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重庆市名人>忠县名人

罗广斌

罗广斌人物照片

忠名人罗广斌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

罗广斌(1924年11月22日—1967年2月10日),男,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中国现代作家,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社,任昆明西南联大附中罢课委员会主席,重庆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曾参加重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任重庆民建中学理化教师,秀山县理化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常委、统战部长,重庆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文联专业作家。

1924年11月22日,出生于四川忠县(今属重庆市)。1948年3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1958年,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61年,出版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先后发行350万册,并翻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文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小说《红岩》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终年42岁。

罗广斌人物经历

1924年11月22日,出生于四川忠县(今属重庆市)。抗日战争时期,在成都建国中学读书,师从马识途。1944年初,得到在联大念书的马识途的帮助,离开了家庭到昆明西南联大附中读书,并与许多革命青年、共产党员交上了朋友。1945年7月,由马识途介绍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社”,并在“一二·一”学生运动中,担任西南联大附中壁报联合会主席。

1946年,和马识途一道到成都。1947年,前往重庆西南学院读书;6月,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六·一社”,在重庆“反内战”学运高潮中,担任西南学院系联合会主席,后因受到敌特注意,组织上要求罗广斌撤离西南学院,前往盘溪民建中学教书,并负责印刷地下刊《反攻》。

1948年初,被组织上派往川东秀山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辟酉秀黔彭武装斗争据点; 3月1日,由中共重庆地下学运领导人江竹筠、刘国志介绍入党,候补期为九个月; 7月,组织上要求罗广斌去成都和家庭恢复关系,以便对他担任国民党兵团司令的长兄罗广文进行统战工作;8月底,回到家中,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于9月10日在家中被捕,被捕后,敌特头子亲自审讯,并动员他父亲出面劝降,罗广斌坚决不从。

罗广斌被捕后,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在渣滓洞,他积极参加了狱中战友为庆祝解放战争胜利而筹办举办春节联欢的一系列活动。1949年2月,转囚白公馆后,他参加了发行《挺进报》白公馆版的一系列秘密斗争,得到了许多同志和其他难友的佩服和信任; 7月,特务头子又安排他父亲和他晤面,声称只要他不参加政治活动,即可释放,但罗广斌依旧不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广斌用自己的红色被面,和陈然等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迎接胜利,这时白公馆集中营对狱中的政治犯开始进行大屠杀。1949年11月27日,特务屠杀到半夜,白公馆只剩下19名难友,罗广斌争取了看守杨钦典打开牢门,并组织了连他在内的白公馆19名难友的越狱脱险。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罗广斌顾不得休整,忍着巨大悲痛,为了完成难友们嘱托,他白天在“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监狱脱险的同志,并参加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晚上就趴在床上奋笔疾书,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12月25日,他向中共重庆市委递交了两万多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同年年底,参加了“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筹备委员会”,出版了《美蒋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一书,随后,被分配到团市委工作,并任统战部长。

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发表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8年,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工作,先后任农场党委委员、渔场场长,农场代理场长;同年,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于1959年2月出版。

1959年1月开始,与杨益言合作,在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夜,白区共产党员用热血和生命同反动统治者进行最后的拼杀故事,并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一批性格鲜明的革命志士的形象,于1961年出版。 1963年,回重庆任重庆市文联创作员;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说《红岩》遭受大量批判,罗广斌遭受迫害。1966年7月中旬,《红岩》被批判为“修正主义作品”;7月22日,派驻文联领导革命运动的市委工作组动员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交出他们近四年来为《红岩》续篇搜集的资料由市委工作组代管;8月3日,重庆市委在一天内连发三份《对罗广斌被捕的几个问题开展调查的报告》,十分明确地给罗广斌扣上了叛徒的帽子,并指责《红岩》是“文艺黑线的正出产品”。

1967年1月31日,造反组织“廉罗栈”张贴大字报,声称罗广斌的“历史有问题”、罗广斌“是周扬黑线上的人物”、是“山城头号政治大扒手”;2月2日,重庆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正式发出通令,就地抓捕罗广斌;2月5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815派的红卫兵秉承司令部的命令,将罗广斌从市文联的家中绑架,囚禁在位于马家堡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一栋小楼上;2月7日,在关押地坠楼身亡,终年43岁,坠楼原因至今未知。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获得正式平反。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罗广斌人物评价

“罗广斌,一个热情似火的人,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想重登彼岸,却被一脚踹进了没顶的惊涛骇浪。他是一只扑灯蛾。他一次一次扑向光明……却被无情的火焰整个儿烧毁:这就是罗广斌的故事。”但罗广斌的故事远没有因为变形的脑袋经济学的到来宣告结束,甚至连他的死是自杀还是他杀都成为悬案。但毫无疑问,他牺牲于革命话语即兴色彩的新一轮顽皮;他本来想借助新一轮顽皮表达自己的新式孝道,但这一回他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他没有机会再次幸运地遇上杨钦典。和他心爱的《红岩》命运相似,他成为叛徒,前者则趁机成为叛徒文学或毒草。他以自己的肉身完成了又一轮的第二度理解与解释,贡献了新的剩余价值,为我们的话语市场拓展了篇幅,增加了疆域。”(作家敬文东评)

作为印数达700多万册,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传播,被改编成电影、歌剧、话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为流传的《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注定要被写进历史。而与书一起被记载入册的,还有他对封建家庭的背叛、在白公馆与国民党反动派不屈斗争、将革命者与作家这两重身份融合在一起的传奇。他短暂但轰轰烈烈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重庆晚报》评)

罗广斌主要作品

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出版社

《圣洁的血花》

(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

1950年

报告文学

华南人民出版社

《在烈火中永生》

(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

1959年2月

回忆录

中国青年出版社

《红岩》

(与杨益言合著)

1961年12月

长篇小说

中国青年出版社

罗广斌后世纪念

骨灰安放仪式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罗广斌获得平反昭雪。在罗广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作协、共青团中央、国家出版局等单位都送了花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夏衍、林默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等领导送了花圈。

罗广文、罗广斌故居

罗广文、罗广斌故居位于忠县城区经沪渝高速公路在白石收费站下道,沿白石场镇进入三汇场镇,再经过近17公里绵延的乡村公路的三汇镇罗岭村。故居附近原有多处原始巨石景观,如九节龙、狮子石、砚台石等,可惜都已遭人为破坏,现只留存少量痕迹。

罗广斌补充介绍

  罗广斌 (1924~1967)

  重庆忠县人,作家。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 组织民青社,任昆明西南联大附中-委员会主席,重庆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曾参加重庆中共地下党 组织六一社,任重庆民建中学理化教师,秀山县理化教师。1948年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解放前夕越狱。1949年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常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文联专业作家。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岩》,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以上均合作)等,重庆集中营死难者诗集《囚歌》。

  2019年9月23日,罗广斌、杨益言长篇小说《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961年,罗广斌和杨益言据亲身经历创作的反映重庆解放前夕共产党人地下革命斗争和狱中斗争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引起轰动效应。

  至今,小说《红岩》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成为中国发行量最高的作品。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红岩”还是重庆的一处地名,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此外,还有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连环画、文学杂志以及同名中国画名作等。

  作为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他的人生历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罗广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