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名人杨衔晋介绍
杨衔晋,森林植物学家,林业教育家。长期从事森林植物学教学、科学研究和教学行政领导工作。他是中国研究樟科植物较早的学者之一。发表木本植物新种70余个。对东北林学院的建设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衔晋人物生平
杨衔晋,1913年5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先在嘉兴私塾“启蒙”。1925年至1931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了4所大学。他选择了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在大学期间,由于刻苦学习,仅用3年时间,就把大学4年的必修、选修课学分读完,开始跟耿以礼教授研究竹类。每年寒暑假都自费到野外调查考察,采集大量标本,写出第一篇论文《南京的竹类》,受到校方的重视。
1935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翌年主讲树木学,并带学生实习。
1937年7月,受聘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专门从事森林植物分类研究。同年9月随研究所由南京迁往四川重庆北碚,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从1942年起,先后兼任北碚复旦大学农学院、沙坪坝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孜孜以求,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深得研究所领导和学校广大师生的赞许,被誉为“少壮派”。
1944年秋,杨衔晋考取了农林部留美实习生,翌年春赴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深造,回国后除继续受聘于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外,还先后兼任苏州河南大学农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5月从上海复旦大学被借调到哈尔滨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一年借调期满后,继续留任,扎根东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成立东北林学院,同年12月起,他任东北林学院教授、林工系主任,教务部主任等职。1962年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1979年任院长,为东北林学院贡献出了他的后半生。杨衔晋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1年起,先后被选为中国林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长,黑龙江省林学会第一、二、三、四届副理事长;国家科委林业专业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业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植物志》、《植物分类学报》、《林业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等全国性学术书刊的编委等。中国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导师。
杨衔晋人物简介
杨衔晋,(1913—1984),森林植物学家。浙江嘉兴人。民国20年(1931)8月,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24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26年6月,任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编辑和研究员。31年2月,在四川北碚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34年4月,赴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进修。35年8月回国后,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教授。1950年5月,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12月,任东北林学院教授兼林工系主任,1956年任教务处主任,1962年任副院长,1979年任院长。历任东北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东北林学院教授兼林工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林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树木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樟科。命名羽脉新木姜子、红楠刨等四十二个树木新种、十三个新变种、一个新属、一个新亚属。
杨衔晋简历
1913年5月4日 生于浙江省嘉兴市。
1935年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35-1937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
1937-1945年 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农9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5-1946年 在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进修。
1946-1950年 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苏州河南大学农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教授。
1950-1952年 任东北农学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
1952-1984年 任东北林学院教授、林工系主任,教务部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林学会第四届副事理长,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
1984年2月6日 于北京逝世。
杨衔晋技术成就
杨衔晋在大学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深感中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过去主要是由外国人在研究,他们以各种身份到中国来,采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植物标本,新种、新属不断被他们发现和命名,大批中国原产的模式标本流落国外,中国植物的分类和命名,几乎为外国人所垄断,只有寥寥几个早期留学归国的前辈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睹这一切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的现实,他立志为发展中国森林植物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认为要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必须从分类研究着手。于是离开中央大学转到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植物学家钱崇澍教授领导下,专门从事森林植物分类研究。由于该所是民办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西迁重庆北碚,经费十分困难,国民政府又以研究所不改为公立的就不发给平价米来威胁,企图控制这个研究所,加之当时通货膨胀,很多职工实在难以维持生活,钱崇澍所长就带领大家种菜养猪,还和一些专家学者到外面大学教课,以所得的平价米来补助困难职工。杨衔晋就是到外面大学教课的一员。从1942年2月起,他先后应聘在北碚的复旦大学农学院和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此时的杨衔晋,每星期有三天在大学教课,其余三天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生活的现实,使他走上了教育与科研结合的道路,而工作的实践又使他逐渐认识从事教育与从事科研两者并不矛盾。从事教育是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从事科研是用科研成果服务于祖国建设,两者相得益彰。《中国的楠木》、《四川新木本植物二种》、《四川女贞属之记述》、《樟科植物之新种》以及《四川东部之新木本植物》等研究论文,就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成发表的。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杨衔晋深深感到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十分落后,为提高中国林业教育水平,自己有继续深造的必要。正好那时农林部招考留美实习生,他在钱崇澍所长的支持下,1944年秋考取了留美实习生,翌年春赴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深造。1946年9月回国后,杨衔晋除继续在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外,还先后应聘在苏州河南大学农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任教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同时,他始终未放弃研究工作,并善于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去完成。此时,他发表的研究论文有《新木本植物》、《中国西部杜鹃花科白珠树属及乌饭树属纪要》、《上海木本植物志》、《川康樟科植物之记载》等,还和钱崇澍合作编著出版了《中国森林植物志》第二卷。他的研究成果和论著,对中国森林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成立了专门的林学院—东北林学院。杨衔晋被调到该院,在这里一直工作了30多个春秋,长期从事树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科研领导工作和学校全面领导工作。在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期间,从学制长短、专业设置、教学作风、科学研究、直到校园管理等,他都一丝不苟,认真考虑,提出措施。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被迫停办,他身处逆境,仍始终关心和考虑学校的恢复和建设。粉碎“四人帮”后,他更以一片赤诚之心,积极地参加领导了学校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他以全部智慧和心血树人树木,对东北林学院的建设,对中国的林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国际间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他在担任东北林学院领导后,对科学研究和过去一样,毫不放松。这一时期,他先后发表了《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落叶松的分类和分布》、《中国樟科植物志资料(二)》、《豆科一新属—长柄山蚂蝗属》、《中国豆科新种》、《国产狸尾豆属的研究》、《东北产杨梅属二新变型》、《豆科系统位置初议》、《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等论文,还主编有《黑龙江省野生经济植物图志》,参加编著出版有《中国植物志》第31卷,《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卷补编及《中国树木志》第1卷等专著。这些研究成果和论著,对提供开发利用中国的森林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杨衔晋在教学与研究结合的道路上,为培养中国林业建设人才,发展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衔晋在樟科植物研究园地里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果实。1978年发表了《中国樟科植物志资料(二)》的研究成果,记录了他和助手联合命名的樟科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和黄肉楠属新分类群49个,其中新种28个,新变种9个,新变型1个,新订正种2个,新订正变种8个和新订正变型1个。不仅丰富了中国樟科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而且还纠正、澄清了长期以来外国人对我樟科植物分类上的不少错误和混乱。这些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也为编好《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科奠定了基础。他和助手合作的樟科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黄肉楠属新分类群的研究获黑龙江省1979年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樟科植物的研究获1980年林业部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参加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科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杨衔晋主要作品
发表有《川康樟科植物之记载》、《樟科植物新种新变种及新组合》等论文,合编有《中国森林植物志》,与周以良共同主编有《黑龙江野生经济植物图志》。
著有《四川金佛山方竹开花的研究》、《川康樟树科植物》、《女贞属纪要》、《中国西部杜鹃花科白珠树属及乌饭树属纪要》、《四川东部之新木本植物》、《中国之楠木》等。
合著有《中国森林植物图志》、《黑龙江经济植物志》、《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落叶松的分类及分布》、《中国树木志》等。先后发现新木本植物70余种。
参加编著《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科),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杨衔晋补充介绍
杨衔晋(1913—1984),嘉兴人。
1931年7月,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6月,任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研究员。1942年2月,在四川北碚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45年4月,赴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进修。1946年8月回国后,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教授。1950年5月,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12月,任东北大学林学院教授兼林工系主任,1956年任教务部主任,1962年任副院长,1979年起任院长。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林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林业组委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农学科评议组成员,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等职,并任《中国植物志》、《植物分类学报》、《中国树木志》、《中国林业》等编委及《中国森林》杂志副主编。
著作有《四川金佛山方竹开花的研究》、《川康樟树科植物》、《女贞属纪要》、《中国西部杜鹃科白珠树属及乌饭树属纪要》、《四川东部之新木本植物》、《中国之楠木》等。合著有《中国森林植物图志》、《黑龙江经济植物志》、《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落叶松的分类及分布》、《中国树木志》等。发现新木植物70余种。参加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科),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杨衔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