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名人朱务平介绍
朱务平(1898—1932) ,安徽宿县临涣(今属濉溪)人,原名焕明。1922年考入徐州培心中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宿县从事革命工作。后任中共宿县县委组织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在皖东北地区坚持斗争,先后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委员兼风阳县委书记、长淮特委书记。1932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11月25日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朱务平成长经历
朱务平,原名宋焕明,字镜秋,又名朱大生、朱大春、冯心,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临焕区朱小楼村(今淮北市濉溪县)。 祖父朱学伦曾追随捻军将领张乐行,为推翻腐败的清朝而斗争,他的反抗精神对童年的朱务平影响很大。
朱务平补充介绍
朱务平(1898~1932),原名朱焕明,字镜秋,号务平,濉溪县祁集镇朱小楼村人。祖父朱学伦曾追随捻军将领张乐行,为推翻腐败的清朝而斗争,他的-精神对童年的朱务平影响很大。
民国6 年(1917 年)朱务平入临涣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和领导二高师生举行--,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民国10 年朱务平考入南京建邺大学附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学校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刊物。民国11 年初在临涣创建进步青年组织群化团,提出“大家联合起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的战斗纲领。不久即经江善夫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2 年朱务平转徐州培心教会中学读书,介绍马汝良、孙业荣等同学加入群化团,并组建了群化团组织。是年,经吴亚鲁介绍转为中共党员。
朱务平因在培心教会中学饱尝了奴隶式教育的滋味,认识到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的严重危害性,他和马汝良联合撰写了《美国侵略中国的两种方式》的文章,在民国13年3 月8 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触发了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的运动。他还亲自组织和领导徐州培心中学学生反对教会学校的斗争,并撰写了《徐州教会学校学生奋斗的经过》一文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发表,号召全国教会学校学生群起反对教会学校,希望全国学生群起帮助教会学校学生反对教会学校的斗争。
朱务平因反对教会学校被开除。民国13 年暑假,他在家乡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又把分散的中国国民党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宿县区党部。然后去上海,先后向团中央执行委员恽代英和当时担任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秘书的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作了汇报。他遵照毛泽东和恽代英的指示,按照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通过的农-动决议案的规定,集中力量组建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对-污吏、土豪劣神和封建地主的斗争,组建了安徽省最早的区农会组织临涣区农民协会。
民国14 年2 月,在国民党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朱务平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后应吴亚鲁之邀去徐州,任陇海铁路总工会徐州分会党团书记,先后在纪念国际妇女节和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人民支持召开国民会议和继承总理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后,回乡奔祖母丧,应邀参加了西五铺各界群众追悼孙中山大会。5 月,朱务平当选为共青团徐州地委秘书。
朱务平回徐州后,立即成立了中共徐州支部。在团徐州地委召开的全体团员大会上,通过反击国民党 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的决议。会后,朱务平返回家乡,把共青团临涣支部改组为特别支部。8 月,陇海铁路总工会向陇海铁路局提出14 项要求,朱务平派人代表徐州分会参加谈判。经过20 多天的交涉,斗争取得完全胜利。朱务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改选了徐州分会,扭转了徐州分会频临解散的危局。9 月,朱务平参与创建了中共徐州特别支部,又把临涣和百善两个党小组合为中共临涣支部。
民国14 年10 月,徐州的党团组织划归中共豫陕区委和团豫陕区委领导,调朱务平到河南,负责陇海、京汉铁路的 和豫陕的农运工作。他的频繁活动引起河南封建军阀的注意,并下令搜捕。
“朱务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