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宁波市名人>鄞州区名人

陈汝咸

陈汝咸人物照片

鄞州名人陈汝咸介绍

清朝官吏

陈汝咸(1658—1716)字莘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清朝官吏。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陈汝咸出任漳浦知县,1708年任南靖县知县。1709年提升刑部主事。1713年,擢用通政司参议、晋为大理寺少卿。

陈汝咸人物简介

陈汝咸(1658~1716年),字华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陈汝咸出任漳浦知县。在漳浦任官十二年,1708年任南靖县知县。1709年提升刑部主事。1713年,擢用通政司参议、晋为大理寺少卿。1714年赴陕甘宁地区勘灾,见饥民载道,野有饿殍,即不御酒肉。遇山路逼仄,则下马步行,一日而逾九岭,沿途抚慰饥民,不时流涕沾襟。至平凉,急发所贮之栗赈济灾民。1716年抵固原时,竟劳瘁至病,后卒于行邸。地方有司检其囊衣,仅一串铜钱而已,百姓聚而痛苦。康熙帝怜悯之余,乃萌其子本醇入京国子监。漳浦、南靖县农商,置祀田以奉陈公、祭祀于两县名宦祠,漳浦县还建月湖书院,塑心斋象纪念。著述有《漳浦政略》、《心斋集》等。传入《漳州市志》、《漳浦县志》和《清史稿》。父锡嘏,进士,授编修。

陈汝咸主要事迹

自顺治初年以来,漳浦战乱频繁,经历“迁界”、“复界”,赋役管理十分混乱。复界后,田地易主,而赋额仍计旧主,旧田主逃避“乱粮”,而新田主占据田地却无赋额。且官米、民米等则不同,田赋轻重不均,土豪滑吏相倚为奸,武断乡曲。丁粮版籍,岁久混淆,百弊丛生,百姓不堪其苦。陈汝咸针对现状采取编粮均户,使人丁归籍,令百姓自报丁口田产,自封投寄,就地定户,以人定产,凡有田之人,皆必立户,纳粮多者开为首户,实行滚单法,以次轮催。赋役编审定额后,详细列榜张贴城墙公布,使百姓家喻户晓,时人称为创举,百姓赞其公平,地方势家和里胥、差役无法营私舞弊,衰户弱民不再无端受榨,积弊为之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陈汝咸着手重新编定保甲,以10家为1甲,每20甲为1保,全县编定166保。每甲立10家牌式,以人口最多一户为甲长,同9家互相稽察,诘奸禁暴,保甲管理严密得法,城乡社会秩序渐趋安定。

陈汝咸还致力于治学教化,在县内创设4所义学,修建学宫,建铜山南溟书院,云霄朱文公祠等;每月逢初三、十八两天,都亲自到明伦堂为学生讲习五经、性理等书课,他提倡古学,文风为之一变。得知明诚书院被僧人占据,陈汝咸亲带县役人员驱逐僧人,尽扫佛象,恢复黄道周讲学处的风貌,延师书院中,训励士子,并写《明诚书院记》以记之。

陈汝咸在漳浦以为政廉明著称。他性警敏,处理案件迅速而慎重,一般民事诉讼,只用字面通知,不派差役拘捕,并能以理以法公正断案,百姓赞其宽恕。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连日暴雨。溪流骤涨,大水淹没南门外民居,百姓上屋顶求救,陈汝咸亲自登南门城楼,急募集小船拯救,又用大索扎木筏十多架,分头抢救难民,并通令每抢救一人给钱三十文,不多时,受灾男女老幼全部得救。

陈汝咸在漳浦县任职12年间,曾组织两次续修《漳浦县志》,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聘请县人进士林绍祖、举人林登虎主编;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续修。两次续修县志共20卷,陈汝咸亲自撰写“赋役”等篇,为漳浦留下了存史、资政等翔实的珍贵文化遗产。陈汝咸倡修双溪坝、得仙桥,毁东岳庙,把无为教经堂改为育婴堂等等,政绩显著,深受百姓赞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陈汝咸调任南靖县知县,离任之日,漳浦百姓遮道挽留,但因皇命不可违,他只得趁夜离开漳浦。漳浦县百姓在他离任后建月湖书院,塑其象永祀之。

陈汝咸著作有《兼山堂遗稿》、《漳浦政略》,还有多篇诗文被载入《漳浦县志·艺文志》。

陈汝咸清史稿记载

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粮户自封投纳,用滚单法轮催,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粮户自封投纳,用滚单法轮催,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於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於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舆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馀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搆生祠曰“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就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疏言:“商船出海,挂号无益,徒以滋累。”又言:“海贼入内地,必返其家。下海劫掠,责之巡哨官;未下海之踪迹,责之本籍县令;当力行各澳保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馀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

五十二年,奉使祭炎帝神农、帝舜陵,并颁赉驻防兵。遍历苗疆,审度形势抚驭之策。历鸿胪寺少卿、大理寺少卿。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於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於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著有《兼山堂遗稿》、《漳浦政略诸书》。

陈汝咸补充介绍

  陈汝咸(1658~1716年),字莘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陈汝咸出任漳浦知县。自顺治初年以来,漳浦战乱频繁,经历“迁界”、“复界”,赋役管理十分混乱。复界后,田地易主,而赋额仍计旧主,旧田主逃避“乱粮”,而新田主占据田地却无赋额。且官米、民米等则不同,田赋轻重不均,土豪滑吏相倚为奸,武断乡曲。丁粮版籍,岁久混淆,百弊丛生,百姓不堪其苦。陈汝咸针对现状采取编粮均户,使人丁归籍,令百姓自报丁口田产,自封投寄,就地定户,以人定产,凡有田之人,皆必立户,纳粮多者开为首户,实行滚单法,以次轮催。赋役编审定额后,详细列榜张贴城墙公布,使百姓家喻户晓,时人称为创举,百姓赞其公平,地方势家和里胥、差役无法营私舞弊,衰户弱民不再无端受榨,积弊为之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陈汝咸着手重新编定保甲,以10家为1甲,每20甲为1保,全县编定166保。每甲立10家牌式,以人口最多一户为甲长,同9家互相稽察,诘奸禁暴,保甲管理严密得法,城乡社会秩序渐趋安定。

  陈汝咸还致力于治学教化,在县内创设4所义学,修建学宫,建铜山南溟书院,云霄朱文公祠等;每月逢初三、十八两天,都亲自到明伦堂为学生讲习五经、性理等书课,他提倡古学,文风为之一变。得知明诚书院被僧人占据,陈汝咸亲带县役人员驱逐僧人,尽扫佛象,恢复黄道周讲学处的风貌,延师书院中,训励士子,并写《明诚书院记》以记之。

  陈汝咸在漳浦以为政廉明著称。他性警敏,处理案件迅速而慎重,一般民事诉讼,只用字面通知,不派差役拘捕,并能以理以法公正断案,百姓赞其宽恕。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连日暴雨。溪流骤涨,大水淹没南门外民居,百姓上屋顶求救,陈汝咸亲自登南门城楼,急募集小船拯救,又用大索扎木筏十多架,分头抢救难民,并通令每抢救一人给钱三十文,不多时,受灾男女老幼全部得救。

  陈汝咸在漳浦县任职13年间,曾组织两次续修《漳浦县志》,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聘请县人进士林绍祖、举人林登虎主编;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续修。两次续修县志共20卷,陈汝咸亲自撰写“赋役”等篇,为漳浦留下了存史、资政等翔实的珍贵文化遗产。陈汝咸倡修双溪坝、得仙桥,毁东岳庙,把无为教经堂改为育婴堂等等,政绩显著,深受百姓赞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陈汝咸调任南靖县知县,离任之日,漳浦百姓遮道挽留,但因皇命不可违,他只得趁夜离开漳浦。漳浦县百姓在他离任后建月湖书院,塑其象永祀之。

  陈汝咸著作有《兼山堂遗稿》、《漳浦政略》,还有多篇诗文被载入《漳浦县志·艺文志》。

  “陈汝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