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嘉兴市名人>桐乡市名人

金仲华

金仲华人物照片

桐乡名人金仲华介绍

上海市原副市长

金仲华(1907—1968) ,笔名孟如、仰山等,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时期任《世界知识》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新闻社、《中国建设》《上海新闻》(英文版)和上海《新闻日报》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副市长,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金仲华人物生平

金仲华(1907年—1968年),中国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评论家。原籍浙江嘉兴桐乡,1927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 1934年与胡愈之等创办《世界知识》杂志,任主编。1935年任生活书店编辑部主任,同年与邹韬奋等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任《永生》杂志主编,1937年抗战爆发后,加入“保卫中国同盟”,先后在上海、武汉协助韬奋编辑《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三日刊。1938年赴香港编辑《世界知识》和主编《星岛日报》,兼国际新闻社的领导工作和香港中国新闻学院的教学工作,并任《大众生活》编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一度担任香港《文汇报》主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新闻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多次代表中国新闻界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国际记者协会会议。“文革”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4月3日去世。

金仲华个人经历

编辑生涯

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于1928年春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编。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编辑。同年,任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的电讯翻译,开始研究国际问题。1933年底,受聘于福州路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杂志。1935年金仲华进入生活书店任编辑主任。同年6月,与叶绍钧、刘大杰、陈望道、老舍等署名发表《我们对文化运动的意见》。12月,与马相伯、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金仲华赴香港,协助邹韬奋筹办《生活日报》,同年夏回上海后任《世界知识》杂志主编。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金仲华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为国内外报刊撰文呼吁海外华侨和国际组织支持中国抗战。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编辑《抗战三日刊》与《全民抗战三日刊》,介绍战局进展,以通报抗战消息,并附有金仲华妹妹金端苓手绘的战局地图,很受好评。1938年8月到达香港,参与筹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和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并任《世界知识》《星岛日报》主编。时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保卫中国同盟,金仲华任执行委员。1939年春,青记分会创办中国新闻学院,金仲华兼任副院长,主持院务。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1942年初,与夏衍、金山离开离港,来到桂林。1943年,金仲华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4年夏,日军进攻湘桂,同年年底至重庆,任美国新闻处译报部主任,常选译《新华日报》言论、消息,翻译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

1945年,日本战败。金仲华随美国新闻处迁往上海。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世界知识》杂志。1948年,辞去美国新闻处工作。同年7月,前往香港,接受中共委托,主编新华社香港分社对外英文期刊《东方通讯》。1949年3月,离开香港返回内地。

建国后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仲华先后任《新闻日报》《文汇报》社长、中国新闻社社长(1952年12月-1968年),英文版《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1952年11月-1967年2月)。

晚年遭遇

文革开始后,金仲华受迫害。金仲华没有遵照宋庆龄的嘱咐,将其寄来的信件"阅后烧掉",被"造反派"抄家时抄走。金仲华于1968年4月3日,在书房上吊自杀。

1978年,金仲华被平反,骨灰安放于上海市龙华公墓。1989年,清明节前,其骨灰被迁葬到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

金仲华所获荣誉

2022年9月,入选《新时代党报成就展》展出的100余位优秀报人名单。

金仲华补充介绍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叶知秋等,桐乡梧桐镇人。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理。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是年,苏联塔斯社设分社于上海,仲华任电讯翻译,开始悉心研究国际问题。1933年底,进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1935年,应生活书店聘,任。6月,与叶绍钧(叶圣陶)、陈望道等署名发表《我们对文化运动的意见》。12月,又与马相伯、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与邹韬奋友谊深厚,1936年赴香港,助其筹办《生活日报》。夏回沪,主编《世界知识》杂志。1937年抗战爆发,为国内外报刊撰文呼吁海外华侨和国际组织支持中国抗战。11月上海失陷,辗转至武汉,翌年8月抵香港,虽在离乱之中,仍坚持出刊《世界知识》杂志。时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保卫中国同盟,仲华任执行委员。又主编《星岛日报》,参与筹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和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并任领导职务。1939年春,香港青年记者分会创办中国新闻学院,仲华兼任副院长,主持院务。1941年12月,香港陷落,与夏衍、金山等悄然离港,乘渔船飘海夜渡,经澳门,去桂林。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4年底至重庆。由中共党员介绍,任美国新闻处译报部主任。常选译《新华日报》言论、消息,并翻译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与世界读者见面。1945年抗战胜利,随美国新闻处离渝迁沪。12月,复刊《世界知识》杂志。1948年辞去美国新闻处职务。7月,去香港,接受中共委托,主编新华社香港分社对外英文期刊《东方通讯》。1949年3月,离港北上,自山东进入解放区。4月,随大军南下。5月27日,上海解放,参加军管会工作,接管《新闻报》,改组为《新闻日报》,任社长兼总。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第五届上海市人民代表,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副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文汇报》社社长,中国新闻社社长,英文版《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红十字会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曾率中国新闻代表团、中国艺术团等团体出国访问,开展外交活动,宣传我国建设成就。“文革”中遭残酷破孩,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骨灰安放于上海市龙华公墓。1989年清明前,将骨灰迁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主要著作有《青年与生活》、《国际新闻读法》、《国际形势与中国》、《妇女问题》等。编有《世界现势图解》、《世界政治参考地图》等。

  “金仲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