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台州市名人>临海市名人

朱洗

朱洗人物照片

临海名人朱洗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生物学家

朱洗(1900.10.14—1962.7.24),男,汉族,浙江临海人。实验生物学家,中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

1931年,朱洗从法国蒙伯利埃大学毕业,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主任、台湾大学动物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2年7月24日,朱洗因病医治无效,逝于上海,享年六十二岁。

朱洗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10月14日,朱洗生于浙江省临海县(今台州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祖父朱俊三经营中药铺,爱好饲养鸟鹊等小动物,是诱发朱洗闯进生物世界的最初启蒙者。

朱洗幼年上私塾,读过一些经书。15岁到县城回浦学校(今浙江省回浦中学)读高小,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今浙江省台州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朱洗积极参加,受到校方迫害而离开学校。同年8月,朱洗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排字工人。

赴法留学

1920年5月7日,朱洗乘邮轮培依克号赴法国勤工俭学。朱洗先后在克鲁梭钢铁厂、雪铁龙汽车厂等6个工厂做翻砂工、车工、汽车修理工和搬运工,晚上补习法文,以节省的钱,购买书籍自修。他对进化论方面的著作兴趣浓厚,对新拉马克主义者勒·唐德克的著作尤为入迷。5年之后,朱洗考入法国蒙伯利埃大学,师事巴德荣教授学习生物学。

巴德荣是法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动物卵细胞生理研究,曾经以针刺涂过血的卵球,引起人工单性发育,以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没有父亲”的青蛙而闻名于世。朱洗对细胞学的切片技术专心致志和绘图的细致认真,受到了巴德荣教授的注意,他十分欣赏朱洗的聪明和灵巧。因此当1年后朱洗因学费告罄要离开学校时,巴德荣特意为他安排了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条件。

在巴德荣教授的指导下,朱洗进行人工单性生殖、异种杂交、卵细胞分裂节奏分析等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朱洗很快就对巴德荣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工作,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他从帮助教授工作开始,不久就成了巴德荣的名副其实的合作者。朱洗的学识和工作才能,深得巴德荣教授的赏识,他常常赞叹:“朱洗挖掘了我的全部知识”。

从1925年后的8年中,朱洗和巴德荣教授合作,共发表论文14篇。他们的工作,驰名遐迩。当时法国凡是知道巴德荣的人,也都知道朱洗。许多年之后,法国科学院在纪念巴德荣教授百岁诞辰时,还提到了朱洗这个卓越的中国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巴德荣的工作。

回国发展

1931年,朱洗以论文《无尾类杂交的细胞学研究》,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这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身在异国的朱洗时时关怀着苦难中的祖国。

1932年11月,朱洗婉辞了巴德荣教授盛情挽留他在法国工作的要求,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批书籍和实验仪器,告别了老师,抱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启程回国。

1933年应聘在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在中山大学,他用当地亚热带蛙类作实验材料,继续在法国时的研究。

1935年春,终因受不了“蚊蚋的侵扰与雨季的沉闷”,带着对广州当局不重视科学事业的失望,辞去了中山大学教职,到了北平,被聘为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中法大学兼任教授。然而这时,日军已经侵入华北,北平形势恶劣,“华北五省自治”的叫喊甚嚣尘上,在北平郊外演习的日军坦克甚至开进城内扬威滋扰。朱洗对此十分痛心。加之华北气候寒冷,朱洗从事科学研究的材料蛙类和家蚕都不易找到。

1937年,朱洗接受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的建议,到上海筹建了一个生物研究所。当时条件简陋,人手缺少,经费困难,但他依然利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做出了几项出色的成果。如用人工改变渗透压的方法促使蛙卵巢体外排卵和成熟,利用氰化钾离释分析蚕卵分裂节奏的研究等。同时,他还和巴金、陆蠡等友人筹资兴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朱洗在上海陷入困境,实验室工作被迫停顿,生活来源几近断绝。他寄居友人家坚持写作。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朱洗在上海已无法存身,被迫回到家乡浙江临海,在那里兴医办学,为家乡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1942—1945年,朱洗担任浙江省临海县琳山农业学校校长兼教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朱洗回到上海,任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不久,应台湾大学校长罗宗洛之邀,去那里任动物系主任。这样他往来台北、上海,一面任教,一面指导留在上海的助手开展科研工作。

1949年春天,朱洗只身从台北返回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朱洗被聘到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兼发生生理室主任。从此,朱洗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1955年,朱洗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1958年,朱洗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1962年,他是历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晚年生活

1961年在他的实验室里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同时,他又在印度蓖麻蚕引种驯化和家鱼人工繁殖等应用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为生物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1961年冬,朱洗终因操劳过度,身罹癌病。在病榻上,他忍受着痛苦,继续编写《鱼类生殖及其后代的发育生长与变态》(未完成);又以科学家的责任感,为《红旗》杂志写了一篇关于综合利用蓖麻蚕资源的文章:《关于臭椿—蓖麻—蓖麻蚕—寄生蜂的连串发展和综合利用的刍议》,以丰富的资料,有力的数据,详述了建立这种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行性。这篇文章的内容在生态经济学上是一个创见,也是朱洗的最后一个贡献。朱洗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实践了他自己常说的“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1962年7月24日,朱洗因病不幸去世,上海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遵照朱洗的遗言,把他的灵柩安葬在上海西郊吉安公墓。

朱洗评价纪念

朱洗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他一生的简历,铭刻着对他的高度评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在实验胚胎学及细胞学的理论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对蓖麻蚕及家鱼人工繁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近40年的岁月中,朱洗始终以探索“开发育之门”的奥秘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将细胞学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分析发育早期的关键问题。获得了新的发现,提出了有关的新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树立了被人称道的研究风格,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学术声誉。朱洗一生共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现已编为《朱洗论文集》上下两册出版。

朱洗学识渊博,理论修养深厚,所以他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基础理论去指导应用研究,使有关国民经济中重大生产问题迎刃而解;反过来又验证他的理论和学说,并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丰富。

1985年10月14日,朱洗铜像立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大院中。

临海琳山农业学校建有朱洗纪念馆。

2000年10月,临海市举行系列活动纪念朱洗的百岁诞辰,并在东湖公园西北角建立朱洗铜像。

朱洗个人著作

主要论文

Zhu Xi.L’activation et la rectification dans la parthenogenese des Echinides par l’hypertoaie seure.Compt Rend Acad Sci Paris,1926, 183:636—639.(合作者:Bataillon.)

Zhu Xi.Etudes analytiques et experimentales sur les rythmes cinetiques dans l”oeuf(Hyla arborea,Paracentrotus liuidus,Bombyx mori).Arch biol,1930c,40:436—539.(合作者:Bataillon.)

Zhu Xi.Etude cytologique sur l”hybridation chez les Anoures.Arch d”Anat Micros,1931d,27:1—105.

Zhu Xi.Artificial parthenogenesis in some Chinese frogs 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some three一year—old fatherless frogs.Chinese J V 1938a, 29:103—108.(合作者:陈兆熙 张果)

Zhu Xi.Etudes cytologique et experimentale sur la maturation artifi- cielle osmotique in vitro sur l”oeuf d”Anoures.Acta zool Taiwanica, 1948a,1:1—66.

朱洗.利用氰化钾离释蚕卵分裂节奏的细胞学研究.实验生物学报,1955,4:231—291.

朱洗.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蟾蜍输卵管的分泌物对受精的关系并讨论精子入卵的机制问题.实验生物学报,1956,5:75—112.(合作者:王幽兰)

朱洗.蟾蜍体外成熟卵球的人工单性发育及卵球成熟程度之不同与单性发育的关系.实验生物学报,1959,6:276—298.(合作者:王幽兰)

朱洗.世界第一只无父母蟾蜍产卵传种.科学通报,1961:50.(合作者:王幽兰、徐同江)

朱洗.从受精过程讨论动物远缘杂交问题.科学通报,1961(7):1—7.

朱洗.金鱼和鳊鱼卵球成熟的细胞学研究,实验生物学报,1962,8:1—33.(合作者:王幽兰)

朱洗.关于臭椿—蓖麻—蓖麻蚕—寄生蜂的连串发展和综合利用问题的刍议.红旗,1962,6:34—41.

朱洗.不同成熟程度蟾蜍卵球受精后的发育.实验生物学报,1964,9(2):101—106.(合作者:王幽兰)

个人译著

朱洗.《生物的进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628.

朱洗.《动物学》(共三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上),1936(中),1937(下),(与张作人合译).

朱洗.《生物学丛书》共八种:(1)蛋生人与人生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2)我们的祖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3)重女轻男,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4)雌雄之变,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5)智识的来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6)爱情的来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7)维他命与人类之健康,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8)霍尔蒙与人类之生存,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50.

朱洗.《脊椎动物发生学》(翻译)(共二册),上海:中华书局,1951,1—834.

朱洗个人荣誉

1956年,朱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55年,朱洗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1956年,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三等奖

1964年,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国家发明奖

1978年,混精杂交项目荣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9年,家鱼人工繁殖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朱洗补充介绍

  朱洗(1900.10.14-1962.7.24),细胞学家。浙江临海人。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两栖类、鱼类、家蚕等动物卵子成熟、受精等研究,发现卵子成熟程度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密切关系输卵管产生的胶膜对受精有重要作用创立了蟾蜍卵巢离体排卵的方法,为探讨卵子成熟、受精和发育问题开辟了新途径。1961年使人工雌性发育的雌蟾蜍与雄蟾蜍0,繁殖出后代,证明了单性生殖的高等动物仍保有传代的能力家蚕的混精杂交研究,发现了不同品种的逾数精子能影响子代的遗传性状。在应用方面,与合作者解决了蓖麻蚕的引种、驯化、越冬以及品种培育等问题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功地解决了鲢、鳙等池养家鱼的人工催产以及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问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朱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