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郴州市名人>嘉禾县名人

李儒光

李儒光人物照片

嘉禾名人李儒光介绍

中国画家

李儒光 (1940.2—)别名迂仁, 湖南嘉禾人。 擅长中国画。 1965 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美术系教授。作品《明灯》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新队长》、《桃花木》、《绿韵》、《韶山吟》等曾入选国内外画展并获优秀奖、一等奖、国 际水墨画金奖。《韶山吟》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白描人物》、《画中诗——中 国题画名诗鉴赏》。

李儒光人物生平

“我是一位连任三届的省政协委员,在大学走过了从一名试读生到教授的人生经历,这让我更多地思考中国社会与中国画的关联,一支笔绘画,一支笔参政,将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省文史馆馆员、知名画家李儒光,年过花甲,一头飘逸的长发和浓密的络腮胡,让艺术家气质尽情挥洒。然而,他并没有因其“画家”身份,而将自己封闭在画室里与世隔绝。他认为,中国画与中国现实早已贯通与融会:中国现实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又是中国现实的反映。他自称是热衷于把中国现实不断绘入中国画的人。

无法割舍的绘画情缘

“落日的余辉染红了农家的每一座院子,两个童男童女在青梅树下骑竹马,农夫们开始荷锄而归,家家都升起了炊烟,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和谐。”李儒光画完后,似乎意犹未尽,又在画上题下“平生经历多少事,最难忘却是儿嬉”的诗句。这幅被李儒光精心营造和谐、美好生活的画——《儿嬉图》,后来获得“国际和平杯奖”。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那一年,李儒光出生在嘉禾县农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他的叔叔是当时农村里颇有艺术天才的人。从小父母在外被“劳动改造”,而李儒光就跟着叔叔,走东村串西村地玩。耳濡目染,李儒光在绘画上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灵气。

湖南师范大学深造

1960年初,高中毕业的李儒光因出身问题,以试读生身份到湖南师范大学深造。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心中总会浮现一幅美好、自由、平等的生活画面。

这样的画面,让这个渴望公平的年轻人夜不能寐。师大的教师一方面感动于李儒光的执着,一方面也惊喜于他的天赋,让他从试读生转为正式大学生。

25岁以前,李儒光就这样独自历练。大学毕业后,再次因为出身问题,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县城工作。

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更加向往。

1978年,在县城工作的李儒光调到湖南师大美术系。在这里,他既关注专业,也关注生活;既阐述绘画学理,也评论时事政治。他沿着认定的方向开掘,再也没有西出阳关的感觉。

无法推卸的参政责任

上世纪80年代末,李儒光当选为第六届省政协委员。

“我常常在电话里听到人们的求助,我不能置之不理,政协委员的名字叫责任。”儿时对平等、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李儒光无法推卸肩上的责任。

李儒光第一次参加省政协会议时,根据很多老师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撰写了一份提案《关于在中医和中国艺术类的职称考试中,将英语改考古汉语的建议》。

在这份提案里,李儒光提出,中医和艺术类专业参加职称考试者在考外语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高,实际收益小,考试仅是走形式,在工作中不能发挥多大作用。而最突出的弊端就是造成了人们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巨大浪费。由于外语考试是晋升职称必过的一关,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工作中需要不需要,只要想获得职称就不得不拿出许多时间、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外语学习,对学习者的工作、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即使通过外语考试,大多数人也是评上职称后便把外语扔在一边,在其工作中真能用上英语的寥寥无几。

提案上交后,一下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大家都为这个提案叫好。当年的教师节时,时任省长的陈邦柱还向他征求意见,之后,这项多年困扰人们的规定得到修改,全省数万中医、艺术类的考生免除了职称外语考试带来的苦恼。

不久,省政府根据李儒光的提案下发文件后,李儒光喜不自禁地立马画了一幅《跳涧图》,以画言志。

在李儒光担任第七届省政协委员期间,正是国家推行教育产业化时期。看着很多贫穷的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学校门外徘徊,李儒光的心里格外难受。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一幕幕像电影般浮现在眼前。于是,他开始对国家推行教育产业化提出质疑。

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的方向会毁掉中国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的最大公平,而教育产业化的恶性循环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必将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因此,没有足够经费保障的教育,只能带来一种共输的结局。如何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怎样合理划分教育内部的投资比例,既能确保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落实,又能确保教育投入的公平。改进教育投资的效率,却是当下中国必须正视并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之后,他还多次撰文建议出台《教育投入法》,以确保教育所需经费的落实。

除了上书建议之外,李儒光也为帮助贫困学生身体力行。曾有四个贫困的学生,一直交不起学费,后经李儒光四处托人,终于找到一个老板资助他们。

“他是一个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人。”这是许多委员对他的评价。

李儒光的参政议政课题,都围绕教育和弱势群体的问题展开,很多观点引起高层重视。

当人们在关注清欠农民工工资、医保等问题时,李儒光把关注点放在了建设新农村和谐社会的问题上。在很多会议上,他疾呼:“要加大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力度,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2002年4月,李儒光得知这样一个情况:郴州市一个包工头养的狼狗,将一名7岁男孩咬伤,使本已十分困难的男孩家庭雪上加霜,而狼狗主人却拒不执行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拒绝支付赔偿费用,使受害者陷入绝境。李儒光在收集了大量证据之后,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将此事反映给省政协。省政协办公厅很快以《专报》的形式将情况反映给省高级人民法院。不久,拖延了一年多的判决终于得以执行,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李儒光仍余热不止,又把目光放在了高校扩招及高校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上。

知而不言是一种过错

李儒光说:“对一个知识分子而言,不说出来的思考就是放弃思考,不说出来的同情就是不同情,不说出来的批评就是顺从。知而不言是一种过错。现在有的政协委员在参政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自己的利益,有的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这都是参政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我来说,锲而不舍地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图景不断地融入中国的现实是最重要的。”

李儒光人物简介

1940年生,美术教师,中国画画家。196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基层工作十三年后于1978年调入湖南师范大学任教,主教中国画人物、山水,擅长工笔人物画。现为美术系教授。学生时代便以《明灯》一画入选全国美展,于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年来相继创作出《新队长》、《春雨》、《好宝宝》、《桃花水》、《绿韵》、《跳涧图》、《横笛吹出明月来》、《春歌》、《梅情》等,入选国内重大画展画赛,有的获奖,有的还被推介到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地展出并被收藏。作品传统功力深厚,造型严谨传神,设色雅丽韵致,富于画意诗情。在意境的营造上追求天趣,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单纯,在单纯中求丰富变化。出版《白描人物》、《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发表艺术论文多篇,其中《郑板桥印章艺术初探》、《题画诗的艺术魅力》被海内外多家刊物转载或摘登。传略被编入《中国美术家辞典》、《美术辞林》等。

李儒光艺术成就

在艺术的创造上,李儒光追求“象外之意”的意象表现语言,用于加深作品艺术内涵,扩大审美的范畴与意趣,把水墨渗化与心理的同构因素的结合,扩大了中国画的形式美,肌理美与内涵美,力求把状物与抒情,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等有机结合,使作品耐人寻味,或精细或随意或古朴或清新,一画一境,感人至深。他既注重画面主体的形象,也重视主体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让

这些个性特征所包含美学意义体现画家的意趣和感念,使人产生联想与共鸣。 李儒光的画技法上在当代审美取向下强化传统手法,采用兼工带写的笔墨表现形式,那种犹劲老辣的线条攻力,尤其在人物画作品里得到尽情的展露。《桃花水》、《潇湘女》这些作品,画家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场面,通过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瞬间的形象情态,把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画家还是用色的高手,能够根据画面人物的情景设色,把潇湘女的纯情用淡雅而不失明艳的色彩作了铺设,显示出画家细腻的诗意情怀。而在曾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好宝宝》画作中,画家着重营造了一个喜乐的场面,工笔重彩勾勒出苗族老妇、妇女和小孩的各色表情,把面对好宝宝时的那种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并且极富层次感,颇具神韵,表现画家艺术上的深厚功力。 李儒光还重视对古代人物题材的开拓,这一点也许是他抒情言志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抒写性灵,画家穿越时空,把自己当下的情感寄托在对古人的意象表达上,以此来抒发心中意趣。《爱莲》一画,画家塑造了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亭亭玉立于荷池之上,神态娇艳,风韵绰姿,象征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 格,充分显示了画家人品为先的艺术家骨格。又如《日日江头数万山》,画家托郑板桥之身躯,来表达一种高尚的情怀,而《正气歌》中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骨气与正气,由此可见李儒光的人物画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审美广度,特别在诗情画意上具有借古开今的启示。

李儒光作品评价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天人合一”无我的大美,李儒光深黯此道。然而在画家所塑造的笔墨情景中,我们不无明晰地看到,他主要选择了当代人物题材作为抒写内心对艺术的情感表达。从他对整个画面的构建上来看,画家似乎非常喜欢把人物放置于一定的坏境中,凸现出浓浓的情调

,为充分表达诗意化的人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画家的心是纯的,仿佛打开了一坛清冽的醇酒,飘散着醉人的芳香。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这种代表美好的人物群体。如他的《金黄岁月》中,画家塑造了一位纯情的苗族少女,欢快走在金黄的树林中,展示着这如金的美好年华。《山月何知心中事》一画中,画家同样塑造了一个多情的苗女,她站在树下,情有所思,身后的一轮圆月;生动地映衬了苗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期待,情景相融,显现出浓烈的发自肺腑的人间真情。

童趣的表现

李儒光还是一位表现童趣的高手,这一点体现在他所塑造的放牛仔形象上。可以这样说,他的作品一部分是对这种童趣的诗意表达上。在他的《湘南放牛仔》中,画家笔下放牛仔横笛声声,把人、景、情都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又如《夏曲》一画,画家把两个放牛仔被驮在水牛的背上,在杨柳枝下,他们神采飞扬,一个口含竹叶,一个笛子轻吹,画面动态感强,设色素雅,乡土味浓郁,很好地展示的牧童的内心世界。可见画家的绵柔之心,浓得化不开。画家还注重表现少 年儿童之间纯洁的友谊,《秋韵》、《冬情》两幅画可说是姐妹篇了。然而就是这两幅画把这种产生于民间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意韵演绎得足够生动与形象了。

总之,李儒光满蕴风情的中国人物画作品,飘动着一个个鲜活的诗情符号,这自然是通过笔墨的形式流淌在外而深藏在心里面,自然他笔下的的人物形象作为个例而载入当代中国人物画长廊之中。由此,画家李儒光教授在当代中国画领域的贡献也就不言自明了。

李儒光所获荣誉

1962年 《夕阳无限好》入选省美术作品展。

1965年《明灯》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78年《截涟灌万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1984年《好宝宝》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85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8年起 被推为省政协委员。

1990年《春雨》在东南亚巡展,被展方印入海报、请柬。

1993年《韶山吟》获优秀奖,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95年 晋升为教授。《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出版。

2001年 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4年《东方风来满眼春》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山寨妹娃》获文化部、全国文联银奖。

2005年《苗山五月》入选中法文化年巴黎展出。

2006年 《月迷洞庭》、《水绕四门》等五件作品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精品选》。

李儒光补充介绍

  李儒光 (1940.2—)别名迂仁, 湖南嘉禾人。擅长中国画。1965 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该校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政协六、七、八届委员。学生时代便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后相继有作品获国内外重大画展画赛佳作奖、优秀奖.一等奖和国际水墨画金奖。作品《明灯》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新队长》、《桃花木》、《绿韵》、《韶山吟》等曾入选国内外画展并获优秀奖、一等奖、国 际水墨画金奖。《韶山吟》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白描人物》、《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人名和艺术成就入编《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传略》等辞书。

  “李儒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