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云南省名人>大理州名人>大理市名人

严子珍

严子珍人物照片

大理名人严子珍介绍

商贾

严子珍(1870-1941),大理喜洲人,白族。号镇圭,别号苍逸老人。民国白族富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

严子珍人物生平

严子珍原本不姓严,而姓杨,具体姓名如今已经无法查考。父亲名叫杨基。童年丧父,随母嫁入严家,受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艰辛。十五、六岁独立门户,以微薄的借贷资本起家。

1903年彭永昌(江西)、严子珍、杨鸿昌(喜洲)三人于大理下关合资创办“永昌祥”商号,另外在大理府城、昆明、丽江、维西和四川的会理和宜宾7处设有分号。除总号外,另有70余处分号,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东南亚。“永昌祥”14年,其间,由于经营有方,资本扩大了4倍。他们三人都发了大财。仅从严子珍在1907年就可以花巨资在喜洲兴建“严家大院”那么巨大而奢华的豪宅来看,就知道在当时他们已经多么的富有了。这期间,先后又有12个合作伙伴入股加入“永昌祥”,这个商号一下子可称得上人财两旺了,而他们皆为大理喜洲的白族子弟,又都和严子珍、杨鸿春沾亲。后来,严子珍的大儿子娶了杨的大女儿为妻,这个商号的人事关系就逐渐形成了以严子珍为中心的格局。这时候,彭永昌和杨鸿春就顺势和平退伙了,退清了他们的股本后,全部股权归严姓家族掌握。这时候,“永昌祥”方由严子珍单独经营管理,这个商号才真正成为了他施展经商才能的大舞台。

严子珍历史评价

管理科学 严子珍善用人才

“永昌祥”在昆明、大理置地3000亩,用于建工厂办农场,为商业和农工资本的共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永昌祥”商号遍布各地,先后在昆明、四川、湖南、香港、上海及云南各地重要商场、国外的缅甸等地设有商号。到1943年,严家资本总额达2000多万银元,据有关资料记载,按现在的货币计算,其资产约为20至30亿人民币。据说,到严子珍逝世时,严家财富资本已经达到3500多万法币。

严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喜洲杨、尹、董、严四大商帮的代表。

严子珍经营有方,注重发现、培训和合理使用人才,他常说“资金为办事之母,人才为办事之父。”严家培养过不少经理、财会、信息员及掌握英、缅、印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门人才。严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机制,主张讲信誉、求名牌、重商德,有着严明的十条号规。号规第六条规定:“本号人员必须维护信用,礼貌待客,不许以假货充真、或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行为。”他的这一经营理念被他的儿子和“永昌祥”职员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些规定到现在仍然有着现实意义。而,这一切努力都无法抵挡通货膨

严家后人的记忆 如果从严子珍算起,74岁的杨士鼎老人算是严家的第三代,在昆明曙光小区家中,老人翻看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回忆往事时老人眼里绽放出骄傲的光芒。她是严宝成儿子严则禹的妻子,成了严家的媳妇后,她也只在严家大院里生活了6年,不过由于她的祖母就是严子珍的亲妹妹,所以她还小的时候,杨家和严家就有不少往来,“只记得他是一个在村间威望极高的人,穿着传统的长衫马褂,经常叼个大烟斗在村间走来走去,他对吃穿不是太讲究,虽然已是家财万贯,但他的穿着和普通的生意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杨士鼎嫁到严家时,严子珍早就不在人世,至今她还清楚记得严子珍追悼会当天的情景,那一年她还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追悼会的主会场设在严家大院,当天在国内和国外的所有“永昌祥”的分号都同步举行了追悼会。

老人说,其实严子珍虽然财运亨通,但在婚姻生活上也多坎坷,他一生共娶过4个妻子,并不是离婚而是妻子相继病亡。4个妻子共为严家生了5个儿子。虽然对严子珍的印象不是太多,但杨士鼎老人对严家主人所做的善事十分敬佩,“过年过节,只要有人到家里来,绝不会让其空手回家,都要给钱和物。”此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永昌祥”的特殊号规,除去经营方面的10条诚信规定外,还有一条特别规定,“永昌祥”的所有员工禁止纳妾,否则开除。杨士鼎老人说,他就亲自看到有人被开除过。

现在的严家后人中基本上没有人在从事商业经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此杨士鼎老人的解释是,在经历了多次运动后,严家的人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再愿意涉足商业领域。杨士鼎老人的儿子严锦明现在是昆明电视台高级工程师,算起来他是严家的第4代,对于商业血脉的失传,颇为感慨,“‘永昌祥’的经营理念、我老祖(严子珍)重视教育,艰苦创业的事迹在今天依然有相当的实用价值,虽然我们不再经商,甚感遗憾,但严家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仍然对我们从事的行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严子珍补充介绍

  严子珍(1870-1941),大理喜洲人,白族。号镇圭,别号苍逸老人。民国白族富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

  严子珍原本不姓严,而姓杨,具体姓名如今已经无法查考。父亲名叫杨基。童年丧父,随母嫁入严家,受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艰辛。十五、六岁独立门户,以微薄的借贷资本起家。

  1903年彭永昌(江西)、严子珍、杨鸿昌(喜洲)三人于大理下关合资创办“永昌祥”商号,另外在大理府城、昆明、丽江、维西和四川的会理和宜宾7处设有分号。除总号外,另有70余处分号,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东南亚。“永昌祥”14年,其间,由于经营有方,资本扩大了4倍。他们三人都发了大财。仅从严子珍在1907年就可以花巨资在喜洲兴建“严家大院”那么巨大而奢华的豪宅来看,就知道在当时他们已经多么的富有了。这期间,先后又有12个合作伙伴入股加入“永昌祥”,这个商号一下子可称得上人财两旺了,而他们皆为大理喜洲的白族子弟,又都和严子珍、杨鸿春沾亲。后来,严子珍的大儿子娶了杨的大女儿为妻,这个商号的人事关系就逐渐形成了以严子珍为中心的格局。这时候,彭永昌和杨鸿春就顺势和平退伙了,退清了他们的股本后,全部股权归严姓家族掌握。这时候,“永昌祥”方由严子珍单独经营管理,这个商号才真正成为了他施展经商才能的大舞台。

  年幼丧父严子珍卖水养家

  父亲突然病故。严子珍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经济极度拮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年幼,但此时的他已经十分懂事,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他开始做起了“生意”——卖水,经济困难的他在那时是拿不出一分钱来做垫本的,他看中了卖水这个无本生意是有原因的,当时喜洲的各种集市林立,店铺、餐馆、地摊、菜市场一应俱全。但集市附近却没有水井,而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菜贩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蔬菜上撒水。这一小小的商机被他发现了。

  于是他回家拿来木桶,力气小,他就每次提半桶水到集市去叫卖。此招果然奏效。以前菜贩们又要照顾生意又要去取水,十分不方便,现在有人将水送到面前当然省事多了。花钱也不多,几分钱就能买到一桶水。小严子珍虽然每天赚钱不多,但也算能为家里增加点经济收入。聪明勤快的他并不满足于向菜市场里卖水,他将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到餐馆和店铺。一些店铺老板看着孩子可怜,即使不急着用水也会买上几桶。卖水算是严子珍的商业启蒙。1878年的大理喜洲镇各种集市云集,在喧嚣的集市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小男孩用木桶提着水叫卖,“卖水啦,卖水啦!”稚嫩的吆喝声总是引来贩夫走卒的关注。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两三年。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卖水的小男孩日后竟成了资产相当于数十亿人民币、富甲一方的大老板。

  奇梦成真随母改嫁入严家

  关于严子珍,家住喜洲镇龙祥村曾和严子珍之子严宝成是初中同学的张天伦老人讲起了一个“黑虎抱柱”的典故:平常杨家和严家本来就有些亲戚关系,加上母亲有着一手织布的好手艺,经常需要购买棉纱。而此时的严家则在做棉纱生意,所以母亲经常带着儿子到严家去卖棉纱。但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严家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头天晚上,严家主人突然做了个梦,梦见“黑虎抱柱,”在民间黑虎可是象征着财神,黑虎抱柱意味着财神即将上门。

  话说次日,小严子珍随着母亲来到严家卖棉纱,乘母亲和严家掌柜攀谈着买卖之机,无所事事的小子珍在院内四处溜达起来,先是在亭台桥榭间穿梭,后看到一根柱子上雕龙画凤,甚感惊奇,就上前抱着柱子细看、把玩。没成想,他的这一细小的动作把严家主人吓了一跳:“啊,黑虎抱柱!”当天严子珍刚好穿了套黑色的衣裤。严家主人认为美梦成真绝不是偶然。在他们看来这小子就是送上门来的财神。

  认定此人生就一副福相,此后不久严家便托人开始提亲。最终母亲就带着严子珍嫁到严家。继父名叫严承国。严子珍的名字也是到了严家后继父给起的。据说后来严子珍发达后,一位乡间的酸秀才为了赚点笔墨钱竟打起了严家的主意,酸秀才经过一番搜肠刮肚的构思后,将严子珍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叫《随娘子的故事》,严家知道后,勃然大怒,但并没有找秀才的麻烦,而是找到出版商出巨资将该书的版权全部买断,将书稿付之一炬。这当然是后话。

  为人诚信严子珍学做生意

  严子珍随母亲来到严家后,就没再卖水了,毕竟卖水赚不了多少钱。他继续在集市里叫卖,只不过这次他卖的商品是香烟和火柴。他每天抱着个托盘走街串巷叫卖,“洋烟,洋火!”有了第一次卖水的经历,此时他的吆喝声已经多了许多的自信。此时他也由卖水小男孩变成了买洋烟的小货郎。他的童年时光是在吆喝声中度过的。

  严子珍卖洋烟洋火的时间并不长,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开始尝试着摆地摊,并学会了向别人赊销商品,生意渐渐有了些起色,他便来到祥云的云南驿前所马街去做起了小买卖。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江西商人彭永昌。当时彭永昌在云南驿的生意已经有相当的规模,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批发店老板。在生意来往中彭看到严子珍比较诚实,做生意严守诚信,童叟无欺,就邀请他到店里来做伙计。一次彭永昌生病,严子珍边帮忙四处找医生边对其细心照顾。在生病期间彭永昌将店里的生意交给严子珍打点,严子珍将店里事务料理得有条不紊,所有账目也是分毫不差。此间严子珍也向彭永昌学了不少生意经,他的命运拐点从此显现。

  生意做大联合创办“永昌祥”

  彭永昌见生意逐渐做大,又有严子珍这个得力助手,两人一合计,决定创办一个商号,随后以彭永昌名字命名的“永昌祥”商号便应运而生。商号创办后生意越来越红火,但彭永昌的病老不见好转,而他在四川西昌会理还有生意需要打点,彭永昌决定返回西昌。在其离开前他给了严子珍一定的资金做垫本。严子珍把这个商号接收过来后,接着彭永昌在西昌的商业网络很快就建立起了一条商业通道:大理-成都-西昌-西藏。最后商号一直开到国外的缅甸和越南。

  他组建了一支马帮,将四川的生蚕丝卖到缅甸,又从缅甸买了棉纱卖到云南,又将云南的茶叶、烟草等物资销售到四川。

  此后,严子珍还创制了名闻海内外的“沱茶”,在芒市和宾川等地种植木棉获得空前成功。在凤庆植茶数万株,培育了“凤山茶”。他的五个儿子也很好地继承了他经商的衣钵,长子严燮成和次子严宝成都先后担任过“永昌祥”总号经理。长子严燮成还创制了“藏茶”和“砖茶”畅销四川、西藏和滇西北。“永昌祥”经营项目有茶叶、生丝、布匹、绸缎、猪鬃、金、银、锡、外汇、山货、药材、汽车等十余种。

  早在1908年,他就在下关创办第一家茶厂,年产茶叶数十万吨,尤以“松鹤”牌沱茶最为有名,色香味俱佳,畅销川藏及长江流域。有“沱江清水烹滇茶”的美誉。解放后,他又先后在四川、缅甸等地建了“乐山裕利丝厂”等十个丝厂,并向宝明电力厂、万新纸厂、新宜化工厂、下关玉龙电站等几十家企业和商号投资。

  今凤庆、临沧、云县等地)、普洱等地买来上等的青毛茶,将它运到下关,然后在下关的茶厂里经过筛、拣、蒸、压制和干燥等工序制作成形状似碗,下面有一内凹圆窝,外径约80毫米,高45毫米的紧压茶。这种茶颜色澄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既能解渴提神,又能帮助消化,在四川、西藏等省区特别畅销。后来,四川省便有“沱江水,云南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佳话流传。再后来,四川人干脆把云南的这种紧压茶称为“沱茶”,于是云南沱茶也就因此而得名了。“永昌祥”经营沱茶在商界站稳脚跟后,又不断增加新的品种,不久便成为了一个经营茶叶、生丝、布匹、洋杂、山货、药材、烟草等土特产的大商号。“永昌祥”除原有的下关老号外,又在大理、昆明、丽江、维西和四川的叙府等地建立了新的庄号。以后又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开辟了以缅甸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

  1914年,“永昌祥”的三家“平头伙计”协议分伙,“永昌祥”成为了严镇圭和他的儿子严燮成独资经营的一个大商号。1924年以后,又沿长江东下,向宜昌、汉口、上海等地扩展市场,并为外销东南亚和英、美等国做准备。那时,云南的许多商家见沱茶厚利可图,纷纷投资经营沱茶,下关成为了众商家角逐沱茶的一个大战场。“永昌祥”经营沱茶时间长、经验多、质量好、牌子硬。但为确保竞争的胜利,严燮成又增加了投资,加强了管理,改进了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沱茶的质量,并以独特的赊销方式吸引采购和销售严家沱茶的茶商和茶庄。在竞争中获胜的严家父子也就成为了喜洲商帮的一面旗帜和云南赫赫有名的大商人。1942年,严燮成被商界选举为昆明市商会第五届主席。

  1917-l937年,是严子珍独资经营“永昌祥”商号的阶段,也是“永昌祥”商号发展的颠峰阶段。

  1917年,“永昌祥”资本由银两折合银元,计32387元,严子珍名下为22200元,占68.5%,其余为子、侄、外甥及堂弟严玉山、严志成、严协成、杨澜磬、尹立廷等户共占10000元左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家属和师徒关系,严子珍居中控制,带来了许多便利。

  这个阶段,经营直线上升,累计利润为4303247元半开,平均每年获利204916.52元,平均年利润为30.04%。1922、1923年利润高达132%,资本总额由1917年的32381元增到1937年的1825900元,增长55倍,除去半开贬值因素也增长约25倍。

  “日寇侵华”“永昌祥”走向衰落

  1939-1945年,这个阶段经历整个抗日战争,“永昌祥”商号陷入停滞阶段。

  这个阶段初期,随着东南沿海及华北沦入敌手,西南成了抗战的大后方,人口急剧增多,商号需求特大,“永昌祥”抓住这种形势并利用滇缅公路、滇越铁路开辟了入缅、入越、入印三条商线扩大经营范围,投资大锡、花纱布、农垦,活跃了经营业务。不久,由于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垄断和日本的- ,国外业务停搁,经营不得不缩小。据1938年、l939年两年统计,当时所积累的资本为银币6214595元,折合法币3107297元,赚了国币1293537元,除去开支积累了2158863元,l940年的资本增加到5453400元。这是表面数字,如果把通货膨胀、法币贬值的因素除去,实际上是亏损。经济实力逐渐削弱。

  I941年严子珍逝世。享年70岁。创始人严子珍的去世对处于下滑期的整个严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I945-l949年,从抗战结束到云南和平起义,是“永昌祥”商号艰难维持阶段。

  抗日战争结束,“永昌祥”很快便派人到上海、汉口、广州及香港、缅甸、印度等地清查资产,准备卷土重来,大干一场。然而,由于国内战争爆发,通货膨胀加剧,形势没有给“永昌祥”提供机遇。于是,从1947年起,该商号遂将经营的中心转到国外,以香港为中心经营大锡,以缅甸为中心继续经营黄丝,代理美孚石油公司经营石油,凡能够赚钱的生意就做,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管理科学严子珍善用人才

  “永昌祥”在昆明、大理置地3000亩,用于建工厂办农场,为商业和农工资本的共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永昌祥”商号遍布各地,先后在昆明、四川、湖南、香港、上海及云南各地重要商场、国外的缅甸等地设有商号。到1943年,严家资本总额达2000多万银元,据有关资料记载,按现在的货币计算,其资产约为20至30亿人民币。据说,到严子珍逝世时,严家财富资本已经达到3500多万法币。

  严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喜洲杨、尹、董、严四大商帮的代表。

  严子珍经营有方,注重发现、培训和合理使用人才,他常说“资金为办事之母,人才为办事之父。”严家培养过不少经理、财会、信息员及掌握英、缅、印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门人才。严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机制,主张讲信誉、求名牌、重商德,有着严明的十条号规。号规第六条规定:“本号人员必须维护信用,礼貌待客,不许以假货充真、或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行为。”他的这一经营理念被他的儿子和“永昌祥”职员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些规定到现在仍然有着现实意义。而,这一切努力都无法抵挡通货膨

  严家后人的记忆如果从严子珍算起,74岁的杨士鼎老人算是严家的第三代,在昆明曙光小区家中,老人翻看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回忆往事时老人眼里绽放出骄傲的光芒。她是严宝成儿子严则禹的妻子,成了严家的媳妇后,她也只在严家大院里生活了6年,不过由于她的祖母就是严子珍的亲妹妹,所以她还小的时候,杨家和严家就有不少往来,“只记得他是一个在村间威望极高的人,穿着传统的长衫马褂,经常叼个大烟斗在村间走来走去,他对吃穿不是太讲究,虽然已是家财万贯,但他的穿着和普通的生意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杨士鼎嫁到严家时,严子珍早就不在人世,至今她还清楚记得严子珍追悼会当天的情景,那一年她还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追悼会的主会场设在严家大院,当天在国内和国外的所有“永昌祥”的分号都同步举行了追悼会。

  老人说,其实严子珍虽然财运亨通,但在婚姻生活上也多坎坷,他一生共娶过4个妻子,并不是离婚而是妻子相继病亡。4个妻子共为严家生了5个儿子。虽然对严子珍的印象不是太多,但杨士鼎老人对严家主人所做的善事十分敬佩,“过年过节,只要有人到家里来,绝不会让其空手回家,都要给钱和物。”此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永昌祥”的特殊号规,除去经营方面的10条诚信规定外,还有一条特别规定,“永昌祥”的所有员工禁止纳妾,否则开除。杨士鼎老人说,他就亲自看到有人被开除过。

  现在的严家后人中基本上没有人在从事商业经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此杨士鼎老人的解释是,在经历了多次运动后,严家的人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再愿意涉足商业领域。杨士鼎老人的儿子严锦明现在是昆明电视台高级工程师,算起来他是严家的第4代,对于商业血脉的失传,颇为感慨,“‘永昌祥’的经营理念、我老祖(严子珍)重视教育,艰苦创业的事迹在今天依然有相当的实用价值,虽然我们不再经商,甚感遗憾,但严家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仍然对我们从事的行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严子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