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龙岩市名人>上杭县名人

黄定基

黄定基人物照片

上杭名人黄定基介绍

革命烈士

黄定基(1913.4.15——1951.9.21),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人。1931年出生,1929年3月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川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1年9月21日因病病逝。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黄定基人物生平

黄定基1929年参加赤卫队,同年加入共青团,任团支部委员。1933年3月转为中共党员。

1929年7月参加红军,任号兵。

1930年10月后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班长、排长。参加了江西龙岗战斗。

1931年2月入瑞金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调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任连长。1933年9月调少共国际师任连长,荣获红军“特级杀敌英雄”称号。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为遵义会议担任警卫工作。会后,调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任连长,3月任代理营长。

1936年2月参加东征作战后调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二连学习,结业后任五连学员排长。

1937年10月调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随营军政干部学校,任中队长兼军事教官。1938年1月调抗大四分校第八队任队长兼指导员。

1938年10月,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团二营连长。

1939年1月任二营营长。11月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并代理三营营长。

1940年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8月任决九团团长。

1945年4月5日指挥攻打洪善火车站破坏铁轨300多米,炸毁桥梁、涵洞四座,浮日军站长和伪警察所长以下40多人,缴枪20多支。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太行军区独立旅、太行军区十二旅旅长。

194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以《我军光复曲,能伤蒋军副团长以下千余》为题,报道他指挥的十二旅参加垣曲战斗和三打运城的战况。

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旅长,指挥二十三旅经过72个昼夜顽强战,打破了敌人层层设防称其为“马其诺”防线的铁城临汾,取得歼敌5700多人的重大胜利。5月20日、6月1日毛泽东、党中央分别致电徐向前及临汾前线的指战员,祝贺临汾战役大捷。6月任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

1949年10月1日,以“战斗英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成都解放后,任川北军区南充军分区司令员,指挥8个县的县大队和6个区中队开展刹匪。

1950年3至4月,消灭了匪特47股计4000多人,完成了剿匪任务。后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

1951年9月在四川逝世。

黄定基主要事迹

童年历经艰辛苦难

1913年4月15日,黄定基出生于由父母租住的长汀县南阳乡洪田村一间破旧的房子里。父亲黄志行,福建省长汀县南阳乡下坝村人。母亲钟才凤,福建省连城县池溪乡人。黄志行因无土地耕种,前半生讨饭,后半生以出卖苦力为生。因为贫穷,直到 48 岁时才与钟才凤成婚。黄志行老年得 子, 夫妻俩 十分高兴,但又深感忧虑。此前其妻曾生了三个女儿,均因无钱养活,都先后卖给别人当了童养媳。而今,黄定基出世了,母亲因营养极度缺乏,没有一点乳汁,孩子饿得嗷嗷直哭,撕人心肺。黄志行无奈地对妻子说 :“这娃虽是男孩,可你无奶喂他,既然你无法养活这孩子,与其饿死,还不如把他丢在路旁,让人拣去抚养算了。”钟才凤哽咽着说 :“把这孩子丢到路边,要是没人拣,不是也会把孩子饿死吗?即使讨吃要饭,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把他拉扯大才是!”为了把孩子养活成人,夫妻俩给孩子取名叫“黄定成”,后改为黄定基。三年后,钟才凤又生下一女,取名满玉。1921年,又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定章。全家大小五口,全靠父亲黄志行出卖苦力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辛。1923年,72岁的黄志行积劳成疾,终因无钱医治含恨离世。从此,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肩上,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懂事聪敏的黄定基常到小河沟里捞鱼虾,煮给弟妹吃。他还常去地里拾谷穗、扫谷粒、捡黄豆。1924年夏天,长汀县一带发大水,黄定基家的日子越发难过。无力养活孩子的钟才凤,忍痛又把女儿满玉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将儿子定章卖给一家香蜡店,把黄定基送到乡里的吹鼓手班学吹唢呐。不久,黄定基不愿当吹鼓手,母亲又让年仅 11 岁的黄定基拜一位篾匠师傅学编竹器。两年后,篾匠师傅去世,黄定基又到本乡一家竹器铺去打工。这个老板心狠手辣,强迫幼小的黄定基夜以继日地编竹器。他怕黄定基深夜干活打瞌睡,竟用竹丝将黄定基的眼皮撑起来。一天,因未完成规定的竹编数量,老板竟用绳子把黄定基倒吊在厕所里,让他闻臭味。倔强的黄定基不甘忍受这非人的折磨,愤然离开了竹器铺。童年的黄定基,饱尝苦难,受尽了煎熬。

戎马生涯屡建战功

1929年7 月,红四军一纵队到达南阳,发动农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黄定基即参加赤卫队和共青团,25 日,在扩充红军动员大会上,黄定基第一个上台报了名,当上了一名红军号兵。从此,他离开家乡,身背锃亮的铜号,踏上了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奋战征途。黄定基参加红军后,特别能吃苦耐劳,首长和战友们称他为“老黄牛”;行军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大家誉称他是“飞毛腿”;战斗中他勇猛顽强,又被赞誉为“小老虎”。他因表现出色,很快当上了班长,后又升为排长。1931 年 2 月,党组织把他选调到江西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深造。1933年3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年 9 月,又奉调到新组建的少共国际师(隶属红五军团十五师建制)任连长。由于他身先士卒,有勇有谋,率领全连打了许多胜仗,消灭了大量敌人,荣获红军“特级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被授予奖章一枚。1934年10 月,黄定基随红军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路。1935 年 1 月,他所在的少共国际师为遵义会议担任警卫任务。1 月 26 日,少共国际师并入红一军团,他到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任连长。同年 3 月,他又代理营长。历经翻雪山、过草地、吃皮带、挖草根的艰难征程,率部随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 2 万 5 千里长征。1936年 2 月,黄定基随红一师渡黄河入晋参加东征作战,转战于吕梁山麓、汾河之滨,在河东大地播下抗日火种。5 月下旬,他又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二连学习。1937年1 月,“红大”三科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师,他因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导师二团五连学员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定基随八路军于 1937年 9 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遂被派往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长期转战于晋南和晋东南地区、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期间,先后任中队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和团长等职。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经过抗日战争的磨练,他由一名红军司号员成长为一位八路军的团级指挥员。八年中,黄定基率部先后参加了粉碎“十二月事变”、百团大战、红土垴战斗、鲁村伏击战、襄垣战役、黄崖洞保卫战、白庄伏击战、祁县战役、武乡蟠龙战役、沁(县)武(乡)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斗,多次受到八路军总部首长、刘邓首长的表扬和一二九师的通令嘉奖。

平汉战役后,黄定基升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二旅旅长。1946年11月,黄定基率部在豫北作战 4 个月后胜利返晋。为策应陕甘宁作战, 他率部和太岳军区各分区部队共 10 个团的兵力,奉命向盘踞在垣曲县城及绛垣公路沿线之敌发起攻击。此役,该旅及兄弟部队生俘敌 720 余人,毙伤敌副团长以下 400 余人,并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和武器装备。还将集结在垣曲城内为非作歹之汉奸恶霸组成的“复仇队”“还乡团”“倒算队”等 300余人,将这批敌人全部擒获。1946 年12月11日的《人民日报》以《我军光复垣曲,毙伤蒋军副团长以下千余人》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12月 21 日和 22 日,《新华日报》(太岳版)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爱惜民力,为民着想》的社论和消息,表彰该旅在垣曲战斗中的爱民精神。

1947 年春,黄定基奉命率全旅两次南渡黄河,孤军挺进敌占区,机智勇敢地连续作战,克服重重困难,顺利接应从中原突围出来的新四军五师二纵文建武、汪锋支队的千余官兵进入太岳解放区。1947 年 3 月,黄定基所在的十二旅改番号为太岳军区八纵二十三旅,并参加晋南反攻作战。在攻克曲沃的战斗中,同兄弟部队密切协同,全歼曲沃守敌 3000 余人。其中,该旅就毙伤敌260 余人,俘敌 1120 余人,缴获各种炮 33 门、轻重机枪 96 挺、长短枪 854 支、子弹 7 万余发。二十三旅在黄定基率领下,入城后严守城市纪律,做到“缴获归公,两袖清风”。中共太岳区党委特奖给该旅“秋毫无犯”锦旗一面。在尔后的乡宁战役中,该旅机动灵活地作战,毙伤敌 1000余人,晋冀鲁豫军区将二十三旅乡宁作战的经验通报各部队学习借鉴。1947 年 12 月 27 日,在解放运城的战役中,该旅六十七团、六十九团两个营作为突击营,打得坚决、英勇、顽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党委授予这两个营为“攻打运城先锋营”称号。

临汾攻坚震古烁今

1948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底,驻扎在翼城县境内的二十三旅进行了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和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的“三查三整”新式整军运动。临汾位于晋南平原的汾河谷地,既是山西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太岳和吕梁两大山脉东西联结的枢纽,历来都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临汾守敌有 2.5 万余人,除胡宗南的两个团、阎锡山的一个军和晋南保安司令部外,还有流亡在临汾的 30 多个伪专署和伪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几十个县的还乡团等。临汾城的城墙依地势而建,内高外低,又高又厚,护城河环绕其周围,碉堡林立,堑壕纵横,多道防御,环形守卫,戒备森严,易守难攻。相传李自成率军围打临汾时久攻不克,把盔甲挂在城东一个村外的大树上愤然而去,这个村遂改名为“挂甲庄”。1948 年 2 月 23 日,临汾战役“前指”在翼城召开了营以上干部千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黄定基向“前指”司令员徐向前表示 :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徐总亲临临汾前线指挥,有晋南人民的支援,我们有信心打下临汾,决不去“挂甲庄”报到。并决心响应上级号召,把二十三旅锻炼成一支敢于攻坚的铁拳头部队,为此,他在翼城马册村组织二十三旅进行了临汾攻坚的模拟演习和战前练兵。

1948 年 3 月 7 日,我军袭击飞机场并包围临汾城,正式揭开临汾战役的序幕。经过扫清外围的作战,临汾战役前线指挥部决定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并在3月31日召开的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发出“英勇杀敌,争当临汾旅”的战斗号召。徐向前经过深思熟虑,把攻打临汾东关的艰巨任务交给战斗作风过硬并具有攻坚作战经验的二十三旅。作为旅长的黄定基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紧握拳头对旅政委肖新春说 :“我们一定要攻克东关,争取获得‘临汾旅’的光荣称号。”在黄定基的直接指挥和精心组织下,该旅六十八团和六十九团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挖成了直通东关城墙下的坑道,并挑选优秀共产党员和战斗骨干组成登城突击队。4月10日下午6时许,徐向前一声令下,两条坑道同时起爆,二十三旅尖刀部队迅速突入敌阵,在友邻部队协同下,经过一夜激战,全歼东关守敌第六十六师,师长及少数随从人员弃阵窜入城内。临汾东关被我军攻克时,毛泽东主席正在从陕北赴晋察冀根据地途中,他闻讯后立即致电徐向前 :祝贺你们歼灭阎军第六十六师及肃清临汾外围和攻占东关的胜利。紧接着二十三旅又接受了攻占外壕和挖坑道破城、开辟突破口的重要任务。由于敌人在东关吃了坑道爆破的苦头,便组织了反坑道部队,加强了监听侦测,并不断挖掘反坑道,甚至施放毒气,还派出特务奸细,四处打探,千方百计破坏我军的坑道作业。面对狡猾的敌人、复杂的情况、艰巨的任务,黄定基率二十三旅双管齐下、上下结合,上打外壕,下挖坑道,在敌坑道下面挖坑道,通过支坑道掩护主坑道,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破坏,终于将两条110多米长的坑道通过外壕延伸到临汾主城墙底下。一条坑道装黑色炸药 6200公斤,一条坑道装黄色炸药 3000 公斤。5月17日19时发起总攻,通过坑道爆破,在城墙上成功炸开两个宽约30 米的大豁口,攻城部队冒着炮火乘烟雾突入城内,经过激烈巷战全歼守敌。临汾战役共歼敌 2.5 万余人。其中,黄定基指挥的二十三旅歼敌 5700 余人,缴获各种火炮 205 门、各种机枪 358 挺、长短枪 3034 支、汽车 21 辆、骡马 442 匹、弹药 109 万发。该旅奉命担任主攻突击任务,连续两次以坑道爆破的方式实施攻坚,为临汾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1948 年 6 月 4 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在洪洞召开庆功大会。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宣读了由中央军委批准授予黄定基指挥的二十三旅为“临汾旅”的决定。

黄定基历史评价

“黄定基同志,1929年7月25日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共产党员。曾参加长征和红军东征。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和川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三次负伤,屡建战功,曾荣获‘特等杀敌英雄’称号。1948年在解放临汾战役中,他指挥的旅,被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黄定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军出色的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这是重庆歌乐山黄定基陵墓石碑上的碑文,是党对其一生的评价和褒赞。

在黄定基追悼会上,中共中央派专人赴重庆,送来白绸挽联。挽词写道 :“黄定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贺龙、邓小平、李达、张际春、王新亭联名写了挽词 :“学习黄定基同志英勇善战,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时任川北军区政委的胡耀邦在挽联中写道 :“长征万里,英勇无比,百战功高,不愧杀敌英雄;革命志节,忠贞不二,千古留芳,永为人民功臣。”

黄定基补充介绍

  黄定基(1913~1951年),又名定成,曾用化名贾定基,民国2年(1913年)4月15日生于上杭南阳乡(1958年前属长汀县辖)南阳村。10岁时其父病逝,他靠做篾工维持生活。

  民国18年7月,红四军一纵队到达南阳,发动农民-,建立乡苏维埃政权,他即参加赤卫队和共青团,25日报名参加红军。

  民国19年10月第一次反“围剿”时,调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当战士。接着,参加赣南龙岗战役,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班长、排长。次年2月,调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一年后,以全优成绩结业。21年2月,调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任连长。次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5月,奉命调少共国际师任连长,后曾参加黎川团村战斗、石城大脑寨战斗和石城保卫战,每次战斗,均能带领全连以极小的代价杀伤大量敌军,荣获红军“特级杀敌英雄”称号,并获作战奖章一枚。23年10月,随少共国际师参加长征。次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师三团连长。3月,奉命任三团某营营长(代理),随军到达陕北。

  民国25年2月,随红一师参加渡河东征战役。5月下旬返回陕北后,调保安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二连学习。次年1月,“红大”三科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师,从延安迁甘肃庆阳县。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留校工作,-导二团五连任学员排长。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教导师学员于8月初提前结业,排以上干部组成干部队,归红军总部直接领导,待命随总部开赴前线。9月,黄定基奉命化名为“贾定基”,由八路军总部秘密派到当时由共产党领导,但属阎锡山军队编制的山西抗日决死三总队工作。11月中旬,被派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随营军政干部学校第三分校三中队,任中队长兼军事教官。在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山西青年决死三纵游击十团二营五连连长、二营营长、新编二团一营营长、决死三纵九团团长等职,参加过袭击日伪占领区的游击战、“百团大战”、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战斗、反日伪军的“扫荡”战,以及武乡蟠龙战役和青浮战役。

  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旅长、太岳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旅长、四纵十二旅旅长、太行军区独立旅旅长。36年8月,转任太岳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旅长。在此期间,曾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平汉线战股、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特别是临汾战役中,二十三旅获得“光荣的临汾旅”的称号。37年1月31日,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组成临汾前线指挥所。临汾地势险要,形如卧牛,易守难攻,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阎锡山死守该城,构筑明堡暗碉,层层设防,并派梁培璜总指挥率精锐部队2.5万余人固守。2月22日,定基奉命率二十三旅开赴冀城,参加临汾战役。3月31日,徐向前在临汾战役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会上部署作战计划时,把主攻临汾的任务交给二十三旅,他接受任务后即回驻地,与政委萧新春等研究,决定“用挖坑道,装0爆破,然后发起总攻”的战术,4月上旬,亲自率部先将临汾 阵地扫清,接着又奋战23天,至5月15日,把一、二号两条主坑道挖至临汾城下,并安装足够0。5月17日晚7时,徐向前下令:“起爆!”在一声巨响后,一、二号坑道各炸开30多米宽的大缺口,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后,黄即指挥两个主力团的突击营立即从缺口冲入城内,后续部队随即冲进,与阎军展开激战,18日凌晨2时,攻下临汾“镇守使衙门”——阎军梁培璜指挥部,临汾战役取得全胜,共歼阎军2.5万余人。其中二十三旅歼阎军5700余人,缴获各种大炮205门,各种机枪338挺,长、 3034支,汽车21辆,骡马542匹,弹药10.9万余发。在6月4日的庆功大会上,新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徐向前代表第一兵团,宣读中共-批准授予黄定基指挥的二十三旅的“临汾旅”的决定,并授予旅长黄定基和政委萧新春“光荣的临汾旅”的 锦旗。

  民国38年2月部队整编时,定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七九师师长。4月攻克太原后,正当奉命率部进军大西北时,因积劳成疾,肝病复发,被护送至北平治疗。10月1日,以全军战斗英雄和“光荣的临汾旅”指战员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同月中旬,病末痊愈即向-请求回部队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役,经批准离京赴西安。12月20日,定基率一七九师进军川西北地区。30日,十八兵团在成都举行入城仪式。次日,奉兵团命令任川北军区南充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后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任职期间,积极领导剿匪工作。1951年夏,旧病复发,住院治疗。7月,病情恶化,转到重庆西南军区总医院抢救无效,于9月21日病逝,终年39岁。1980年9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黄定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