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名人徐如人介绍
徐如人,1932年3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市,无机化学家、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52年徐如人从交通大学化学系提前毕业后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 ,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至1972年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1977年徐如人被彻底平反;1983年开始先后担任第六至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担任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2016年获得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 。
徐如人的研究方向为无机微孔晶体材料的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长期从事沸石分子筛合成与结构化学与无机合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体系 。
徐如人人物经历
1932年3月16日,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下管镇。他5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火,他与2岁的弟弟随父母内迁到浙西南山区的云和、永康一带。抗战胜利后,他们举家迁回杭州。
1949年,徐如人考取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复旦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
1950年,徐如人通过严格的考试转学到了交通大学化学系 。
1952年10月,徐如人从交通大学提前毕业,只身来到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52年—1955年)、讲师(1955年—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9年)、教授(1979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聘),化学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
1958年,徐如人从复旦大学进修结束后返回吉林大学。
1969年12月至1972年12月,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
1972年12月,吉林大学开始复课,由于师资短缺,学校决定把徐如人全家及其他一些下放的教师招回学校,他当时还没有被平反,身份是校办工厂工人。
1977年,徐如人被彻底平反。
1980年,徐如人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之后应邀参加了历届国际分子筛大会。
1991年,徐如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徐如人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大会化学学部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定向设计合成路线。
1993年,徐如人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徐如人与闵恩泽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1998年,徐如人当选为国际分子筛协会执行理事,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进入该领域国际学术领导机构 。
2003年10月,在第十四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General Meeting)上经全体院士选举,并经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资格委员会审议,徐如人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07年,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15thIZC)在北京组织召开,徐如人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
徐如人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徐如人对分子筛晶化机理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见解,首次应用高能电子衍射确证了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分子筛液相导向剂(其中高温Y型与L型已获发明专利权);提出了ZSM-5晶化时模板分子的正电四面体模型;提出了晶化过程中自发成核与非自发成核两大类型的晶化动力学模型以及转晶机制。对新型无机微孔物的开发有重要贡献,首次合成磷酸镓、砷酸铝、砷酸镓、硼酸盐、钛酸盐、氧化锗与锗酸盐等6大系列全新微孔晶体60多种,将骨架组成元素由传统的Si 、Al、P扩大到Ga、B、Ge、As、Ti等,并打破了骨架的一级结构单元仅为TO4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这一领域。他还开辟了一些新的无机合成路线,并已合成出一批全新的化合物,用水热合成代替高温固相合成路线,合成高纯均相的无机功能材料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9月,徐如人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7.08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
徐如人等著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
《固体核磁共振》
1991.10
《无机合成化学》
徐如人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Progressin Zeolite Science-A China Perspective
徐如人、高滋、徐雁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00.07
《简明精细化工辞典》
徐如人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06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徐如人,庞文琴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3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
徐如人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04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徐如人,庞文琴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上下》
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12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 第2版》
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80年以来,徐如人应邀多次到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进行讲学及学术访问,并与有关研究集体建立了协作研究关系。1984年他被聘任为南斯拉夫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应邀作大会邀请报告,此后依次被聘为第7届(东京)、第8届(阿姆斯特丹)、第9届(蒙特利尔)、第10届(联邦德国)国际分子筛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或合成与晶化分会执行主席之一。1990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微孔晶体化学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担任执行主席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1985年
分子筛晶化机理及杂原子分子筛的开发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年
分子筛的晶化理论及新型分子筛的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2年
新型微孔晶体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
醇体系中无机物的合成与晶化规律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三维骨架微孔化合物单晶合成与制备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新型微孔晶体合成与新合成路线开发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6
开放骨架磷酸铝新结构类型的开拓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徐如人、于吉红、陈接胜、 庞文琴、李激扬
教育思想
徐如人对年青人委以重任,让他们挑重担,将他们推向科研与教学的前沿,鼓励竞争,同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力让他们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
讲授课程
1953年,21岁的徐如人在无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仅在关实之教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准备下,第一次走上了讲台,给物理系1953级学生讲普通化学 。
指导学生
1978年,吉林大学化学系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徐如人被选为化学系首批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中青年教师。他和他的研究集体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2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其中有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梅迪乐博士),其中徐如人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冯守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89年旅美做访问学者,1992年在徐如人的召唤下回国。他的博士生于吉红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徐如人的感召下,实验室陆续吸引回来多位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如裘式纶、陈接胜、肖丰收、刘晓旸、霍启生、徐雁等人,他们都成为了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 。
教学成果奖励
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与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
1990年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
2003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6年
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
2017年
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
徐如人人物评价
徐如人是中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他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无机微孔晶体合成化学、结构与性能、以及其分子工程学的研究、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在上述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报》评)
徐如人补充介绍
徐如人,无机化学家 1932年3月16日生于浙江上虞。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几十年来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微孔晶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以及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的确定,晶化动力学模型与转晶机制的提出,多系列新型微孔晶体的开发,特别是对新型开放骨架Alpo的开拓与其结构多样性的提出以及近十多年来对微孔晶体数据库的建立,孔道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路线与方法的完善上作出了贡献。专著有《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等。p>
“徐如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