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名人宣益民介绍
宣益民,195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年宣益民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南京工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分配到华东工学院工作;1989年经国家公派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热力学研究所留学;1991年获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校从事博士后工作;1993年回到中国继续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年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宣益民长期从事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热辐射传输,系统热分析的研究 。
宣益民人物经历
1982年1月,宣益民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动力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年9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 ,随后分配到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工作。
1989年4月,经国家公派,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热力学研究所留学,1991年10月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德国汉堡国防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2月,从德国回到中国工作,继续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5年,先后三次作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讲学及合作研究(10月至1996年4月、1999年6月至1999年8月2000年7月至2000年9月)。
1997年5月,作为高极访问学者赴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开展研究工作(至1997年12月)。
1998年9月,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过科学研究、军民品技术开发和产学研合作、安全生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至2010年)。
2004年11月,应邀在日本九州大学以客座教授身份开展合作研究(至2005年1月)。
2010年9月,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至2017年2月 )。2011年,担任973首席科学家。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
宣益民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宣益民长期从事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建立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理论与方法,阐明了纳米流体导热和对流换热的微观现象与宏观传递性质之间的本构关系,揭示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强化机理。发展了近场和远场热辐射的理论与应用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材料的近场热辐射模型,提出了表面热辐射特性调控和太阳能吸收增强方法,建立了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发明了器件-组件-系统多层次的高功率电子设备热控制方法与技术。
研究领域
1、功能流体流动与能量传递机理及其控制方法
围绕纳米流体、磁流体等功能流体在热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功能流体强化传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纳米流体强化传质机制;磁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及其控制方法;温度敏感型磁性流体自主能量传输技术等 。
2、高效热光伏能量转换理论与技术
针对新型热光伏能量转换技术,开展以下研究内容:系统光电能量转换机理;热光伏系统理论模型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太阳辐射吸收表面、波长选择性热辐射面、滤光器和热光伏电池等关键部件研究;系统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强化方法;热光伏系统研制与实验研究等 。
3、系统热控制理论与技术
围绕航天器、卫星、电子设备等系统与设备热控制与热管理研究领域,开展以下研究内容:高热流器件散热理论与技术;智能化自主散热理论与技术;微小型热控元件与MEMS散热理论与技术;深低温热收集与传输排热理论与技术;高适应能力的主动热控理论与技术等 。
4、目标热特征分析与控制技术
地面及空间目标热特征理论分析方法;目标精确热模型及热设计方法;目标热特征实验方法;目标谱特征分析与目标识别方法;目标热特征控制技术等 。
5、强化传热及节能技术
强化传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型节能技术等 。
项目承担&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2月,宣益民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86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装预研、总装重点基金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
2002年
红外热像理论建模与应用仿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年
插入式程控声波除灰技术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论文专著
截止到2016年,宣益民在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40篇文章被SCI他引1400余次,单篇最高SCI他引473次,SCI他引超过100次的5篇。出版了中文专著2本和德、英文专著2本,翻译了1本专著;获得了10多项发明专利 ,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论文名录:
Yuanpei Xu; *Yimin Xuan; Lili Yang, Full-spectrum photon management of solar cell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thermoelectric hybrid system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103卷, pp 533-541, 2015/10.
Yong Chen; *Yimin Xuan,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nanoscale radiative heat flux between two objects,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 158卷, pp 52-60, 2015/6.
Da Yun; *Xuan Yimin,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erformance of nanostructured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115卷, pp 109-119, 2015/5.
Qiang Li; XinYi Zhu; YiMin Xuan, Modeling heat generation in high power density nanometer scale GaAs/InGaAs/AlGaAs PHEM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81卷, pp 130-136, 2015/2.
Pengfei Xu; Qiang Li; Yimin Xuan,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on composite porous surf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80卷, pp 107-114, 2015/1.
Lili Yang; *Yimin Xuan, Broadband and multi angle enhanced antireflection ofsilicon solar cells by compound random nanostructures,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151卷, pp 5-12, 2015 1月.
Li Qiang; Zhu Xinyi; *Xuan Yimin, Modeling heat generation in high power density nanometer scale GaAs/InGaAs/AlGaAs PHEM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81卷, pp 130-136, 2015.
*Li Qiang; Tie Peng; Xuan Yimin, Investigation on heat transfer feature of R134a spray cooling,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60卷, pp 182-187, 2015.
Jin Zhang; *Yimin Xuan; Lili Yang,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photovoltaic–thermoelectric hybrid systems, Energy, 78卷, pp 895-903, 2014/12/15.
Desong Fan; Qiang Li; Yimin Xuan; Ping Dai, Variable emissivity property of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rmochromic film, Thin Solid Films, 570卷, pp 123-128, 2014/11/3.
Cui Tengfei; Li Qiang; *Xuan Yimi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ed regular rough surfaces in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71(1), pp 400-409, 2014/10/5.
段慧玲; 宣益民, 等离激元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08期, pp 833-838, 2014/8/20.
Yutao Zhang; *Yimin Xuan, Bioinspired structured surface for wide-band antireflection,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Micro Thermal Radiation, 2014/6/7-2014/6/9, Shanghai, 2014/6/7.
Yimin Xuan, An overview of micro/nanoscaled thermal radi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12(2), pp 93-113, 2014/4.
*宣益民,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与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03期, pp 269-279, 2014/3/20.
Peng Tie; Qiang Li; Yimin Xua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u–water nanofluids in the jet arrays impingement cool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77卷, pp 199-205, 2014/3.
宣益民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悉心教书育人 。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
1993年至2015年期间,在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直接指导下已培养出20多名博士、30多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宣益民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毕业时间
论文名称
作者
学位类型
2015
微结构表面红外热辐射特性调控方法研究
黄金国
博士
2015
旋转帽罩热管防冰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常伟
硕士
2015
喷射冷却特性及强化换热方法研究
铁鹏
博士
2014
等离子激元太阳电池仿真研究
喻雪晴
硕士
2014
微结构表面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热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方俊飞
博士
2014
地球及临边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张中健
硕士
2014
纳米结构粒子及其悬浮液的太阳能吸收特性和调控方法研究
段慧玲
博士
2013
电子设备接触界面强化传热特性研究
张平
博士
2013
纳米流体热质传递机理及光学特性研究
方晓鹏
博士
2013
基于热致变色原理的表面热辐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范德松
博士
2013
太阳电池表面强化吸收机理与实验研究
杨理理
博士
2012
粗糙表面光谱特性及其反问题的研究
周月
硕士
2012
磁性潜热型功能流体的制备与能量传递特性研究
黄勇
博士
2012
航空发动机整流罩结冰特性及防冰热载荷的分析研究
赵磊
硕士
2011
卫星热辐射特性及其空间辐照环境效应研究
马伟
博士
2011
高热流密度微/纳尺度电子器件热电特性研究
朱馨怡
硕士
2010
磁流体流动及能量传递特性的多尺度研究
周陆军
博士
2010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机理与实验研究
陈雪
博士
2010
磁性液体热磁对流与传热机理:能量自主传递方法研究
连文磊
博士
2010
基于孔隙尺度的多孔介质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
赵凯
博士
2009
水陆坦克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罗来科
博士
2009
卫星热辐射特性及其反演方法的研究
杨帆
博士
2008
喷射冷却特性及其强化换热方法研究
铁鹏
博士
2008
微结构热辐射光谱控制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刘广平
博士
2007
大气层外弹道式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张振华
硕士
2006
卫星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张伟清
博士
2006
锰锌铁氧体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岗
硕士
2005
毛细泵回路流动与换热机理研究
钱吉裕
博士
2005
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研究
李锐
硕士
2005
磁流体流动与能量传递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叶萌
硕士
2006
内置旋转扭带强化传热机理及清洗动力学研究
张琳
博士
2006
磁流体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质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斌
硕士
2004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李强
博士
200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黄镜欢
硕士
2004
纳米流体流动与能量传递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余凯
硕士
2004
低温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CPL)的结构设计和数值模拟
杨贤飞
硕士
2004
两相毛细泵回路(CPL)的实验研究
陈小波
硕士
2003
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传热元件实验与理论研究
张后雷
博士
2003
天电125MW汽轮机的现代化改造与性能试验研究
葛兢业
硕士
2003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纳米流体流动与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姚正平
硕士
2003
烟道型电站锅炉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冯长青
硕士
2002
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征的模拟仿真
张海
硕士
2002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动态仿真和研究
王伯春
硕士
2002
大型电站锅炉吹灰优化的研究
茹欣
硕士
2002
大型气轮机强迫冷却技术研究
丁旭春
硕士
2001
纳米流体结构与能量输运机理研究
胡卫峰
硕士
2001
纳米流体制备方法与输运参数的研究
李强
硕士
2001
人工神经网络在电站空冷机组中的应用
徐德胜
硕士
2001
车辆热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
李艳领
硕士
2000
小型热板传热机理研究
洪宇平
硕士
1999
波纹流道中流体流动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丁蓉
硕士
1998
车辆热特征分析及红外热像模拟
刘俊才
硕士
1998
紧凑式热交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贾荣光
硕士
1998
波纹流道中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丁蓉
硕士
1997
热工参数测试及换热实验研究
胡涛
硕士
时间
奖项/荣誉
2006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2年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2016年10月21日
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0年
2019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2022年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宣益民人物评价
宣益民围绕纳米流体、热辐射传输、系统热分析和热控制等前沿研究方向,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何梁何利基金会 评)
宣益民补充介绍
宣益民,工程热物理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校长。1956年9月生于安徽无为县,籍贯安徽无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4年获南京工学院硕士学位,1991年于德国汉堡国防大学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建立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理论与方法,阐明了纳米流体导热和对流换热的微观现象与宏观传递性质之间的本构关系,揭示了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的强化机理。发展了近场和远场热辐射的理论与应用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材料的近场热辐射模型,提出了表面热辐射特性调控和太阳能吸收增强方法,建立了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发明了器件-组件-系统多层次的高功率电子设备热控制方法与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宣益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