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名人黄文焕介绍
黄文焕(1598~1667)
字维章,号坤五,白云乡人。
天启五年(1625年)登进士第,授广东番禺县令,后调潮州知海阳县,兴学重文,为世所称道。
崇祯间,任陕西山阳县令,积谷备荒,疏理漕运屡有成效。应召进京御试,选拔为翰林院编修。
黄道周因论杨嗣昌、陈新甲获罪,词连文焕,遂与道周同入狱。在狱笺注《楚词听直》8卷,《陶诗析义》2卷。年余获释。
经此挫折,文焕无意仕途,乃乞身归里。临别,赠道周诗道:“自闻钩党独行忧,痛哭批鳞泪未休。欲格君心甘溅血,不教汉祚付清流。雷霆息怒天回笑,生死移时我掉头。今日全躯同去国,莫将厨俊傲林丘”。
离京后,卜居于南京钟山麓,筑草屋数间,纵情山林。晚年回乡,畅游姬岩,名山室等名胜,留下不少墨迹。著作甚多,有《四书诗经□》、《易释》、《书绎》、《诗经考》、《毛诗笺》等。
清康熙六年(1667年)卒于乡,终年69岁。
崇祯七年(1634年),黄文焕任陕西山阳县令,积谷备荒,疏理漕运屡有成效。应召进京御试,选拔为翰林院编修,晋左春坊左中允,曾与黄道周、叶廷秀诸君子登台讲学,声气相应。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黄道周因论杨嗣昌、陈新甲获罪,祸及黄文焕,同入刑部狱,黄文焕自称为“钩党之祸”。在狱中著有《陶诗析义》四卷,明末刊行,是研究陶渊明诗的一部重要研究专著,其成就包括研究陶渊明诗歌的阐述,也包括对中国诗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发展。
黄文焕曾孙黄任在《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自序曰:“对吏狴牢,义析柴桑处士。”即是指黄文焕在狱中撰写《陶诗析义》四卷的情况。
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刘萍萍在其导师邓小军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名为《黄文焕〈陶诗析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全面研究了黄文焕生平事迹及《陶诗析义》的学术价值。
黄文焕在狱中还著有《楚辞听直》八卷。崇祯十六年(1643年),《楚辞听直》付梓。
《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序中曰:“他如挂名钩党,直听沅沣孤臣”;《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其九:“诏狱龙光笔底腾,析风山鬼啸幽灯。累臣莫听灵均直,党案千秋又一层。”黄任自注:“……中允公与石斋先生同下诏狱,狱中笺注《楚辞听直》八卷,今行世。”《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其十:“大业名山岂等闲,逊荒天意为投艰。君王不是淮襄比,泽畔行吟即赐环。”这些史料都是描写黄文焕在狱中著《楚辞听直》情景的。
黄文焕《楚辞听直》主要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楚辞》的价值和特征,并以其较为独特的注释体例使之在古代《楚辞》注本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楚辞听直》的书名“听直”,是取屈原《九章·惜诵》中“命咎繇使听直”之语,寄寓自己冤屈不平的感慨。
黄文焕平生著述甚丰,流传下来的不仅有《陶诗析义》四卷、《楚辞听直》八卷,还有《诗经考》十八卷、《诗经螂蠉》六卷及《老子知常》二卷。存目的有《书释》、《易释》、《毛诗笺》四卷、《赭留集》、《蜂史》一卷、《四书螂蠉》(又称《四书解》)、《谈谈草》、《曰及堂尺牍》、《曰及堂文集》、《秦汉文评》、《汉诗审索》、《韩诗审索》、《杜诗掣碧》六卷、《庄子句解》、《昌谷集评注》、《馆阁诗文稿》、《汉书蕃索》、《老庄注》、《杜诗注》等,足见其“为文淹博无涯诶”,为一代经学大师。
黄文焕著述虽多,存留却很少,原因是多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黄任曰:“中允公……平生著作等身,咸在其中,忽遭一炬,尽为灰烬,今所存者十一耳。”
黄任在《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序中曰:“膝穿木榻,释太上五千言。”陈应魁注曰:“公撰《老子知常》二卷。老子著上下《道德经》五千言,中有‘太上贵德’语。”黄任《恭纪中允公遗集诗十六首》其十一:“周南柱史出关门,函得遗经半万言。解道非常是常道,流沙洙泗本同源。”黄任自注:“中允公有《老子知常》二卷”。
齐鲁书社1997年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收录《陶元亮诗四卷》,晋陶潜撰,明黄文焕析义,在卷中末尾有清萧梦松跋记载:“吾闽黄维章先生,深心好古,于书无所不读。身介两朝,前放察□而后游逸,郁郁不得志,多注书以自娱。其研精者,有《老》、《庄》、《骚》、《陶》诸解。《老》曰《知常》,《庄》曰《寓言》,《骚》曰《听直》,《陶》曰《析义》。《骚》与《陶》,其常者也,已刻而行世也。《老》虽不常而犹幸者,虽未付刻,而其原本尚存也”。
可见,黄文焕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也是很精通的。黄文焕在世时《老子知常》并未付刻,但原本尚存。
“解道非常是常道,流沙洙泗本同源”一语,道出了黄文焕《老子知常》一书的中心思想,是指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同根同源。
目前传世的《老子知常》仅有黄翼云在清末的手抄本,为孤本。黄翼云祖籍永泰县白云乡,系黄文焕后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副榜举人,民国时曾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善书法。
正是黄翼云在清末将祖传的《老子知常》旧本重新缮写,在1906年与堂弟黄展云一同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在日本装订成册,这一重要的古籍珍本才得以留传至今。
黄文焕晚年回乡,畅游姬岩、名山室等名胜,留下不少墨迹。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及姬岩的景观建设。在黄文焕的倡导下,白云乡麟峰黄氏“不辨四声者无一家”。
清康熙六年(1667年)黄文焕卒于浙中,“终其余年,寿六十九”。后归葬故乡杜鹃山下白云溪尾,今呼鲤鱼墓。
“黄文焕”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