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安庆市名人>怀宁县名人

高朗亭

高朗亭人物照片

怀宁名人高朗亭介绍

京剧鼻祖
清代京剧演员

高朗亭,号月官,1774年出生于安徽安庆,清代戏曲演员,1827年制《重修安庆义园碑记》。

高朗亭人物生平

高朗亭(1774~?),名月宫,原籍江苏省扬州宝应县,生于安庆,著名徽班演员。

高郎亭幼时搭“安庆班”去扬州、杭州等地演戏,16岁出名。工旦角。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随安庆徽班晋京,贺乾隆帝八旬大寿后,留京作长期演出。其间,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之长,丰富徽调唱腔。并组建“三庆班”,与著名的“四喜”、“春台”、“和春”并称为四大徽班。高朗亭为三庆班主,后又为在京戏曲艺人组织的“精忠会”庙首(亦称会首);高朗亭的表演最具安庆徽班特色,其饰演的女性一颦一笑、一起一坐、一举一动,神情无不惟妙惟肖,使人“忘乎其为假妇人”;后虽年龄稍大,仍令观众百看不厌;他“善南北曲,兼工小词”,吸收揉合各家之长,为日后京剧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故被尊为“二黄之耆宿”;其演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下剧名。

年过40的高朗亭已基本上息影舞台,有时也会应戏迷和后辈的要求粉墨登场,仍呈现异彩,惹人赞叹;《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众秀园》中有这样一段话: “朗亭为徽班耆宿,脍炙梨园:近已年逾四十,故演剧时绝少,然偶尔登场,其丰颐皤腹,语言体态,酷肖半老家婆,直觉耳目广新,心脾顿豁……戏之有别趣,亦犹诗之有别裁,文之有别情云尔。”可见高氏深厚功力和高超演技所显示出的艺术生命力。

道光七年(1827 年),高朗亭参与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合建的安庆义园,并制《重修安庆义园碑记》载安庆府籍在京艺人全部名单,为后世留下翔实的戏曲史料;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庆班主由陈金彩继任,高朗亭情况不详,其时或已去世。

弟子有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沈翠林等著名旦角。

高朗亭人物简介

高朗亭,号月官,扬州宝应人。幼习旦角,入京时以安庆花部二簧调,合京秦两腔,嘉庆年间掌三庆班,脍炙梨园。年三十时,体干丰厚,颜色老苍,而一上氍毺,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徵歌,颦笑起坐,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即凝思不语,或诟碎哗然,在在耸人观听,乃由体贴精微而至。燕兰小谱称魏长生为一世之雌,此语兼可持赠朗亭。则秦腔长生之风流,与徽班朗亭之神韵,可相提并论。朗亭特工《傻子成亲》一剧。年逾四十时,尚偶尔登场,其丰颐皤腹,语言体态,酷肖半老家婆。

三庆进京,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各班小旦不下百人,而朗亭最为突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称为四大徽班,三庆复为徽班鼻祖,朗亭更为掌班。

高朗亭人物评价

高朗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也是戏剧活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21岁时就被推举为班主,执掌三庆班近20年,培养出一批批著名演员,创作和移植改编了许多优秀剧目;三庆班历久不衰,享誉一个多世纪,直至京剧形成之后的若干年仍一直沿用此名;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任为北京戏曲艺人团体“精忠庙”第一任会首,领头筹办公益事业,扶危济困,救急帮穷,作过许多义举:为安葬在京去世的外地艺人,他还在北京崇文门外的四眼井建造了“安庆义园”;1990年,全国各地相继隆重举行了四大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高氏的故乡宝应,也召开了“高朗亭率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大会”——高朗亭的名字将永远和京剧艺术同在,世世代代为人们传诵。

高朗亭补充介绍

  高朗亭(1774~1827) 艺名月官。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市)人。祖籍江苏省宝应县。

  早年在杭州 、杨州等地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率扬州徽班入京之始。嘉庆八年(1803)任三庆班班主 ,并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所率三庆班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称为“ 四大徽班”。因其为徽调雄踞北京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善演花旦,任班主 后即不常演出,偶父登场,给人以“耳目一新、心脾顿豁”之感。在唱腔上吸收京、秦二腔 ,并将流行歌曲小调加以揉合,为京剧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能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 有剧名。1827年与春台班主陈孔蒸、程御铨一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自行筹资 高设立的安庆义园。

  清高宗弘历曾多次观看高朗亭演出,对他的演技备加赞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弘历80寿辰,征调三庆班进京献艺,轰动京师。嗣后,扬州的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四大徽班经常会演于北京的广德楼、千篇一律秒楼、三庆园和庆乐园等著名戏园,而高朗亭之三庆班始终居于领衔地位,誉为“京都第一”。

  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精忠庙”会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建梨园益事业。高朗亭大半生是在北京度过的,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正是京剧孕育形成的时期。他从汉剧、秦腔、楚腔、昆剧等剧种及民歌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徽剧的表演形式和声调唱腔,培养了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和沈翠林等著名旦角,为促进徽剧向京剧演变作出了贡献。

  清乾隆五十年(1790),高宗弘历80寿辰,高朗亭应聘率安庆班到北京献艺,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更其班名“三庆”,诸腔并奏,令人耳目一新。三庆班的演出,轰动京师。此次进京,不仅打破了昆腔长期独占京都剧坛的局面,而且引来了“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的相继进京,合称“四大徽班”。高朗亭的三庆班始终居领衔地位,被誉为“京都第一”。高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北京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办梨园公益事业。著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进京,不久便出现四大徽班誉满京城的盛况,也就形成了与雅部争雄的局面。

  2008年4月,听说扬州京剧团要恢复演出,这对喜欢京剧的扬州人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谈到京剧,成就最高者当数梅翁。梅翁者,兰芳者也,国剧泰斗,泰州人。扬泰一家姑且不论,其祖母曹氏,系扬州宦家女,梅翁和扬州当脱不了干系的。按现在的说法,他身上有25%的扬州血统。说梅兰芳是扬州人或许有些牵强,但另外一名扬州人对京剧发展作出的贡献却不能不提,他就是高朗亭。

  高朗亭是中国京剧鼻祖,乃不争之事实。高朗亭的家乡在扬州宝应,是中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高朗亭小时候就住在宝应北门外,靠近福元庵。福元庵是安徽会馆,常有一些安徽商人在此搭台唱二簧调,高朗亭童年时候便常在庵内“蹭戏”,特别是旦角的表演,他摹仿得维妙维肖,每次总笑得小伙伴们前仰后合。有一次,高在“蹭戏”时被戏班的老板余老四抓住,要他唱一段。生性聪慧的高朗亭随即唱了一段偷学的徽调,令余老四大为赞赏,当下便收为徒弟,取艺名“月官”。

  从此,不满十岁的高朗亭便告别故乡宝应,随戏班四处演出,开始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生涯。高朗亭进戏班后主工的还是他喜欢的旦角,由于他基础好,加上他扮相俊俏,嗓音清脆,表演富有灵气,十多岁便在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走红,到16岁时已是“色艺双绝”。清人问津渔者《消寒新咏》云:“……尝与双凤、霞龄等扮勾栏院妆,青楼无出其上者……”高朗亭演技之高,可见一斑。

  “高朗亭”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