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绍兴市名人>上虞区名人

经元善

经元善人物照片

上虞名人经元善介绍

清朝作家

经元善(1840年—1903年),原名高泉,字莲珊山(后也作莲山),号居易子、居易居士,晚年号剡溪聋叟,笔名沪滨呆子、汨罗江后学等,浙江上虞五驿乡(今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驿亭人。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经元善首创协赈公所,受清廷嘉奖十余次。后涉足洋务企业,成为成功的洋务企业家。热心教育,创办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晚年参与改良维新活动,尤其是1900年1月,在己亥立储中,领衔发起有一千多人签名的保皇通电,恳请光绪亲政,反对另立皇储,结果触怒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因遭通缉而亡命澳门。1902年恢复自由,被允返回上海,闭门家居,时有社会活动。

经元善人物生平

经元善的父亲经芳洲(经纬)早年即旅居上海经商,且以在上海县城创办清节堂、育婴堂等诸多善举,有沪上著名的“经善人”之誉。相传清同治元年,太平军二次攻打上海城,一些未来得及逃避的妇女纷纷投清节堂避难,忠王李秀成也闻经芳洲之名,严令不许进扰清节堂。后来太平军进入浙江,经过上虞驿亭经家村时,听说是经善人的乡里,亦相戒不得惊扰。

经元善不但自幼好学,其好善之举更胜于父亲经芳洲。17岁时经元善奉父命到上海学商,清同治四年(1865年)继承父业经营钱庄,并从事慈善事业。由此结识郑观应、谢家福等洋务企业活动家和社会名流。

光绪四年间,山西等地迭遭水、旱灾害,灾情惨重,经元善即带着父亲死后留下的五万多元钱从上海乘船北上天津,然而亲赴山西灾区散发赈款,救活灾民众多。此后几年鉴于各省灾害频繁,经元善便邀集江浙沪绅商,首创成立了“协赈公所”,组织、领导江浙沪绅商赈灾,持续十余年,筹募善款数百万,以救济灾民。当时的上海地方官把他的善行上报北京,经元善亦因此得到朝廷的奉旨嘉奖达十一次之多,朝廷还封了经元善一个江苏候补知府的虚职。

光绪六年,受李鸿章委任,入上海机器织布局任驻局专办商董会办,开始涉足洋务企业。采用资本主义公开招股的集资方法,收到效果,却遭织布局官方代表排挤,退居家中。

光绪七年(1881年)夏,被李鸿章委为上海电报局会办后,受总办郑观应的委托,积极推进津沪电报线的建设和上海电报局的创建工作。

光绪八年,中国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集股湘平银8万两。经元善本着振兴民族实业的意愿,再入股1万两成为主要股董之一。

光绪八年三月,接任上海电报局总办,任职至光绪二十六年,苦心经营长达18年。在任期间,善于经营管理,他认为企业中有人才有一切,只有任用称职的管理人员,企业才能兴旺发达。经元善就任总办后改进服务,节省开支,不到一年就使上海电报局扭亏为盈。

光绪二十年起,中国电报总局开始分红,总局督办盛宣怀提出按营收多寡分配红利的方案。据此全国共派发花红5722.78原,上海电报局得益最多,可得1408.32元,而烟台济宁局等有一定数量的转报和来报,营收甚少,分红只得4.32元和1.35元。经元善知道后,认为“临时戒苟得,取之当有道”,在两天之内三次致电盛宣怀,提出他的主张是:少分花红,多留积累;不仅按营收多寡分红,还需照顾边远局所、中转电报多的局所和线路工人的劳务支出;要按年提大修公积一成。企业红利“应以一半归股东余利,按股照派,以一半归在局花红,均年酌给”,使企业、股东、职工三方得益。

由于经元善的主张,虽使上海局在光绪二十一年至光绪二十五年少得花红16.5万余元,(当时中国电报局的全部资金为80万元),却体现了他的长期观点和全局观点。经元善还主张电报局应“自办电报材料厂”、“不信仰求他邦”,使电报局成为当时成功的洋务企业,受到洋务派官僚及中外绅商瞩目。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起,北洋水师败于大东沟,卧病在床的经元善响应李鸿章“募义饷兴义兵”的号召,驰书各路旧友,疾呼“毁家纾难,合众志以成城,抵抗日本侵略”。马关条约签订,众多爱国之士痛心疾首,经元善的忧国之心倍炽。经友人赵凤昌的介绍,他认识了时旅居上海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常与康、梁交流时局,探讨强国之策。经元善虽赞同康、梁先从上层政治着手,实行立宪,开制度局,分办新政的主张,但更强调多办学堂以开通民智,尤其要先办女学堂。在他看来“有淑女而后有贤子,有贤子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可致国富强”,因此康、梁北上以后,经元善即与赵凤昌、何眉孙等联名呈请总理事务衙门,准在上海开办学堂。除了力佐何眉孙筹建上海南洋公学外,他自己还在上海高昌庙创办了经正书院。

光绪二十四年经正书院改为经正女学,因此经元善不仅是近代沪上兴学的重要功臣,更成为开中国女学先河的鼻祖。

戊戌变法开始,向张之洞递交变法请愿书,主张“扶圣教(孔教)而正人心”。

光绪二十六年,当获悉慈禧欲逼光绪帝让位而立溥隽为储,于次日以候补知府衔联合蔡元培、黄炎培等1231名维新人士和绅商联名发出反对“己亥交储”通电要求收回成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由此得罪慈禧太后,遭清政府通缉,家财被抄,被迫去澳门避难,由此离开上海电报局总办岗位。清廷行文澳门葡督,遭当局拘禁。幸得国内外舆论声援未被引渡,后获释。

1903年秋,在上海病故,享年63岁。

生前热心桑梓公益,创办上虞赈公所,与知县唐煦春创办积善堂,用作育婴及其他善举。

经元善人物著作

著作有《趋庭记述》、《居易初集》等(于光绪二十七年编辑出版)。

经元善补充介绍

  经元善(1840—1903),字莲山(莲珊),晚年号剡溪聋叟,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人。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清光绪四年(1878),元善首创协赈公所,组织、领导江浙沪绅商赈灾,持续十余年,募款数百万,受清廷嘉奖十余次。六年,受李鸿章委任,入上海机器织布局任驻局专办商董会办,开始涉足洋务企业。采用资本主义公开招股的集资方法,收到效果,却遭织布局官方代表排挤,退居家中。又被李鸿章任为中国电报局沪局会办,苦心经营20年,使电报局成为当时成功的洋务企业,受到洋务派官僚及中外绅商瞩目。中日甲午战争处危急关头,卧病在床的元善驰书各路义赈旧友,疾呼“毁家纾难,合众志以成城,抵抗日本侵略”。主张实行君主立-体,积极协助康有为组织上海强学会,不久认为康的做法过激而退出。认为“有淑女而后有贤子,有贤子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可致国富强”。在沪创办经正书院,后改为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戊戌变法开始,向张之洞递交变法-,主张“扶圣教(孔教)而正人心”。当获悉慈禧欲逼光绪帝让位而立溥隽为储,于次日以候补知府衔联合蔡元培、黄炎培等1231名维新人士和绅商联名通电要求收回成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由此遭清政府通缉,家财被抄,-去澳门避难。清廷行文澳门葡督,遭当局拘禁。幸得国内外舆论声援未被引渡,后获释。生前热心桑梓公益,创办上虞赈公所,与知县唐煦春创办积善堂,用作育婴及其他善举。著作有《趋庭记述》、《居易初集》等。

  “经元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