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名人张文勋介绍
张文勋,1926生于云南大理洱源。当代学者、作家、诗人、教授、文艺理论家,中共党员。1948年先生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师从刘文典、刘尧民等诸位先生。
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曾担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笔名秋云、泥子。
张文勋人物评价
“做平常人,过平常的生活,保持平常的心态”,正是这种平和的人生真谛使张文勋先生得以潜心研究,驰骋文坛50多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我国著名古代文论与文艺美学家、诗人,张文勋笔耕不辍,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等10多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术著作,《张文勋文集》六卷本已于2000年出版。他的学术成果曾受到日本汉学家、港台书刊与国内报刊的高度评价。《中国作家大辞典》以及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辞典》、美国ABI传记协会《世界名人录》等数十种人物传记均收有张文勋的辞条或传略。1956年至1966年,张文勋以《文心雕龙》研究为轴心,对我国历代诗论、文论、画论和乐论等进行广泛的研究,以中西并蓄、古今并重的方式,深入发掘与阐释我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理论内涵与价值。
同时,张文勋不忘将深奥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古典诗词赏析相结合,所著的《诗词审美》从心物感应、情志合一等22个方面探讨了诗词审美活动中的特殊现象,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主要命题。该书被读者评为1987年“你最喜欢的十本上海版新书”之一。1989年出版的《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一书,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儒道佛三家互相斗争与融合为轴心,对中国古代美学进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持论严谨,资料详实,新见迭出,被研究者誉为“古典美学的总体研究又走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几年来,他主编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丛书”引起了国内外民族学界、文化学界的极大关注。
诗词创作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凤樵诗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学生心目中,张文勋是一个脸上随时挂着微笑的忠厚长者,一个诲人不倦的而又对每一位学生都寄予厚望的导师。他曾开过文艺理论、中国文艺美学、《文心雕龙》研究等课程。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偶有成绩,他就喜形于色;有时观点不一,只要言之成理,他也能欣然容纳,并帮助完善。张先生说这辈子最大的愉快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好学生。
老骥不伏枥,志犹存千里,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的张文勋依然情注桑梓,带领年轻教师搞学术研究,指导研究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深邃的学术境界。
张文勋人物作品
著有专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诗词审美》、《刘勰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探秘》等10余种,诗集《风樵诗词》(3人合集),主编《白族文学史》、《民族文化学》、《滇文化与民族审美》、《民族审美文化》,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论文100余篇。
张文勋所获荣誉
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89年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著《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均获云南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文勋补充介绍
张文勋 (1926~)
笔名秋云、泥子。白族。云南洱源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54—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历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文心雕龙探秘》、《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诗词审美》等十余种和诗集《风樵诗词》,主编《白族文学史》、《民族审美文化》等多种,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100余篇。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张文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