刘朝绅、杨申生、余泽波等人入党,在英华中学高三“力学”班建立英华中学特别支部,许世华为书记。自此,刘朝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串连同学秘密传阅革命刊物和进步文艺作品。

民国29年,刘朝绅受中共指派,离校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通讯队从事报务工作。在这期间,多次参加省委开办的短期培训班,阅读到更多马列主义典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写下《我的革命人生观》一文。

民国30年2月,国民党顽固派成立“闽浙赣边区剿匪指挥部”,隐蔽在崇安浆溪大山里的中共福建省委马列主义研究班和通讯队遭敌袭击,刘朝绅不幸被敌围捕,关押在三元梅列国民党的“福建战时青年训导营”。在狱中,刘朝绅顽强不屈,与卢懋居、郑挺等人坚持斗争。囚禁期间,他与两名难友寻找机会越狱逃跑。逃至中途,又被抓回,遭到严刑毒打,他坚不吐实,掩护已经越狱的两位同志。民国31年9月,因梅列训导营撤销,朝绅被移解到建阳县徐市镇,关进从江西上饶迁来的集中营内。刘朝绅历尽磨难,不肯“自新”,直至民国34年10月,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才获释放。出狱后,刘朝绅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得知哥哥刘朝缙在上海,便于民国35年初赴沪,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读书,在校内继续参加学生运动。

刘朝绅在上海期间,曾接到原英华同学李健来信,信中说,李根据中共党组织布置,正在福州开办“六艺书店”,请刘朝绅在上海买一些书籍寄运福州。刘朝绅通过同学、朋友关系,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弄到一批进步书刊,支持福州地下党开展活动。此时,他的哥哥刘朝缙由中共安插到国民党海军《海军月刊》社供职,刘朝绅经常在月刊社里接待过往的中共福建地下党同志,如省委书记曾镜冰以及经常往返沪闽之间的中共地下党员杨申生等,他对同志热情相待,倾囊相助。

民国36年8月,刘朝绅在上海与李健会面,当李健了解到刘朝绅与党关系中断时,动员他回福州,并将刘朝绅的情况介绍给当时的中共福州市委领导人孙道华。朝绅回榕后,根据孙道华布置,在林森县凤山田粮分处谋得职业。凤山靠近北岭,便于与林白游击队取得联系。刘朝绅立足后,积极投入武装斗争,往返于市郊之间,或传递党组织的指示,或利用合法身份收集敌人情报。11月,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突击大队阴谋围剿驻在闽侯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刘朝绅获悉后,感到事关重大,迅速赶到市区,向孙道华报告。孙作了紧急处置,使省委机关免遭损失。11月底,他由孙道华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6年12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在福州郊区凤岗里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福州市委,刘朝绅为市委委员,负责统战工作。在他多方努力下,市工商界头面人物蔡友兰、刘永业等人进一步倾向共产党。同时他还积极投入武装斗争,经常与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等人商讨武装斗争事宜。次年,福州学潮迭起,一支包括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爱国人士的统一战线在福州形成。

民国37年3月,刘朝绅赴港与其兄朝缙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在港期间,他与朱蕴山等来往密切。清明节过后,刘朝绅返榕,这时,福建中共党内已发生“城工部事件”,市委领导孙道华等人已遭误杀。刘朝绅不知内情,8月间上山联系安排去闽北开展武装斗争事,亦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在闽侯山头。

刘朝绅人物简介

刘朝绅(1920-1948年),乳名亦松,化名刘淑平,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人。幼年随父辗转江苏芜湖、广西桂林、厦门等地,1929年回福州。在英华中学读书期间因日寇觊觎闽海,于1938年夏随校迁往顺昌县洋口镇,在参加战时民众教育时接受革命思想,于193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受命赴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通讯队从事报务和译电工作。期间,多次参加省委干部学校开办的短期培训班。1941年3月省委通讯队在崇安浆溪遭国民党顽固派袭击,不幸被捕,关押在梅列的国民党“福建战时青年训导营”。囚禁中越狱未成,次年9月移押建阳县徐市镇,1943年7月,因发生鼠疫随集中营迁回崇安县城郊。期间受尽酷刑逼供,始终顽强不屈。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获释。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乃赴上海投奔哥哥刘朝缙,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读书,在校内继续参加学生运动。1947年8月与福建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回到福州,经组织安排,在林森县(今闽侯县)凤山田粮分处谋得职业。随后受命与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率领的北岭游击队取得联系,积极投入武装斗争,往返于市郊之间收集传递情报,多次预警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突击大队偷袭时在闽侯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阴谋,使省委机关及时转移免遭损失。1947年11月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福州市委委员,负责统战工作。1948年3月奉命赴港,配合其兄刘朝缙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同年4月返回福州时党内发生“城工部事件”,刘朝绅不知内情仍按计划上山联系赴闽北开展武装斗争事,亦因“城工部事件”牵连,于同年8月在闽侯山区蒙冤罹难。1956年,中央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政府追认刘朝绅为革命烈士。

刘朝绅补充介绍

  刘朝绅(1920-1948年),乳名亦松,化名刘淑平,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人。幼年随父辗转江苏芜湖、广西桂林、厦门等地,1929年回福州。在英华中学读书期间因日寇觊觎闽海,于1938年夏随校迁往顺昌县洋口镇,在参加战时民众教育时接受革命思想,于193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受命赴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通讯队从事报务和译电工作。期间,多次参加省委干部学校开办的短期培训班。1941年3月省委通讯队在崇安浆溪遭国民党顽固派袭击,不幸被捕,关押在梅列的国民党“福建战时青年训导营”。囚禁中越狱未成,次年9月移押建阳县徐市镇,1943年7月,因发生鼠疫随集中营迁回崇安县城郊。期间受尽酷刑逼供,始终顽强不屈。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获释。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乃赴上海投奔哥哥刘朝缙,入上海法学院经济系读书,在校内继续参加-。1947年8月与福建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回到福州,经组织安排,在林森县(今闽侯县)凤山田粮分处谋得职业。随后受命与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率领的北岭游击队取得联系,积极投入武装斗争,往返于市郊之间收集传递情报,多次预警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突击大队偷袭时在闽侯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阴谋,使省委机关及时转移免遭损失。1947年11月底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福州市委委员,负责-工作。1948年3月奉命赴港,配合其兄刘朝缙从事上层-工作。同年4月返回福州时党内发生“城工部事件”,刘朝绅不知内情仍按计划上山联系赴闽北开展武装斗争事,亦因“城工部事件”牵连,于同年8月在闽侯山区蒙冤罹难。1956年,中央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政府追认刘朝绅为革命烈士。

  “刘朝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