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名人周熙良介绍
周煦良,生于1905年,逝世于1984年,民进成员,著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周煦良文集》收集了作者的主要译著和论著。
周煦良个人经历
1924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28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32年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系,硕士。历任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上海《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文联副秘书长,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
周煦良人物评价
作者自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新诗格律的探讨,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诗作,一方面通过译诗来作实验,直至暮年,从未止歇。本书收录了他论新诗格律的文章多篇,也收录了他的部分诗作。他在这方面的主张和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其应得的一席之地。作者还作有多篇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小说的文章,由于从广阔的中西文学视角出发,所以这些文章都各有其独创之见。
作为著名集邮家周今觉先生次子,周煦良喜爱集邮,主要收集解放区邮票及早期明信片,具有较深邮识。上世纪五十年代向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捐献了2500册外文邮刊。
周煦良个人作品
译著《神秘的宇宙》、《希罗普郡少年》、《水孩子》、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地球末日记》、《活命的水》、《金羊毛的国土》、《天边灯塔》、《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毛姆的《刀锋》等小说。和《美学三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等哲学方面的译作以及((西罗普郡少年》等译诗。
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校文科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作者的论著收集在《舟斋集》中,其中有多篇关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论文。由于这些文章是作者五十余年教学、翻译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指导意义。数篇文学译著序言,由于作者具有渊博的英国文学、哲学学识,所以这些序言也都是高质量的英国文学研究论文。
周熙良补充介绍
周熙良(1905~1984)东至县人。3 岁起识字,后读家塾,12 岁起学英文,15岁进上海大同中学,民国15 年(1926 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在校读书期间,牢记杨杏佛提出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口号,积极参加 ,由此被父亲周达禁闭在家。民国17 年去英国留学,民国21 年春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文科硕士学位。民国22 年冬,到福建省政府工作,参加和支持进步-,参加蔡廷锴发起的福建人民反蒋斗争。后来-香港,数月后返沪。其间翻译了英国天体物理学权威秦司写的《神秘的宇宙》。民国23 年到北京,翻译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著作。民国24年秋在济南大学教书,并翻译了现代英国文学论文和诗歌,如霍思曼的《希罗普郡少年》。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民国25 年春在光华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时,因公开支持学生反内战、反饥饿斗争,被学校解聘。
建国后,他被选为第一届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第五、六届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一届至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国际笔会上海中心委员,上海市社联外文学会副会长。
选编了全国大学文科教科书《外国文学作品选》,翻译英美法等国作品数十部。
“周熙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