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温州市名人>龙港市名人

姜立夫

姜立夫人物照片

龙港名人姜立夫介绍

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

姜立夫(1890—1978年),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从事圆素和球素几何学的研究。创建了一所学校——双灵小学,位于浙江省龙港市麟头村。

姜立夫主要成就

1920年,他创办了南开大学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二个数学系。建系之初的4年中,只有他一位教师,他一面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一面每学期同时开几门课程,其中包括高等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射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n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此外还要承担理学院的公共数学课(初等和高等微积分),这是名副其实的“一人系”。

课堂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姜立夫在这方面是有其独到之处的。课室光线来自左方,除了在黑板上书写公式或作图外,他总是站在教室左前方,让开黑板,面向学生讲解,便于学生耳目并用,手脑并用。他在黑板上书写或作图时,并不中断解说,连每个数学记号都边写边念,从不出现哑场。他十分注意节约黑板空间,只写公式及少数名词、人名和绘图,板书及绘图整洁简练。擦黑板时总要保留尚须参考的公式。他作图时,一般是徒手,只有图形必须十分准确,如射影几何中的复杂图形时,才用直尺,而且总是使有关交点落在黑板范围内。他使用颜色粉笔,系统而不滥,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对象。他讲课有时有教材,没有教材时,常常只在一两张废日历纸上记下简略的提纲。但他永远是离开教材或提纲讲解,教材、提纲只起备忘作用。

姜立夫这种课堂讲授方式,需要讲者透彻驾驭讲授内容,精神高度集中,有坚实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优点是能带动学生也聚精会神,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同步的逻辑思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他经常把几何直观和严格的形式推理相结合,把内容讲得生动活泼。他讲课不疾不徐,口齿清楚,听者不感吃力。这样的讲授,学生的收益远远不限于本课程的知识,在姜立夫言传身教中,他们能得到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严格训练,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训练。

姜立夫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在他早年的学生中就出现了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陈省身、孙本旺等优秀数学家。作为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姜立夫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姜立夫另一项倾注心血较多,持续时间也较长的工作是数学名词的审定。事实上,由姜立夫领导审定的,虽然只限于纯粹数学方面最基本的名词,但已构成今日整个数学名词的基础。

姜立夫深知,教学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水平;而在青年中发现优秀人才,使之负担重任,在工作中成长,尤其重要。姜立夫对苏步青的大力推荐正是表现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

他深知图书资料对开展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在数学所筹备之初,他对此就反复加以强调,并尽一切努力进行积累。姜立夫一贯重视外国教材和专著的翻译工作,因他有很高的数学水平,又有坚实的中外文修养,在他领导下的中译本数学书,质量都是很高的。姜立夫积极主张数学的国际交流,除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翻译国外优秀数学图书外,还力促邀请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为使中国数学尽快进入世界数学主流,姜立夫总是想方设法支持青年学者出国进修或访问,其中尤以促成华罗庚出访苏联、美国一事最为人称许。

姜立夫的学术生涯开始于综合几何的研究。从40年代起,姜立夫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圆素与球素几何学,逐步整理出一套以二阶对称方阵作为圆的坐标,以二阶埃尔米特方阵作为球的坐标的新方法。

姜老一生淡泊名利,廉洁自守。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之初,他毅然退回了丰厚的筹备处主任薪金,并建议“主任与秘书均定为不支薪之名誉职,其余事务员等一切从简,所省经费全为购书之用。1950年,还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的一笔鲜为人知的外汇余款。

由于长期从事中国数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开创和领导工作,姜立夫长期搁置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早在1926年在厦门大学执教时,他曾说过:“前此数年,我把全部精力用来教书、教学生,此后我也要继续研究,教自己了。”但是,在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他始终是教人先于“教己”。在中山大学时,他年事已高,但晚上为学生补课却风雨无阻。1955年冬在一次讲课中他因心肌梗塞而晕倒,从此学校不再安排他课堂教学,但他很快就在家里挂起黑板,组织讨论班,与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教师一起,边读书边研究,还从事数学图书的翻译,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

解放后,姜立夫除继续从事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外,还在科联、科普、科协和数学会等科学团体分别担任领导职务。

姜立夫为人豁达敦厚,凡事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为重,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名利,不遗余力地造就和提携数学人才,深为学界所称道。

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并留下遗嘱愿,把百余册珍贵图书赠送中山大学。

纵观姜立夫的一生,虽学术著作不多,但他为中国现代数学事业所作出的广泛而卓越的贡献,将会永留史册。

姜立夫补充介绍

  姜立夫(1890—1978),谱名培垧,学名蒋佐,生于浙江平阳(今龙港市麟头村)。6岁丧父,入祖父家馆学习。10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杭州府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六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庚款第二批留学生。翌年九月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4年,获理学士学位,接着入哈佛大学研究院,4年完成博士论文,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民国8年(1919)秋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创办算学系,任系主任。民国12年,中国科学社组织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任主席。民国23年到德国,先后在汉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进修二年。抗日战争期间,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领导建立了中国数学会,任会长,并筹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民国35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进修。民国36年7月数学研究所在上海成立,姜立夫任所长,由陈省身代理。翌年6月姜立夫由美返国,9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为第一批81名院士之一。

  民国38年(1949)8月,姜立夫到广州岭南大学创办数学系,任系主任。1952年9月,到中山大学任教授,为院系调整后的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及数学系筹备小组成员。他亲自讲授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几何基础及高等几何专门化课程,培养了几门课的教师。他讲课时曾因心肌梗塞晕倒,愈后仍坚持在家组织黎曼几何讨论班,带领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教师,边读书、边翻译、边研究,并继续进行圆(球)素几何的研究,直至“文革”爆发为止。他是中国科学院筹备委员、专门委员,中国数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联合会常委兼组织部长以及该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算协常委。是第一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姜立夫数学知识渊博,功力深厚扎实,长期致力于圆素几何学的研究。他授课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灵活,既严格要求,又因材施教。陈省身、江泽涵、吴大猷、杨振宁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主要由他负责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算学名词汇编》于民国27年(1938)出版,奠定了中国现行数学名词的基础。

  姜立夫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数学教育和数学发展事业。他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系时曾说:“我是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款去留学的,那当然不是美国的钱,也不是清政府的钱,那是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钱,我应当为全国人民做一点好事……愿把一生献给数学。”他创办广州岭南大学数学系时又说:“美国人在中国办教会大学,非常难得办数学系,我看这是他们存心不要我们搞基础学科。我决心在教会大学里办起一个数学系来。”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在广州逝世。

  著有《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主编有《算学名词汇编》,组织参与翻译了《解析几何学教程》(苏联H.N.穆斯赫利什维利著)、《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基础》(苏联A·诺尔金著)、《黎曼几何学·正交标架法》(法国E嘉当著)。

  “姜立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龙港市周边名人
姜伯驹
[宋]陈尧英
杨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