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金华市名人>义乌市名人

骆统

骆统人物照片

义乌名人骆统介绍

三国时吴国将领、学者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

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其部曲。因战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

黄武七年(228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有集十卷,今已佚。

骆统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骆统,字公绪,籍贯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其父骆俊,官至陈国相,因不答应袁术借粮的请求,为其所派刺客暗杀。

建安四年(200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做妾,骆统当时八岁,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他的母亲哭着跟在车后。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为恭谨。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惠泽百姓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二十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稼给他为妻。骆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有什么见闻,他绝不让事情过夜再办。他常劝说孙权尊重接待贤良人士,勤勉探究时弊;飨宴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施以亲密情意,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答之心,孙权接受了骆统的建议。

孙权前期所以能推诚信士,求贤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其间与骆统的剖心赤诚、刚正为人、谏以补过是密不可分的。

上疏勤政

骆统后来出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凌统去世后,他又统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骆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以占据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然而,财物需要靠民众生产,强盛依赖民众力量,威权要借民众势力,福祚要仗民众殖养,德行要借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完全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祥,保佑王族巩固国家。《尚书》有言:‘百姓没有国君就不能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无法开疆辟土。’推理来讨论,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变更的法则。如今强敌尚未消灭,天下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懈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累苛烦,加之瘟疫造成的死丧祸灾,郡县空虚,田野荒芜。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日益减少,又多是残老之人,少有青壮之夫,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中如火焚急。思虑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而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没有温饱,死了就抛尸露骨不能归葬家园,故此他们更加眷恋故土,害怕远行,把出门远行看得与死亡一般可怕。每次征调劳役,那些贫穷人家负担沉重的人先被派送。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轻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险恶之地,与盗匪为伍。百姓困苦虚竭,饥号愁躁,忧愁烦躁就不安心生产,不安心生产则更加招致贫穷,更加贫穷则生活毫无乐趣,故此口腹饿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来越多。臣又听说在民间,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的话,生下儿子,大多不去抚养,就连那些屯田兵士,因为贫困也有很多人抛弃孩子。上天送育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却将他们杀害,既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天地、撼搅阴阳,又想到陛下开创的国家乃是无尽功业,强邻大敌不是一下子可以歼灭,边疆防守不是个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断减损,后生者不得养育,这不是坚持长久年月,最终取得成功的好情景。国家有百姓,犹如船行水上。水平静则船安稳,水搅动则船不安,百姓虽愚但不可欺骗,虽弱但不可强压。所以圣明君主都重视他们,是因为祸福由他们所决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沟通与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据时事民情来制定合宜政策。当今官长居于接近百姓的职位,但他们却以办事周到为能事,向他们所取的超过目前国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来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盖大地般的仁义,布施勤勉体恤民情的仁德。官吏的政务、百姓的习俗,日益颓败,渐至衰微,其势不能再推延过久。治病要赶在病情未恶化之前,除患要赶在祸患未扩延之际。希望陛下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留神深思,补救不足,深谋远虑,抚育剩余之民,增添人财之用,使国家事业与三光(日、月、星)同辉,与天地等齐。为臣骆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了。”孙权深受感动,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

防蜀御魏

黄武二年(222年),骆统随大都督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升任偏将军。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向孙权请求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骆统与朱然、陆逊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迅速撤兵。不久,魏国果然出兵,吴国三面受敌。

同年,曹仁率军进攻濡须,另派部将常雕等攻袭中洲,骆统与严圭共同抵抗并将其击败,骆统因功被封为新阳亭侯。

英年早逝

骆统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计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骆统轶事典故

为人伸冤

据《会稽典录》载,零陵太守徐陵为官清廉,业绩显著,为孙权重用。徐陵死后,家里的田地、童仆、奴婢等都被地方霸主和强人抢掠一空,徐陵的儿子徐平落难。骆统知道后,一面代为申诉冤情,辩明是非,请官府惩治坏人;一面又亲自上书,请求孙权思贤嘉善,救济徐平。孙权得知后,安排徐平到丹阳太守诸葛恪手下为官。徐平作战勇敢,立了很多战功,官至武昌左部督。

疏救张温

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以后,经常宣扬诸葛亮治国有方。孙权心中大为不悦,又担心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后来发生了暨艳谋反未遂之事。一些人趁机馋害张温。孙权即把他削职为民。

当时无人敢为其说话,只有骆统认为张温获罪,其因在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完全是小人谗言毁誉、君王缺乏明察的结果。他认为暨艳被录用,主要责任不在张温。就算推荐有误,张温也不是第一个推荐暨的人。说张温与暨艳朋党作奸,无凭无据,仅以举才不当推定,实在说不过去。关于贻误军令,骆统也进行客观解释。认为张温一直奉公执行命令,军马没有减少,战场上没有退却,军期也没有延误,完全尽心为国,忠君效力,又何罪之有。对孙权指责张温出使蜀国有辱本国,骆统认为,为国出使,盛赞他国的美好,只要自己没有屈节,就不能说是有辱本国,而是正常的使节之行。蜀派邓芝回访,这是国与国之间友好的往来。邓芝的回拜,实际上是诸葛亮派邓芝送张温回国,是对吴国的尊重,不是张温的私交行为。此外,对于其它的罪名,骆统也一一抗辩。为使孙权纳谏,表明自己的无私和刚正,骆统最后表态:“我和张温已多年没有联系。张温既不是我新近的朋友,也不是我对张温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只不过是共事的同僚,都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君王能细加辨析、核实,什么嫌疑都能解开。今天我为张温陈情抗辩,我也并不对自己抱有多大的指望。张温已受坐获罪,独行在前;我也愿受耻,罢官革职在后。”可惜孙权没有采纳骆统的谏言。

骆统史料记载

《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骆统人物评价

朱育:其聪明大略,忠直謇谔,则侍御史馀姚虞翻、偏将军乌伤骆统。

陈寿: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

陆机: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无遗算,举不失策。

叶适:骆统区区,独知以民为重,安得长者之言。

骆统个人作品

据《全三国文》载,骆统有文集十卷,另有《表理张温》、《民户损髅上疏》、《陈诸将舟船饰严笺》。

骆统补充介绍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人。三国时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年二十,就担任乌程相,任内有政绩,使得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凌统卒,统领其部曲。因战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黄武七年(228年)卒,年三十六。有集十卷。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骆统字公绪,籍贯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其父骆俊,官至陈国相,因不答应袁术借粮的请求,为其所派刺客暗杀。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做妾,骆统当时八岁,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他的母亲哭着跟在车后。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为恭谨。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惠泽百姓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二十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稼给他为妻。骆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有什么见闻,他绝不让事情过夜再办。他常劝说孙权尊重接待贤良人士,勤勉探究时弊;飨宴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施以亲密情意,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答之心,孙权接受了骆统的建议。

  孙权前期所以能推诚信士,求贤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其间与骆统的剖心赤诚、刚正为人、谏以补过是密不可分的。

  上疏勤政

  骆统后来出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凌统去世后,他又统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骆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以占据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然而,财物需要靠民众生产,强盛依赖民众力量,威权要借民众势力,福祚要仗民众殖养,德行要借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完全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祥,保佑王族巩固国家。《尚书》有言:‘百姓没有国君就不能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无法开疆辟土。’推理来讨论,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变更的法则。如今强敌尚未消灭,天下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懈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累苛烦,加之瘟疫造成的死丧祸灾,郡县空虚,田野荒芜。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日益减少,又多是残老之人,少有青壮之夫,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中如火焚急。思虑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而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没有温饱,死了就抛尸露骨不能归葬家园,故此他们更加眷恋故土,害怕远行,把出门远行看得与死亡一般可怕。每次征调劳役,那些贫穷人家负担沉重的人先被派送。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轻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险恶之地,与盗匪为伍。百姓困苦虚竭,饥号愁躁,忧愁烦躁就不安心生产,不安心生产则更加招致贫穷,更加贫穷则生活毫无乐趣,故此口腹饿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来越多。臣又听说在民间,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的话,生下儿子,大多不去抚养,就连那些屯田兵士,因为贫困也有很多人抛弃孩子。上天送育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却将他们杀害,既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天地、撼搅阴阳,又想到陛下开创的国家乃是无尽功业,强邻大敌不是一下子可以歼灭,边疆防守不是个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断减损,后生者不得养育,这不是坚持长久年月,最终取得成功的好情景。国家有百姓,犹如船行水上。水平静则船安稳,水搅动则船不安,百姓虽愚但不可欺骗,虽弱但不可强压。所以圣明君主都重视他们,是因为祸福由他们所决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沟通与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据时事民情来制定合宜政策。当今官长居于接近百姓的职位,但他们却以办事周到为能事,向他们所取的超过目前国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来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盖大地般的仁义,布施勤勉体恤民情的仁德。官吏的政务、百姓的习俗,日益颓败,渐至衰微,其势不能再推延过久。治病要赶在病情未恶化之前,除患要赶在祸患未扩延之际。希望陛下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留神深思,补救不足,深谋远虑,抚育剩余之民,增添人财之用,使国家事业与三光(日、月、星)同辉,与天地等齐。为臣骆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了。”孙权深受感动,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

  防蜀御魏

  公元222年(黄武二年),骆统随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升任偏将军。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 书,向孙权请求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骆统与朱然、陆逊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迅速撤兵。不久,魏国果然出兵,吴国三面受敌

  同年,曹仁率军进攻濡须,另派部将常雕等攻袭中洲,骆统与严圭共同抵抗并将其击败,骆统因功被封为新阳亭侯。

  英年早逝

  骆统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计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骆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