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郴州市名人>嘉禾县名人

李楚池

暂无李楚池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嘉禾名人李楚池介绍

中国昆曲演员

李楚池,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田心乡玉洞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嘉禾,传说是炎帝神农发现野生稻种并试耕试种的圣地;也是炎帝神农教耕教种之余,坐在“丙穴”石岩上抚琴传播音乐种子的宝地。把嘉禾县比做一座大琴台,从南疆到北域,平行着两根弦子,其中一根就是蓝色钟水,温馨地、不舍昼夜地流向潇湘;另一根就是黄牛岭山脉,从“牛”头到“牛”尾蜿蜒起伏四十余里。而玉洞村,像一块玲珑闪光的玉,严严实实地镶嵌在黄牛岭第一峰(俗名黄牛头)的“琴柱”下。

李楚池人物简介

音乐嘉禾,音乐玉洞,令人神往。然而,在旧社会,嘉禾的禾并不嘉,玉洞也不产玉。自明崇祯十二年嘉禾建县以来,天灾人祸,纷至沓来。族谱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802年),玉洞闹温疫,不到两个月,全村死亡二百多人。楚池的祖父李恩德一家六口,死了一半,活下来的只有恩德老两口和老二儿子保兴了。这个保兴,就是楚池的父亲。保兴生得五大三粗,农忙时侍候租种下来的几亩薄田,农闲时,挑煤脚、挑盐脚,来回奔跑。楚池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楚城,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开始当县农技站农技员,后来改行教书,在县立第二高小教自然和音乐;二哥石城,务农,早死;三哥栋城,被抓丁出去,抗日时期,流落湖北通城,不知死所;父亲母亲送楚池读完初中后,也先后故去了。这时的楚池,并没有寄食在大哥家里,孑然一身,“自打鼓,自划船”,直面人生,独立生活了。

李楚池人物经历

楚池出生音乐之乡,对音乐情有独钟。在县立第二高小读书时,从大哥那里学会弹风琴、吹横笛。玉洞村有个“打八音”的坐唱班子,楚池经常与他们接近,跟着学吹拉弹奏,很快学会拉二胡、吹唢呐。抗战前,楚池在南京读行健中学,抗战后内迁桂阳。音乐老师特别喜欢他,经常给他开“小灶”,三年时间,楚池学会了识简谱、五线谱,还懂得不少乐理知识。在大哥楚城的眼里,四弟楚池,简直成了他们家的千里驹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临(武)、蓝(山)、嘉(禾)三县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总务主任谢文熙来玉洞做客,发现楚池,自称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回校后,向校长极力推荐。于是,这个只有初中毕业学历的楚池,平步青云,一跃登上乡村师范的音乐讲坛,当了破格提升的音乐教师。既是新闻,更是奇闻。“玉洞出音乐才子啦!”“玉洞的石变玉啦!”一传十,十传百,百又传干,很快在全村、全乡传开了。 一年以后,因领导班子换届,谢文熙离开了乡村师范,楚池跟着也走了。路在何方?还是这个谢文熙,把他介绍给一个在军队的朋友,楚池于是投笔从戎,在连队里当文艺兵,直到1949年10月。10月以后,楚池投身人民解放军的怀抱,1950年参加中南海军文工团,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文艺兵。

1953年春,楚池从部队转业回嘉禾。当时,我在县文教科任科长,他拿了民政科的介绍信来报到。见面后,才知道这位解放军文艺战士原来就是闻名田心乡的“音乐才子”。我说:“把你分配到珠泉完小教音乐,没意见吧?”珠小是省里的重点学校,正副校长都是大学生,师资条件要求较高。楚池说:“第一,我是解放军,一切行动听指挥,听安排;第二,我是当教师出身,音乐是本行,中学小学一个样。”这时,珠小正在排演嘉禾花灯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拉二胡的是教导主任王玉明。王听楚池拉过《二泉映月》,佩服极了。他对楚池说:“你来了,我下课。”楚池坚持说:“花灯属戏曲,戏曲音乐你比我熟悉,不能下。最多,我给你当个助手。”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助手开始,楚池迈出了研究戏曲音乐的第一步。1954年春夏,嘉禾成立革新祁剧团,属民营,条件异常艰苦。文教科考虑继承和发展的需要,从珠小抽出楚池、罗纪锻两位老师到剧团搞祁剧音乐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后,罗纪锻回学校,楚池调文教科,完全与珠小脱离关系。文教科当时是怎样考虑的呢?1955年,我看了老艺人何民翠演出祁剧高腔《思凡》后,感到惊奇,问何:“你们有高腔?”何答:“我们不仅有高腔,还会唱昆腔哩。”我太高兴了。立刻请示县委同意,抢救挖掘,使在湘南停锣息鼓二十六年之久、几成绝响的湘昆重现芳华。由我整理出第一个昆曲剧本《三闯负荆》,并搬上舞台,敲响湘昆新生后的第一锣。当我们感到必须有一个负责发掘整理湘昆传统的专干时,顺理成章地想到楚池。楚池编制在文教科,工作在剧团,是剧团抓抢救发掘湘昆的专干。一年时间,他整理出《钗钏记》《武松杀嫂》《歌舞采莲》《痴梦泼水》《梳妆掷戟》《藏舟》《琴挑》等剧目,并对外演出了。1957年9月,省文化局调嘉禾祁剧团汇报演出,在长沙与浙江省昆苏剧团会师,这些昆曲剧目,受到传字辈老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的赞赏。梅兰芳大师来长沙演出,听说在嘉禾发现了湘昆,十分高兴,写文章在《新湖南报》发表,“希望各级领导重视”。楚池与老艺人萧剑昆、匡升平、彭升兰、李升豪、萧云峰等,从收集整理祁剧音乐开始,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看到了昆曲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因而产生了热爱湘昆,下定了终生献身湘昆事业的决心。1957年11月16日,嘉禾县昆曲训练班成立。在研究班主任人选时,第一个考虑的对象是楚池。但是,楚池是发掘整理昆曲的专干,不可代替。怎么办?正好文化馆新来一个解放军转业干部李艺,就调他去当班主任了。李艺上任不久,因工作需要,不得不调回原单位文化馆。困难就来了,二十几个娃娃,没有头怎么行?这时,文教已分科,我也变了分管文教的副县长,新任文化科科长李志向我请求办法,我说:“找楚池去。”我和李志去找楚池,楚池明白我们的来意,满口答应:“发掘整理和娃娃班,两手抓,一肩挑。”这样,楚池临危受命,走进了昆曲训练班,当上了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既管学习,还要管娃娃们的吃喝拉撒。根据剧团的现状,训练只能速成,从严管教,从速办学。边训练边演戏,用基本功的训练成果去演戏,从演戏的实践中去巩固提高基本功的训练。1958年“五一”劳动节,昆曲训练班经过五个月的艰苦训练,首次登台演出《藏舟刺梁》《议剑献剑》《三闯负荆》等剧。8月到12月,楚池带了娃娃们上山下乡,为修筑桂嘉公路、泮头水库和大炼钢铁的民工们慰问演出。同年12月,省文化局在长沙举办全省戏曲小演员会演,嘉禾昆曲训练班演出《梳妆掷戟》《相梁刺梁》《三战吕布》《三闯负荆》《醉打山门》等传统折子戏及自编的现代昆剧《油茶丰收曲》,其中的《相梁刺梁》还被挑选到湖南剧院演出。

1959年12月,郴州地委决定以嘉禾县昆曲训练班为基础,成立地区湘昆剧团。因为昆曲训练班的母体是祁剧团,剧团老艺人把昆曲训练班看成是自己的希望,不愿娃娃们调走,地委通过楚池做好了老艺人的工作。湘昆剧团首任团长刘殿选把大货车开到昆曲训练班的演出地土桥墟,包括楚池在内,萧剑昆等几个老艺人和二十几号娃娃,一锅端,全部接到郴州。1960年2月27日,郴州专区湘昆剧团在郴州市北街正式挂牌成立。楚池当上秘书,抓业务。作为湘昆最早的发掘人之一,楚池走进嘉禾县昆曲训练班,又带了训练班的老师学员离开嘉禾走到郴州,走进湘昆剧团。嘉禾湘昆训练班成立时,正好他的第一个男孩诞生,他给孩子取名儒昆,是纪念自己走进湘昆这个响亮的日子,也是表示一颗红心交给了昆曲事业;湘昆剧团成立时,楚池的第二个男孩诞生了,他给老二取名幼昆,不离一个昆字,是纪念自己走进湘昆剧团,也是希望孩子“自幼习昆”、“与昆同在”。这个幼昆,没辜负楚池的期望,考取省戏曲学校湘昆科,毕业后分配到湘昆剧团,拉二胡,吹曲笛,成了音乐人、湘昆人 。

(作者:李沥青)

李楚池补充介绍

  李楚池(1924-2005),嘉禾县田心乡人,家境贫苦,自幼勤奋好学,受过中等教育。解放前历任乡中心学校和临蓝嘉联立乡村师范教员,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补训二师宣传队。1950年至1953年在中南海军文工团担任音乐创作。转业后在嘉禾珠泉完小任教。1955年嘉禾县政府文科科长李沥青发现县祁剧团老艺人能唱昆曲,县里立即组织抢救挖掘昆曲艺术。1956年夏,县政府正式派李楚池到县祁剧团工作。

  昆曲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湖南,曾盛行一时,特别在湘南桂阳、嘉禾一带扎根最深,仅从光绪初年到民国十八年之间,就有昆文秀班等15个之多,到解放前夕,昆曲班社已难以为继。1953年-1954年,几位老演员由桂阳县转到嘉禾县。李楚池到昆曲艺术艺人较集中的祁剧团,主要任务是发掘昆曲艺术。他重点组织在团的湘昆老艺人萧剑昆、彭升兰、匡升平、李升豪、肖云峰和桂阳原曲友会的骨干谢宏基等,挖掘昆曲传统剧目,相继发掘演出了《钗钏记》、《武松杀嫂》、《歌舞采莲》、《痴梦泼水》、《梳妆掷戟》、《藏舟》、《琴挑》等湘昆传统剧目。特别是《义侠记·杀嫂》经过历代老艺人精雕细琢、不断加工,音乐粗犷,气氛强烈,风格别具一格。1957年参加了全省戏剧汇演,并荣获演出奖,引起了戏剧界的广泛重视。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省人大代表程一中等的建议和支持下,省政府、文化厅拨专款委托嘉禾县政府办起了嘉禾昆曲学员训练班。李楚池担任班主任,为湘昆培养了雷子文、唐湘音、肖寿康、李忠良等第一代昆曲艺术人才。1960年,以嘉禾昆剧训练班学员为主,从其它剧团选调部分优秀演员正式组织成立了湖南省郴州专区湘昆剧团。1964年改为湖南省昆剧团,李楚池负责音乐编创,是当之无愧的湖南省昆剧团创始人之一。

  李楚池984年担任副团长,至1990年而不退休,继续创作。在湖南省昆剧团从事昆曲音乐编创40余年,编曲的大小剧目近百出,主要昆曲音乐作品创作剧目有:《莲塘曲》,于1964年参加湖南省会演;《腾龙江上》参加1965年中南区(广州)现代戏会演;《锋火征途》参加全省会演;《雾失楼台》参加首届全国昆剧新剧目观摩演出获优秀演出奖;《一天太守》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成昆曲艺术片,并改名为《疯秀才断案》。整理、改编剧目有《女飞行员》;《清华参军》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并同《红色娘子军·常青指路》的曲谱一起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表。《荆钗记》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音乐”作曲奖;湖南省第三届新剧(节)目会演优秀作曲奖。

  他以扎实的文学基础改编整理了《义侠记》、《荆钗记》、《八义记》、《风筝误》等一批传统昆剧剧本。其中《荆钗记·见娘》一折为湘昆表演艺术家张富光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剧目之一。著名剧作家范正明先生加入后,湘昆表演艺术家傅艺萍也因主演《荆钗记》而获取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出《荆钗记》,造就了湘昆两位“梅花奖”演员,传为梨园佳话。

  他还开创性的编著了7万余字的《湘昆志》,由国家出版。为《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湖南地方剧种》、《湖南戏剧音乐集成》的编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部分曲谱和剧本已入选《中国昆曲精典剧目曲谱大全》和《五十年中国昆剧剧本选》。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中也有湘昆音乐家李楚池的一份功劳。

  “李楚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