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金华市名人>浦江县名人

钟士模

钟士模人物照片

浦江名人钟士模介绍

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首任系主任

钟士模(1911年~1971年),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工程学家,中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 ,建立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自动化学科和教学体系,并担任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前身)首任系主任。

钟士模生平事迹

钟士模,原名钟子范,1911年7月8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幼年家庭贫困,父亲务农为业,母亲操持家务,小学时常半耕半读或在家务农。考入浙江建德第九中学后,上的是免费和提供食宿的师范讲习科。毕业后,作过几年小学教师。大约在18岁那年,过继给家境富有的叔父母为子,始得入普通中学学习,进入上海大同中学高中部,从此奋发求学。

1932年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1936年毕业后,来到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任 电机工程系助教,由于日军入侵华北战事扩大,他随校南迁,1937年任长沙临时大学助教,1938年起任西南联合大学助教、教员、讲师。

1943年取得学校资助留美资格,是年秋辗转缅甸、印度来到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MIT的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使钟士模得以潜心钻研电机工程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新鲜学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广泛参加学术活动,显示出出众的研究才华,出色地完成题为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Negative Damping of Synchronous Machines的博士学位论文,用新的思路研究了同步电机出现负阻尼(即产生自振荡现象)的原因;得到了比前人要全面得多的结果,受到教授们的嘉许和好评。

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MIT深造的四年中,他广泛涉及了电工基本理论、电机基础理论等领域,掌握了巩固而深入的基础知识,并在电机理论方面提出了很有创见的独到见解,这为他后来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和宽广的基础。其间,他被接纳为Sigma-Xi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的前身)的会员。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副教授。次年升教授,主讲电路理论、电机学等多门课程。

1952年国家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作为政治任务,指令清华大学举办一期两年制发电和输配电专修班,钟士模担任该班主要负责人和主讲教授。

1957年受教育部委托组办全国自动化进修班,为全国培育出第一批从事自动控制工作的教员与技术人员。

1958年负责筹建全国第一个自动控制系,担任系主任,开展对自动控制和计算机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

1959年主持和组织我国第一台三自由度飞行模拟实验平台的研制,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几种新型歼击机的驾驶仪提供了试验条件。同年还主持我国第一台核反应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整个系统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并全部采用国产器件。

1957年至1960年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的代表,三次率团出席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筹备会议、工作会议和第一次世界大会暨成立大会,聘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1960年我国第一台六阶非线性小型模拟计算机在他的组织下研制成功,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曾在波兰国际博览会上展出。随后又相继研制成功二十阶非线性中型模拟计算机。

1965年在他的决策下,研制成功全晶体管小型通用数字计算机,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台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计算机。他发起并组织了中国自动化学会,被选为副理事长,并担任学会刊物《自动化学报》主编。

1971年5月11日 在北京逝世。

钟士模成就荣誉

钟士模在1947年学成回国,仍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开始时任副教授,一年后晋升为教授,主讲电路理论、电机学等多门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发展尖端国防技术的需要,他受命创建自动化领域的新专业,投身于自动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主持与组织对自动控制及计算机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研究,为创建中国的自动化学科和自动化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同一时期,他参与发起筹建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工作,并且代表中国参与发起和筹建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钟士模在从事自动控制学科和教学的几十年生涯中,始终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直到1971年5月11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时年仅60岁,钟士模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学术和教学领导工作,历任清华大学工业企业电气化教研组主任、自动学与远动学教研组主任、电机工程系副主任、自动控制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工专业教材编委会主任兼电工学及电工基础教材编审组组长、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副组长、《自动化学报》主编、《高等学校学报(电工、无线电、自动控制版)》副主编等。

钟士模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自1954年起,连续几届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为表彰他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的业绩,被推荐参加1956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钟士模社会贡献

培养了大批自动化技术人才,主持和组织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自动控制和电机工程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钟士模主要论著

1 钟士模.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negative damping ofsynchronous machines(同步电机的负阻尼原因的研究).MIT博士学位论文,1947.

2 钟士模,郑大钟.过渡过程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3 钟士模,童诗白,郑维敏.电子式脉冲调节器.清华大学学报,1956,3(2).164—169

4 钟士模,郑大钟.拉普拉斯变换法优点的扩展.清华大学学报,1964,11(3).1—13

钟士模补充介绍

  钟士模(1911—1971),字宏观,号子范,浦江黄宅镇钟村人。193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4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副主任、自动控制系主任,后兼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59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组办全国自动化进修班。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自动控制学科主要创建人之一。1958年,创设高等学校自动化控制系,为我国培养第一批从事自动控制工作的教员与科技人员。主持研究“不变性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编《过渡过程分析》教材。

  “钟士模”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