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嘉兴市名人>秀洲区名人

朱生豪

朱生豪人物照片

秀洲名人朱生豪介绍

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
著名翻译家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其写有诗集多种,但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方便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朱生豪人物生平

朱生豪,[1912-1944] 浙江嘉兴人;翻译家,诗人。共译莎剧31部半。

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父亲陆润,母亲朱佩霞。1917年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1921年毕业,得甲级第一名。

1922年冬,母病逝。1924年(民国13年),父患病去世。

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之江大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当选为委员,担任文书股工作,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193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1933年夏,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编辑,参与编辑《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又为《少年文库》作注释。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

1936年8月8日译成莎剧《暴风雨》第一稿。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有牛津版莎士全集和部分译稿。寓所被焚,世界书局被占为军营,已交付的全部译稿被焚。8月26从上海避难至嘉兴,后辗转至新塍、新市等地避难,稍得安宁,即埋头补译失稿。1938年夏,重返在上海租界“孤岛”中恢复开业的世界书局。

1939年冬应邀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为国内新闻版撰写了大量鞭笞法西斯、宣传抗战的时政短文《小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日报》被日军查封。12月8日,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和法租界。冲入“中美日报”馆,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丢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译稿,历年来创作的《古梦集》(旧体诗词、译诗)《小溪集》《丁香集》(新诗)等诗集以及为宋清如整理的诗集两册一并被毁。

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译稿丢失的莎士喜剧全部补译完毕。1943年1月,携夫人回嘉兴定居,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他闭门不出,把全部精力扑在译写工作上。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译出了莎士比亚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辍。又次第译出莎士全部悲剧、杂剧,以及英国史剧4部,连同喜剧在内,共31部。

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序》,编《莎翁年谱》。其时他一直忍受着长期的病痛,体力日衰,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延至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不得不放下已经开始译写的《亨利五世》译稿。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到12月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1947年秋,译稿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三辑(喜剧、悲剧、杂剧)出版,计27部剧本。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译《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内收朱译31部剧本。1987年,夫人宋清如将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捐献给嘉兴市人民政府。

朱生豪个人经历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出生于嘉兴南门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家境贫寒。原名朱文森。兄弟三人,他为长子。不幸10岁丧母,12岁丧父,孤儿三人,由早孀的姑母照顾。入学后改名朱森豪。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秀,1924年7月高小毕业后,插入嘉兴私立秀州中学初中二年级,酷爱国文,英文。1926年升入秀州高中,1929年高中毕业,经校方推荐,保送入杭州之江大学,享受奖学金,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

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四年级时,在“之江诗社”的活动中,他认识了当时一年级的宋清如, 他后来的女友和妻子。

1933年7月大学毕业后去上海世界书局工作,任英文编辑。头几年工作是参与编撰《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1935年与世界书局正式签订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合同。1936年第一部译作《暴风雨》脱稿,8月8日写成《译者题记》。这一年将历年诗稿整理成册,共三集。到1937年7月先后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等喜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有牛津版莎士全集和部分译稿。寓所被焚,世界书局被占为军营,已交付的全部译稿被焚。8月26回嘉兴,继续莎译。11月18日嘉兴沦陷后避难乡下。1938年下半年重返世界书局,仍抓紧时间进行翻译。1939年冬去《中美日报》馆任编辑。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冲入“中美日报”馆,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丢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译稿,三本诗集及宋清如的诗集两册一并被毁。1942年初失业。

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因要照顾幼弟,至年底,再返嘉兴定居。他闭门不出,工具书仅有两本字典,继续全心投入翻译工作中,译出莎剧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缀,在1943年一年译出莎士悲剧8种,杂剧10种,成绩惊人!

1944年初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叙》,编《莎翁年谱》。其时他一直忍受着长期的病痛,体力日衰,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延至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到12月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朱生豪外界评价

朱生豪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其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丽。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本) ,戏剧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译文。

朱生豪在之江大学的老师,也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对朱生豪的描述为:其人今年二十岁,渊默如处子,轻易不肯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才也。夏老在高度评价朱生豪才华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性格的孤僻。这对于生长在一个落魄的商人家庭,从小父母早亡,十岁丧母,十二岁丧父的人来说,在成长期接连碰到的如此重大变故必然会在性格上形成深刻的烙印,加上家境贫困,在父母双亡后,朱生豪显得更加的孤僻了。

戏剧大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亲笔题词,赞扬朱生豪“正义凛然,贡献巨大”,称颂他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

“朱生豪先生是引领我走进莎士比亚艺术殿堂的第一人。和我一样,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由他领进门的。他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译笔流畅典雅,文句琅琅上口,善于保持原作的神韵,传递莎剧的气派,给我们的内心留下酣畅淋漓的记忆。”浙江莎士比亚研究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洪忠煌这样评价。“英文和中文,是两种极为不同的语言,在他笔下竟能吻合到这般程度,足见朱生豪功力之深。”洪忠煌说,朱生豪文学修养颇深,更难得的是汉、英语都很有造诣,所译莎剧斟字酌句、通俗易懂,较他人的译本以典雅传神见长。“他初期所译的几部多为喜剧,如《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译笔轻快;后期所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等悲剧、历史剧,译笔更是精辟而流畅。”

“未能忠实地移译莎剧中的大量粗俗语,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朱译本的一大不足。”洪忠煌评论,其实粗俗语也是莎剧的一大特色,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而且有其特定的戏剧作用。“考虑到朱生豪所处的年代,这种处理可以理解。但这样一来,很多地方就不能客观反映原作的风貌,与朱生豪本人的宗旨也是相悖的。”

学者朱俊公就此评价道:朱生豪善于传达莎翁高雅文字的“神韵”,却不善于,或者说不屑于传达莎翁粗俗文字的“神韵”。而粗俗和猥亵的语言,在生活充满乐趣而无所顾忌的莎士比亚笔下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他的喜剧里。“净化之举,虽包含译者一番良苦用心,却是不足取的。”

“他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洪忠煌评价,“尤其是,他那种一定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和勇气,那种传播人类最宝贵精神财富的神圣使命感,对于今天被物质和私欲严重侵蚀的中国知识界,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朱生豪著作

2000年,《朱生豪小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朱生豪于1939年到1941年间在上海“孤岛”《中美日报》时所写宣传抗日的时政随笔370篇。

2002年,《秋风和萧萧叶的歌》,朱生豪和宋清如的诗词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朱生豪情书》,朱生豪于1933年到1937年期间写给宋清如的书信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七律:

朱窗夜闻唤红箫,醉里听歌梦亦娇,碧瓦有声珠露滴,蓝桥无路翠云销。

凌波忍看神姝步,蹈雾难寻佚女腰,今夜月明风有恨,蝶魂如泪拂花苗。

《蝶恋花》:

不道飘零成久别 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 叶落寒阶生暗泣,秋风一去无消息。

倘有悲秋寒蝶蝶,飞到天涯,为向那人说。别泪倘随归思绝,他乡梦好休相忆。

朱生豪补充介绍

  朱生豪(1912—1944),原名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生、朱朱等,嘉兴人。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三四岁时,即由叔祖母、母亲教读《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等。5岁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9岁毕业,得甲级第一名。1921年秋入嘉兴县第一高级小学就读。次年冬,母朱佩霞病逝。1924年,父陆润突然患疾去世。生豪过早结束了幸福的童年生活,养成了沉默而又坚毅的性格。是年7月,高小毕业,成绩为全班之首。经插班考试,升入嘉兴秀州中学初二年级就读。语文与英文成绩优异,深得师长赏识。高中时期开始试写新、旧体诗歌,并练习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片断。论文《古诗与古赋》及诗《雨丝》、剧本《英雄与美人》等作品,发表在校刊《秀州钟》上,初露了其文学才华。其时英语课本采用《莎氏乐府本事》及莎剧之选读,生豪经常欣然反复诵读,悉心研讨。1929年中学毕业,经秀州中学校长黄式金、教导主任顾惠人提议,校董事会一致通过,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在大学,主修中国文学系,选修英文辅系。对历代作家、中外诗人的名篇佳作广泛涉猎,而且臧否得失,独具卓见。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对生豪评价极高,誉为“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未易才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之江大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当选为委员,担任文书股工作,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在大学时期,即从事诗词创作,参加之江诗社,屡有作品发表在校刊上。193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是年夏,经作家胡山源介绍,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任,参与《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亦为《少年文库》作注释。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研读原著,搜集资料,对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逐渐酝酿成熟。特别是听说日本人因中国没有莎氏全集的译本而讥笑中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后,更加坚定了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决心。1936年8月8日译成《暴风雨》第一稿。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译稿先后交世界书局,准备汇集出版。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译稿毁于战火。生豪从上海避难至嘉兴,接着嘉兴濒临沦陷,遂同亲友辗转避难至新塍、新市等地,稍得安宁,即埋头补译失稿。一年后,重返世界书局。在工作之余,继续研读莎剧,亦创作诗歌、散文或翻译外国文学(小说),发表在《红茶》文艺月刊上。1939年应邀入《中美日报》社,为国内新闻版撰写《小言》,鞭斥日伪,激励抗日斗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日报》被日军查封。补译的莎剧稿件资料及历年来创作的《古梦集》(旧体诗词、译诗)、《小溪集》、《丁香集》(新诗)等,均遭毁失。1942年5月1日,在上海与之江大学同学宋清如结婚,嗣后去常熟岳父家小住,莎士比亚喜剧译稿全部补译完毕。1943年1月,生豪夫妇回嘉兴定居。时嘉兴为沦陷区,日伪横行,环境险恶,生豪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保持了高昂的民族气节,闭门不出,摒绝交往,把全部精力扑在译写工作上。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开始,次第译出莎士比亚全部悲剧、杂剧,又译出英国史剧4部,连同喜剧在内,共31部。1944年6月后,终因结核病日渐沉重,不得不放下已经开始译写的《亨利五世》译稿。病中两次在昏迷中突然高声背诵莎士比亚剧本原文,音调铿锵,表情极为严肃。12月26日去世,年仅32岁。

  1947年秋,译稿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三辑(喜剧、悲剧、杂剧)出版,计27部剧本。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内收朱生豪译31部剧本。其译本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护原作之神韵”为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瞻。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1987年,宋清如将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捐献给嘉兴市图书馆,受到嘉兴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宋清如亦擅文学,相夫著译,抚养孤儿,整理出版遗译,保护手稿,数十年茹苦含辛,风格高尚。

  朱生豪诗文稿多散佚,劫余零星诗词近年发表于《词学》丛刊等处。

  “朱生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