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名人李光前介绍
李光前(1893年-1967年6月2日),原名李玉昆,福建南安人,新加坡著名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 。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所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当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马来西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 。
李光前一生热衷公益,为中国和新马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陈嘉庚之后东南亚地区最为杰出的华侨领袖之一。
李光前人物生平
1893年,李光前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父亲李国专先后在厦门和新加坡做小生意。幼年的李光前在家乡私塾启蒙。
1903年,李光前10岁到新加坡,在英印学堂念英语和数学,周末到养正学堂学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成绩突出,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资送到清政府所办专招南洋华侨学生的暨南学堂(暨南大学前身)学习。暨南学堂毕业 。
1911年,李光前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也停办,李光前辍学 。
1912年,李光前乘轮船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学校及崇正学校任教,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 。期间兼任华文日报《叻报》电讯翻译工作 。
清朝末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生活所迫,李光前只好辍学从商,到庄希泉开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职。
1916年,李光前因其精通英文和办事能力被陈嘉庚赏识,受聘进入陈嘉庚所办谦益公司 。
1916年至1927年,李光前在谦益公司供职11年。期间,他协助陈嘉庚和陈敬贤昆仲将谦益公司的事业做到顶峰,仅1925年一年树胶厂就盈利400余万元之多 。
1920年,27岁的李光前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相爱结婚,婚后两人恩爱不移,携手走过了风雨一生 。
1927年,李光前离开谦益公司,开始独立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先独资创办了一个作坊式的制胶烟房 。
1928年,李光前创办的南益橡胶公司正式开工营业,他目光长远,格局广大,后来进军金融业,与人投资合办华商银行,后将其与本地两大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仍是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设有分行。李光前一跃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称为“华侨银行之父” ,是著名的华侨银行的股东之一 。
1939年,他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李光前已是闻名中外的实业家、银行家和华侨领袖。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李光前在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橡胶会议,由于交通中断,他被迫留居美国。日本占领东南亚时,因为他在战前积极抗日救国,他的产业被列为“敌产”全部没收。
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光前回到浩劫后的新马,出任新加坡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协助新加坡重建工作的同时,还着手恢复橡胶业。此时的李光前刚50岁出头,正值壮年;在美国的儿子学成回新,也投身于南益公司业务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业经营旺盛。李光前在橡胶业之外,还积极投资于其他领域,逐渐使企业经营走上了多元化的集团道路 。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积极捐助文教及社会公益事业 。
1954年,李光前正式退休,他创建的南益集团的业务由三个儿子成义、成智、成伟分工负责。到1967年他去世时,南益集团已拥有26家公司,分布在新马泰及欧美,经营橡胶、食品、种植、航运、商贸、工程、木材、印刷等行业。主要企业是南益集团和华侨银行。李氏家族的资产估计超过16亿美元 。
1965年,李光前因患肝癌回国治病。在此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赞扬他的拳拳爱国心,并对他在教育和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生活上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7年6月2日,因医治无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
李光前重要事迹
李光前的企业王国虽然也屡经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他在战前打下了基础,又抓住了二战后的发展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企业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又吸收了陈嘉庚公司管理的许多优点。受过现代西方教育的儿子在李氏企业的管理中也起重要作用,三个女儿也占有企业的股份。和陈嘉庚一样,李光前为人办事公正、诚实、节俭,为社会、为国家谋利益。他是笃信儒家学说的,将儒家的伦理应用于企业人事管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关心雇员的疾苦和升迁,在企业中形成了大家庭的合力、向心力。他是那个时代文化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位企业家,精通中英文,常去欧美,因此也接触到很多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李光前推行“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方法,他在坚持企业家族所有制的同时,又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形成了法治的家庭企业管理法。南益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总部的董事会,他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董事,全权负责整个集团的业务决策,但他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及执行事务,这些是聘专业经理人员负责。选择这些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干部时,会充分考虑亲情乡谊因素,因此在南益员工中闽南籍华侨占多数,但首要的条件仍是专业知识和操行。李氏家族成员是企业股东,年终可按规定分红分息,但任何人无权挪用企业公款。最高决策层以家族纽带维系,彼此没有利害冲突,人人以发展企业为己任。专业经理人员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总之,南益集团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法治,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些华侨企业的通病,如裙带关系、人情面子、包庇纵容、权力滥用等。同时,又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指导,讲忠孝仁义恕敬廉,讲求人际关系中亲情与和谐。因此,当他在1954年退休时,有条不紊地传下了企业的指挥棒。李光前在企业中建立了各种福利制度,很早就使用了电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不仅创出一个至今还充满活力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而且还为华侨家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 。
李光前奉行勤俭不忘本,兴学重教育英才。他企业经营成功,富甲东南亚,然而克己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一夫一妻,私生活十分严肃。对于个人财富,他反对挥霍奢侈,认为把它用之于他人,用之于社会,才越显出真正的富有。于是,他对人、对社会,特别对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非常慷慨。李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早在“打工”阶段就开始了。那时,他每月工资最高是110元,但就对侄儿、亲戚的学习给予帮助,还寄钱回家乡修祖厝和寺庙。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使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资助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学的校舍是李光前捐赠的,创办马来西亚第一所伊斯兰学院时,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当然,他资助最多的还是新马的华文教育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恢复被战火破坏的华校,马来亚成立了华校复校辅导委员会,李光前出任该委员会主席。他运筹策划,出钱出力。福建会馆新办一所学校,李光前给了它大力支持,但拒绝以他的名字命校名,这所学校后来定名为光华学校。为创办南侨女中,他捐地捐楼。1953年,一些新加坡侨领倡办南洋大学时,李光前认捐该校实收捐款总数的10%,到1957年止共捐叻币104万余元,还捐建了文物馆、电脑中心,并每年为南洋大学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李光前倾注最多心血的还是华侨中学和马来亚大学。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成立于1919年,是东南亚最早的中文中学,首创人是陈嘉庚。从1934年起,李光前出任该校董事会主席,连任16届,前后达21年之久。在这20余年中,他领导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员,尽心尽力办校。在物质方面,他承担了学校日常经费和扩建费用的大部分。上任之初,即先代为偿还华侨银行的七万元借款,巩固了学校的经济基础。又先后在1940年和1957年,独资捐建了科学馆和图书馆各一座。南洋华侨中学仍然是新加坡一所设备先进、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陈嘉庚、李光前等华侨前辈苦心经营该校的功劳,将被永远铭记。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李光前分两次共捐款叻币50万元。第二笔捐款是为该校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在捐款函中,他希望能多购一些东方文字的图书,注重东方文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建议建造一座国家图书馆,并主动捐献巨款,附带的条件是:购藏中、马、印等东方文字图书,并免费借阅。该馆于1957年8月16日奠基,在图书馆的大门壁上铭刻着“李光前先生奠此基石,这座房子是由其慷慨捐款所促成”字样。他还担任过新加坡福利协会主席,主持赈灾救济工作。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光前的资助 。
对于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30年代以后,陈嘉庚的企业连年亏损,陈嘉庚难于维持两校经费。此时包括李光前在内的许多华侨企业家雪中送炭、慷慨输财,支持了陈嘉庚的“倾家兴学”壮举,如在1936年他就捐了5万元给陈嘉庚建立一项支持厦门大学的基金,占了捐款数的37.5%。1950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李光前响应陈嘉庚的劝募,慷慨捐赠港币600万元。从1951年开始,陈嘉庚用李光前的捐款,费时八年,扩建了厦门大学,共建楼24幢,总建筑面积等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两倍。陈嘉庚曾被誉为厦门大学的“校主”,他为厦大的创办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李光前为该校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致力于新加坡、马来亚的教育事业,积极支持陈嘉庚的兴学活动的同时,从1939年起,他在家乡福建南安芙蓉乡独资兴办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1943年创办国光中学时,他正流亡美国,在东南亚的产业已作为“敌产”被日本没收,经济情况困难,为筹措学校经费,他不惜变卖衣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决定扩建国光中学,还请了陈嘉庚代为选址筹划。经几年努力,一个以国光中学为中心的“梅山学村”终于建成。学村座落在叫“大宇山”的荒坡上,方圆500亩,不仅建了国光中学的新校舍,而且建了四所小学、幼儿园和配套的医院、影剧院、体育场,总建筑面积七万余平方米。为梅山学村的建设,他共捐资400余万元 。
1952年,李光前创立了“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团的部分资产捐作基金。1964年,他又将自己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总股份的48%)捐献给“李氏基金”。这样,“李氏基金”就成了南益的最大股东,每年数目可观的股息,全部用作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其赞助范围十分广泛,几遍及世界各地。40多年来,“李氏基金”共捐助了将近三亿新元,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 。
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光前因为出席世界树胶大会滞留在美国无法回来。他便利用参加世界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发动海外侨胞为祖国筹资捐款,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在自己的产业遭受战争重创,无法拿出钱来继续支持家乡学校时,他甚至靠典卖家中物品来为学校筹资,他说,“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这一份赤子心,这一份爱国情让人感动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光前即投身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他积极支持陈嘉庚出面领导筹款抗日工作,并率先捐献10万元。1938年10月,“南侨总会”成立,他参与筹备并当选为常务委员,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 。
入行后得遇“伯乐”陈嘉庚。
赚一分便投入扩展事业一分,没有小富即安之狭念。
兴国办学,受人称道 。
李光前的家族渊源、成就的事业、堪为楷模的品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李光前人物评价
李光前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驰骋商界的巨擎风范和难以统计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真诚、正直、无私、宽宏大度、谦逊的高尚人格。
李光前虽然是富甲一方的大亨,但毫无富人的矜持和做作。无论高干显贵,还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都以礼相待。李光前生活俭朴,平时粗茶淡饭,从不抽烟喝酒,也不为自己和妻子儿女做寿。他到日本料理商务时,出门从不坐车,却搭乘只有中下层人士才坐的电车。他到公共食堂就餐,为的就是更多地了解下层社会,和普通人交朋友。富于责任感和高尚情怀的李光前,多次跑去献血,一辈子共献血十八次。在他七十岁生日时,为了躲避祝贺生日的俗套又去献血,此后才停止。对于社会公益,他有求必应,从不推诿,但又往往"不争不先",不与人争名夺利。
李光前一生孜孜好学,品学兼优,即使后来投身商界后,他也抽出时间学习各种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他对中华文化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问题都有所研究。由于他通晓中英文,足迹遍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因此,他对许多问题都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更透彻的独到见解。李光前一生善教,教自己,教家人,独自学,又和人共学,对于学术性的会议都尽量抽空参加座谈研讨,对热带经济植物,如橡胶树、椰子树、黄梨等书的出版,无不乐于赞助,始终不渝。李光前不但自己好学不倦,而且以资助科学研究事业为己任。当他得知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用其毕生的心血编著了《中国科技史》,却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付梓时,便欣然捐助数千英镑,终于使这部巨著问世。李光前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交口称赞 。(《福建工商时报》评)
李光前从一个乡间放牛娃,到一个商业帝国掌舵者,没有人能说清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但他做到了。一文不名踏进南洋,最终打造起庞大的橡胶、黄梨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巨子 。(《南安商报》评)
李光前荣誉奖励
1957年9月,为了表彰李光前对当地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马来亚柔佛苏丹授予他"拿督"(Dato)荣衔 。
1958年10月25日,马来亚大学鉴于李光前的成就和贡献,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
1962年1月1日起,李光前被聘任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直至1965年11月(因病告退) 。
1964年,李光前作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机构“李氏基金会”创立者,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封“丹斯里”(PMN)勋衔 。
李光前还先后担任福建会馆、南岸会馆、南安会馆、中华总商会、陇西李氏总会、新加坡福利协会、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光华学校、桥南学校、平仪中小学、宽柔中学、培风中学、华侨中学等社团和学校的董事、主席、会长等职,出钱出力,做了很多贡献。
李光前补充介绍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南安县梅山芙蓉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初入故乡私塾读书,10岁随父南渡新加坡,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光绪三十四年回国,获得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宣统三年(1911)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因清政府腐败,反清烟云弥漫,无法学习,民国元年(1912)回新加坡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进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时攻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科,修完前3年理论课程。时值民国初创,海外许多华侨踊跃投身革命,光前也加入同盟会,参加该会海外支部的活动。民国4年,光前从测量学校毕业,为侨领陈嘉庚、庄希泉赏识,初受聘于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英文秘书,翌年应陈嘉庚之聘出任陈氏橡胶公司经理,从此大展抱负,深得陈嘉庚的信赖。1920年,与陈嘉庚之长女陈爱礼结为伉俪。
1927年,光前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橡胶公司,专营橡胶加工贸易,从此,开始自己创业发家。初期,因同行业竞争剧烈,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南益公司面临危机,困难重重。光前精心策划,不以血缘、地缘关系取人,而是聘请学有专长的人到自己企业任职,并视其才能升迁擢用,加强企业管理,终于顺利渡过难关。嗣后迅速发展分公司。光前治理企业,吸取西方科学管理之精华,委派专人负责各分公司,定期派遣高级职员巡视各分公司业务。民国18年,光前出任华南银行董事会副主席。民国19年,建立以其父讳命名的“国专基金”。民国20年以此为主体创立南益股份有限公司,会合好友叶玉堆、李丕树合股经营橡胶园、橡胶厂,兼营黄梨(菠萝)园和黄梨罐头厂。光前对企业管理又有独到之处,即南益公司对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并以每年盈利的20%给全公司职员分红。公司雇员都能为该公司经营负责。
从1932年起,南益公司开始向新加坡岛外扩展业务。是年在印尼成立合东公司。翌年,光前出任由华商、和丰及旧华侨银行合并而成的新华银行董事会副主席、主席,直至1956年。1934年,在泰国创办暹百泰公司,1939年至1940年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1941年前后,光前以东南亚橡胶公会会长的身份到美国,为盟军工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新加坡,竭力投入发展新加坡经济,威望甚高。1946年,再次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兼星马中华商联会会长。当时,百废待举,光前领导经济界人士排难而进,贡献卓著。吉兰丹州及柔佛州苏丹先后授予光前“拿督”(NATO)尊衔。进入50年代,光前的实业更加发展,到60年代中期,南益橡胶公司在星马有20个办事处,15个工厂。李氏橡胶园总面积约有18500英亩,实际掌握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总额的八分之一。南益集团还拥有黄梨公司、锯木厂、油厂、饼干厂、印刷公司、土产公司等。光前被誉为星马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
光前还在祖国发展实业,民国31年(1942),认股一百万元协助陈嘉庚在厦门开办“福建兴业银行”,设立轮船公司、保险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光前在美国纽约创办西亚公司,向美、英、法等盟国大量输出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支持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南洋各界响应陈嘉庚的倡导,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光前积极参与活动,当选为总会委员,带头认捐巨款,支付陈嘉庚开展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光前到美国,在盟军当局委托哥伦比亚大学主办的军政人员训练所担任讲师,专讲东印度地理及风土人情课程,为当时盟军派往东南亚的第五纵队和美英法联军在东南亚-得捷作出贡献。
1958年新加坡成立福利协会,光前担任主席达6年之久。每逢灾害他即亲赴灾区视察慰问。
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并为之作出突出贡献。他1931年出任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会主席直至1956年,除负责该校每年经费和特别费一部分外,另捐叻币30万元扩建教室、校舍和操场,新建“国专图书馆”。1941年协助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师范学校。1942年认捐叻币100余万元协助陈六使等创办南洋大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即捐献巨资在芽笼创办光华学校,收容该区儿童上学。1949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成立,光前捐献叻币25万元,1951年再捐献叻币25万元以作该校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他在献款函中提山:“希望大学当局优先注重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工作。”1952年光前以其大部分资产设立李氏基金,规定其所有收益用于教育、慈善、公益事业。1957年捐献巨资倡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并要求购置东方文字的图书,包括马来文、华文、印度文,同时要求取消收费制度,让人们免费借阅,均得政府接受。1958年12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授予光前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分为马来西亚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光前出任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1964年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荣衔。1965年光前病重,辞去新加坡大学校长职务,还向大学当局建议成立医学研究所,並由李氏基金倡捐叻币100万元。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至第四册,也得到李氏基金的资助。
光前对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甚为关注。民国25年(1936)即认股5万元协助陈嘉庚购买橡胶园400英亩为厦门大学基金。民国28年在家乡梅山独资创办国专小学。民国30年捐款补充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经费。民国32年在梅山独资创办国光中学,负责该校及国专小学每年的经费。1950年委托陈嘉庚制定梅山”国专学村”的建设规划,并由李五香、伍远资负责实施,全部费用由李氏基金负责。1954年建成国光中学新校舍,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有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场、大礼堂、师生宿舍、发电厂等,规模宏伟,设备完善,是全国著名的侨校。同时扩建国专小学一、二、三、四校,创办幼儿园、医院、影剧院,修街道,建芙蓉桥,“国专学村”逐步配套完整。此外光前还先后捐资支持陈嘉庚、陈六使修缮和扩建集美学堂,捐资帮助厦门大学扩建校舍。泉州华侨大学创办时,光前也慷慨捐资。
1965年光前回国治病,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总理高度赞扬他的爱国爱乡之心。
光前是位巨商,但生活俭朴,不讲究吃穿,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6个子女均学有专长。长子李成义留学美国,学习工商管理,学成后回新加坡,继承父业,经营有方,大有发展,成为世界十大银行家之一。
1967年6月2日,光前肝癌医治无效,在新加坡逝世,终年75岁。知者无不沉痛哀悼,新加坡报纸特发电文、文章,颂扬他一生事业的成就和“济世益群”的高尚精神。
“李光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