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名人倪模介绍
倪模(1750—1825年),字迂存,号韭瓶,又号预抡,安徽望江人,为乾、嘉时期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世居大雷岸(今望江县雷池乡),以耕读为业。自幼酷爱读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入县学,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嘉庆四年(1799年)钦赐进士,就任凤阳府学教授,期满后仍归大雷岸,著书耕读,直至终老,享年75岁。
倪模生平
“教授美髯须,长尺许,道貌充腴,巍然山斗”①。性嗜典籍,青少年时就酷爱读书藏书,中年时攻金石学,与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戴震等人交往甚密。又因接触名泉家江秋史(德量)、宋芝山(葆淳)、翁宜泉(树培)等,引起对古钱的极大兴趣,遂锐意蓄钱,且详征博考,几十年如一日,终成清代名泉家之一,与江、翁、宋、初(尚龄)齐名。
倪模简介
倪模,(1750~1825)清藏书家。字迂村,一字预轮,号韭瓶,一号迂存。安徽望江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任凤阳府教授10余年。极嗜藏书、金石、古钱,尤以藏书为富。年幼时,立志于藏书。31岁入京都,见宋元善本,不惜重价购藏。又到琉璃厂书肆,与诸藏书家互换秘本仇校,所积书先后至10余万卷,为安徽当时藏书之首。家有书楼“劲锄堂”,作有《劲锄堂各架藏书序》。嘉庆五年(1800年)于读书草堂后,起小阁七间,名“江上云林阁”。图书、金石充栋。编有《江上云林阁书目》,自称藏书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十得七八,在存目者亦得其半。该目于道光乙酉(1825年)成书。著有《钱谱》、《古今泉略》等。
倪模主要成就
倪教授一生教学,桃李满园。其著作除《双声古训》、《导淮由天长合肥注江辩》、《倪氏族约》等外,最主要的就是留下了一部享誉泉坛的钱币学巨著——《古今钱略》。该书为通史体,凡三十四卷,分钱图和文字两大部分。卷一至卷二十六为钱图部分,摹刻中外钱图4000余品,主要有清钱、古刀布、历朝圆钱、钱牌、厌胜钱、奇品、杂品、农民起义军钱及三藩钱,还单列了一卷外国币——“洋钱”;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为文字部分,主要收录和论述自唐至明的历代货币理论及其利弊得失,并收录介绍了历代谱录和主要藏泉家。该书图文并茂,刻工精细,装订考究,书中钱币多加考据,议论精当。“虽宏富不及后者李佐贤的《古泉汇》,而引据详博实有过之。”②尤其是有“洋钱”一卷,可能是仿照江德量未出版的书稿《钱谱》的,但成书却是开辟了外国钱币之先河。特别是在文字部分中有“楮币源流”和“历朝钱制”两卷,收录历代货币理论文章,这是倪谱的主要特色和最大贡献,对于今天的货币金融史研究亦大有裨益。丁福保先生评价该书说:“是书自古代货币泉刀之制及历代圆泉,以及有清一代钱制,纤悉具备。教授又博考群书,凡历代钱监并采铜之处及鼓铸之法,每岁出钱之数,以及宋元明清纸币通塞之大凡,无不一一甄录于此书,而于钱币之本末,可称赅备无遗矣。使调国用掌三官者就而考焉,可以知古今沿革得失因时之宜,定中制,权轻重,为补救,则其有裨于国计民生者大矣。”③当然,该书的缺点也是有的,如附会旧说,重摹旧谱误谬,也收录了一些假钱等。其“洋钱”中,因镌刻者不识外文,往往印成反文或尽失原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条件所限,钱谱中出现疏漏、错讹是难免的,当时各谱中均有此弊。对于先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只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倪模补充介绍
倪模(1750-1825),字迂存,号预抡,望江县人,清代著名收藏家、校勘家和著作家。
倪模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嘉庆四年(1799年)考中进士,弃官不就,后因老师力劝,就任安徽凤阳府教授10余年。任职期间,多方筹集资金,“修茸学宫,筑精舍十间宅诸生,使管弦得其所”。
倪模一生极好藏书,每每得到秘本,经常夜以继日手抄口诵。他藏书近10万册,为当时安徽藏书之冠。其家有书楼“劲锄堂”,作有《劲锄堂各架藏书序》。嘉庆五年(1800年)于读书草堂后,起小阁七间,名“江上云林阁”。倪模博学多才,先后校勘经史诸书数十种,著述数十卷,另外,他还是著名的钱币学家。</p>
倪模生性忠厚,经常做善事。嘉庆十四年(1809年),望江县发生特大水灾,他首创赈贷所拯救灾民,又择高地掩埋死而无人安葬的贫苦百姓200余人。
“倪模”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